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兩岸地緣政治風險升溫 軍備需求劇增無人機商機起飛
撰文:薛靖 近年全球保護主義逐漸興起,除了美國、中國爭奪全球霸權築起關稅壁壘,全球地緣政治議題也不間斷,從延宕多時的烏俄戰爭,到今年中爆發的以伊戰爭,無一不增添市場不確定性。 而在市場的變數瀰漫中,軍工產業重新回到投資人的目光之中,且隨著無人機戰術在戰場中的應用愈來愈成熟,美國無人機供應鏈又掀起「去紅」題材,台灣的無人機供應鏈已開始受到法人青睞。 無人機的正式名稱是「無人航空載具」,是指沒有人類駕駛員在機上操控的航空器,通常由遙控器或預先編寫的程式控制,可應用於商業攝影、農業巡檢、包裹運送、災難救援、環境監測、軍事偵察、精準打擊等領域。而事實上,無人機在現代戰爭的運用正呈現非常快速的成長。 以烏俄戰爭為例,俄羅斯國防部就曾對外表示,他們的軍隊每天使用3,500架到4,000架無人機,相當於每月12萬架,其中大部分是短程戰術無人機,包括第一視角無人機(FPV),而烏克蘭的使用量「至少與此相當」。這些無人機最大的優勢在於可造成不對稱性的傷害,1架400美元的無人機就可能摧毀價值高昂的坦克、軍艦,可以在戰爭中創造以小搏大的效果。
事實上,無人機不僅是在俄羅斯、烏克蘭的戰事中展現非常好的效果,6月中旬時,以色列發動的「獅子崛起」(Rising Lion)軍事行動,也透過無人機取得豐碩戰果。據悉,以色列情報機構摩薩德(Mossad)在伊朗境內建立祕密無人機製造設施,利用走私零件及當地資源組裝小型無人機,爾後在以色列空軍摧毀伊朗防空系統後,再出動這些無人機進行進一步攻擊,最終成功摧毀伊朗的核設施、空軍基地、無人機儲存設施和武器工廠。 這一次完整的戰術行動,堪稱是無人機「小蝦米對大鯨魚」的教科書級範例,也正式改寫了現代戰爭的篇章。而從各國2024年國防資本支出來看,也可以看出無人機已經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戰力。舉例來說,美國的無人機支出,從2021年約0.7%提高到2024年的1.5%;韓國也訂定目標,將在2027年建立無人機軍隊。 「無人機的數量是非常寶貴的。」美國無人機公司克瑞拓斯安全防衛(美股代碼:KTOS)總裁兼執行長德馬科(Eric DeMarco)曾在一次訪談中如此強調。他認為,比起追求完美的系統,大量部署低成本的解決方案,會是比較適合無人機的戰術策略,這樣的思維也正重塑各國軍備採購策略。而在「量」的優先度大於「質」之下,全球無人機市場成長動能將十分強勁。
國防預算占GDP比重 將逐步增加至3% 而在台灣,無人機革命也正悄然發生。首先,台灣國防部為應對近年來兩岸地緣政治緊張,於3月18日發表2025年「4年期國防總檢討」(QDR)報告,將國防支出預算逐步增加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3%列為「國防改革優先要務」。按照今年度國防預算GDP約2.45%、預算6,470億元,對比未來要達成的3%目標,這代表未來總額將要再增加1,450億元,增幅達到22%。 除此之外,為了強化國家非對稱戰力上的布局,國防部已於今年7月規畫新一輪的軍用商規無人機標案,計畫於2026年至2027年間以500億元採購近5萬架(編按:4萬8,750架)無人機,標案金額是去年8月21日國防部公布無人機標案的7倍之多(去年金額為68億8,700萬元),機型的涵蓋範圍也更加廣泛(詳見表1)。今年的無人機功能,還拓展了近距離攻擊、遠程自殺攻擊、偵察突擊等多領域應用,更有多軸旋翼機、定翼機及垂直起降定翼型無人機等多樣化機型。
最令人期待的還有國外市場,隨著經濟部在去年9月時即宣布成立「台灣卓越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政府的目標是要將台灣打造成亞太區無人機生產重鎮,並瞄準歐美去紅供應鏈的投資機會。 趨勢確立下,有哪些台灣的個股受惠?法人挑選出的3檔個股,分別是台灣無人機海外商機聯盟的盟主漢翔(2634),以及去年打入供應鏈的中光電(5371)、長榮航太(2645):
標的1》漢翔 國內具研發、系統整合、測試及製造能量之航空工業供應商,主要業務可以分為國防(軍機、軍用引擎及航空器維修)、民用航空(民生飛機、民用引擎)2大產品線,可以說是台灣純度非常高的軍工股。目前公司無人機業務主要聚焦於零組件製造、整機組裝、技術支援及反制系統研發,漢翔董事長胡開宏也是「台灣無人機供應鏈大聯盟」主席。 法人分析,漢翔今年受到零組件缺料影響,面臨合約罰款問題,且因新台幣升值造成匯兌損失,使其上半年業績承壓。不過展望下半年,零組件缺料狀況有望逐步改善,民用機波音、空中巴士的需求也非常強勁,公司主要業務都有望逐漸回穩,法人估算今年、明年每股稅後盈餘(EPS)將分別來到1.2元∼1.4元、1.7元∼1.9元。從長線來看,因漢翔去年取得智飛科技委託生產之無人機訂單,也持續研發無人機反制系統,有望成為無人機長線趨勢的主要受惠者。
標的2》中光電 國內顯示器大廠,主要產品以顯示器背光模組、投影機為主,目前無人機產品包含微型無人機、監偵型無人機,旗下中光電智能機器人是台灣唯一有無人機量產、商業化、海外輸出經驗的公司。 法人分析,今年上半年雖然公司受到關稅問題,客戶暫緩拉貨,再加上新台幣升值導致匯損,使得公司業績表現低迷,但隨著關稅議題漸漸明朗,公司營運有機會擺脫谷底。而以無人機產品來看,截至8月13日,今年公司已經出貨8批、交貨中的有5批,第2季無人機產品占整體營收已來到7%,公司目前也積極投標接下來的近5萬架無人機新標案,並預期全年將出貨美國警消用無人機300台,法人預估公司今年、明年EPS將分別來到2.3元∼2.4元、4.3元∼4.5元。
標的3》長榮航太 長榮集團旗下子公司,公司主要營運項目為機體維修、發動機零組件製造,維修業務占公司營收比重約81%、製造業務則為19%,公司現階段已打入國防部軍用商規艦載監偵型無人機標案,總計金額約4億2,000萬元,目前產品已送樣測試,預估第4季開始出貨。 法人分析,受到匯損因素影響,長榮航太今年第2季業績表現出比較大的下滑,但以趨勢來看,近年飛機供不應求,導致舊機維修需求增加,長榮航太本業獲利成長趨勢明確,看好今年長榮航太飛機維修架次將超過300架次。除此之外,目前公司已經完成與空中巴士的合作簽署,未來有機會打進相關零組件供應鏈,今年公司也積極布局國防部新標案,法人預估今年EPS可達5.2元∼5.4元,明年則將繼續挑戰7.3元∼7.8元…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軍備需求劇增無人機商機起飛
Smart智富
2025/9月 第325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