全球氣候變遷加劇,極端氣候與能源需求變化迫使各國加速綠色轉型。美國在政策與技術創新推動下,特別是人工智慧在能源管理、減碳與氣候預測等領域的應用,引領氣候科技加速落地,為永續注入新動能。 文■芝加哥台灣貿易中心 圖■達志影像 
▲全球氣溫持續攀升、冰川面積不斷縮減、海平面逐年上升,極端氣候事件頻傳,皆警示著氣候變遷的迫切挑戰。
當前全球氣溫持續攀升,冰川面積不斷縮減,海平面逐年上升,極端氣候如暴雨、森林大火的頻率與強度明顯增加。這些嚴峻現象不僅警示氣候變遷的迫切挑戰,也促使社會高度關注環保議題,期望透過減碳與替代能源策略,降低碳排放,推動永續發展。 為實現淨零轉型,全球多國政府紛紛制定具體氣候與能源政策,激勵企業與社會共同邁向淨零排放目標。在政策助力下,美國氣候科技投資迅速成長,企業積極採用創新綠色技術,致力減碳並提升氣候韌性。 此外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更為氣候科技注入新動能。AI不僅協助企業強化應對極端氣候的能力,更驅動能源管理與減碳方案創新,全面提升能源效率,成為推動淨零目標實現的重要關鍵技術。

▲隨著科技進步與AI快速發展,AI逐漸成為氣候科技領域的重要推手。
AI驅動氣候科技創新熱潮 隨著科技進步與AI快速發展,AI逐漸成為氣候科技領域的重要推手。AI在資料分析、預測建模及系統優化等多方面展現強大能力,即便面對龐大或不足的資料,也能提供高效解決方案,協助企業有效管理資源,進一步提升能源效率與減碳績效。 在實務應用上,AI已廣泛運用於建築冷卻系統優化、風力發電機位置調整、智慧電網管理、碳捕捉效率評估、森林保護及極端氣候預警等多元場景。例如:GoogleDeepMind協助資料中心降低40%用電量;台達電運用AI優化製程耗能管理;中鋼結合AI技術提升鋼鐵製程良率並減少碳排放。此外AI也被應用於農業自動化、自駕曳引機以及電動車充電策略的最佳化,顯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新創公司積極投入氣候科技,運用AI技術協助企業實現永續目標。PanoAI與OroraTech結合深度學習與電腦視覺技術,分析衛星及地面感測器資料,即時偵測並分類野火,顯著提升災害應變效率。在農業方面,JohnDeere開發的AI自駕曳引機配備先進感測器與神經網路,即使在高溫或不適合人力作業的環境下,仍能穩定運作,提升農務生產力。
智慧電池到氣候預測 AI共創永續未來 在電動車產業方面,AI技術助力平衡電力供需、優化電池管理與製造流程,提升能源效率並減少碳排放。例如:Electra公司開發的AI驅動電池管理系統(BMS),可即時監控電池狀態、預測老化與故障,並依使用情境自動調整充放電策略,不僅提升安全性與效率,更延長電池壽命達40%。 特斯拉則運用AI進行預測性電池管理,透過數據分析調整充電模式,減緩電池劣化、提升續航力。同時AI可即時分析用電行為、天氣及市場數據,預測短期負載需求,協助電網調度,降低高峰時段過載風險。AI也應用於製造流程的資源分配、排程及品質控管,有效降低成本並提升產能,推動電動車產業減碳轉型。 此外國際合作亦加速AI於氣候科技的應用發展。美國NASA與歐洲氣象機構攜手運用AI技術,提升氣候變遷預測精度,並在災害風險管理及基礎設施規劃等領域展開跨國合作。2024年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9)更呼籲各國加強AI在能源轉型與氣候調適的應用,推動在能源需求預測、電網管理及極端氣候模擬等領域的創新發展。 AI在海上航運安全、農業自動化及野火監測等領域同樣展現突破性應用。例如:AI風暴預測模型可提前預測風暴路徑,協助船舶避開危險區域;透過衛星及感測器即時監控氣候變化,進一步提升氣候韌性,協助企業與社會應對氣候挑戰。
企業成本高昂 綠色科技推廣受阻 儘管社會對氣候議題的關注不斷提升,且創新技術持續推動氣候科技成長,但綠色科技仍面臨多重挑戰,其中高昂且波動的成本為企業最關注的問題。氣候科技產品的核心元件尚未標準化與工業化,導致企業多依賴價格較高的客製化零件,加上材料與零件價格波動劇烈,使產品成本難以穩定。再者部分核心元件本身耗能較高,電價波動也直接影響生產成本,這些因素使得氣候科技產品必須加上「綠色溢價」,成為消費者卻步的門檻。 面對企業對減碳與淨零目標的迫切需求,降低產品成本、縮減綠色溢價並促進市場接受度成為關鍵課題。企業可透過最低成本分析與競爭性標竿管理,找出影響成本的關鍵環節,如生產規模、速度及地點,並轉化為具體成本控制計畫,從而激發技術創新與提升生產效率。

▲在低碳經濟加速轉型的時代,唯有持續運用AI與創新思維,才能突破困境,實現永續發展與提升市場競爭力,攜手邁向永續未來。
AI驅動創新與供應鏈優化 突破氣候科技困境 許多領導企業積極導入AI技術,將其應用從實驗室延伸至產業現場,加速技術研發與成本降低。除創新技術與流程優化外,工業化、垂直整合及端到端供應鏈管理也是排除低效作業、穩定供應鏈及控制成本的重要策略。精準掌握消費者需求,調整或刪減使用率低的功能,不僅能強化產品吸引力,亦有助於降低成本、提升競爭力。 AI技術在產品製造、供應鏈管理及市場分析上的應用,幫助企業在有限資源下降本增效。例如:特斯拉利用AI進行供應鏈風險預測、智慧排程與電池管理,不僅確保原料供應穩定與成本控制,更延長電池壽命、提升能源效率,促進減碳目標實現。FirstSolar則透過AI平臺即時監控供應鏈風險,優化採購與生產流程,並強化透明度與區域化管理,降低碳足跡,提升產品永續性。這些案例充分說明,AI結合供應鏈優化,正成為氣候科技企業突破成本與環境挑戰的關鍵利器。 儘管如此,氣候科技產業仍面臨諸多挑戰,企業必須持續探索創新對策。在低碳經濟加速轉型的時代,運用AI與創新思維才能突破困境,實現永續發展與提升市場競爭力,攜手邁向更綠色的未來…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美國加速綠色創新 引領氣候科技新浪潮
《經貿透視》雙周刊
2025/9月 第676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