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四二年三月三十日,一場手術成功無痛切除腫瘤,靠的就是麻醉技術。這背後有一連串的偶然、巧合與失敗,但這些科學家的共同點就是「不放棄」。
▲醫師克勞福德.朗(圖)是最早使用乙醚進行麻醉手術的人,比醫師威廉.莫頓早了4年,起先鮮為人知,後來才被證實。達志
蘋果從樹上掉下砸中人的頭, 有什麼稀奇? 偶然、巧合,這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細節,藏有巨大的道理。
能在看似沒有問題的地方問問題,不怕被嘲笑的人,才是推動文明前進的人。沒有平凡人眼中的神經病,現在連拔個牙都會痛到死。
一八四五年一月二十日,波士頓的麻州總醫院,霍勒斯.威爾士(Horace Wells)展示無痛拔牙。他發現一種氣體,病患吸入後,便會失去痛覺,在無痛的狀態下手術。他用的是什麼氣體?這天是不是醫學的重大突破?
百年前, 化學之父英國的漢弗里. 戴維(Humphry Davy),一連幾天牙痛,他進入化學實驗室時,牙痛消失了。他沒有感謝上帝,他問這是怎麼回事?他走出實驗室,牙痛回來了。他再走進實驗室,牙痛又不見。他找出使他止痛的東西,是實驗室的化學氣體,叫「一氧化二氮」。
帶來笑聲的一氧化二氮
他在一七九九年四月十日寫信給朋友,說明他在七分鐘吸入十六夸脫的一氧化二氮,完全失去知覺。他認為利用在外科手術,將是病人最大的福音,但沒有引起注意。而戴維在研究中,因吸入過量一氧化二氮而上癮。
四十年後,美國藥劑師嘉德納.科爾頓(Gardner Quincy Colton)發現一氧化二氮不但會使人昏睡,失去知覺前會飄飄然,莫名其妙大笑,難怪戴維會上癮。當時流行催眠,科爾頓打出廣告,只要花一毛五美元就能輕鬆沉睡,進入神仙夢境。
這招來許多好奇的人,一八四四年十二月十日,科爾頓當著眾人打開罐子,貼近第一個客人的鼻子,讓他吸入神祕的氣體,結果劑量不足,那人大笑,接著沒有昏睡,而是衝入人群,追著女生和小孩跑,重重摔一跤。換所有人哈哈大笑,一場鬧劇草草收攤,從此一氧化二氮又稱為「笑氣」。
笑不出來的科爾頓,躲在家哀聲嘆氣,有人來敲門,找他的人是牙醫威爾士。失敗的笑氣表演,他和太太也在場,大家看見的是人吸了笑氣,失控亂笑亂跑,他看到的是那人東撞西撞不會痛,笑氣退去後,一點兒記憶都沒有,還問為什麼腿上有瘀傷和擦傷?威爾士判斷笑氣真的有止痛功效,他要跟科爾頓合作。
怎麼合作?威爾士有顆牙要拔,他自己當白老鼠。由科爾頓給他吸笑氣、助手拔牙。結果吸了笑氣後,威爾士的牙順利拔除,沒有感覺,科爾頓等於是世界第一位麻醉師。
於是威爾士在麻州總醫院公開展示,階梯大教室擠滿人。一名白老鼠病患微笑坐在椅子上,威爾士讓他吸笑氣,然後動手拔牙。
「哇呀!」不是觀眾驚嘆,而是白老鼠痛得哇哇大叫!「糟糕,八成是劑量不足。」威爾士一急,想快刀斬亂麻,更用力拔,結果病人痛得哀號,落得全場大笑。威爾士被當成騙子,灰溜溜地被趕出醫院。
觀眾裡, 有一個人沒有笑,他叫威廉.莫頓(William Morton),他曾經是威爾士的助手。莫頓沒笑不是因為同情前老闆,而是在認真觀察,病人在拔牙時痛苦大叫,笑氣退散後,病人卻說他不記得拔牙過程的痛。
這在說什麼啊? 拿我們當傻瓜騙!根本是與威爾士串通,一起拿我們當白痴!莫頓不這樣想,他感覺笑氣確實阻斷人的知覺,但效果不穩定。一定有別的物質會比笑氣更有效,那是什麼呢?
不約而同被選中的乙醚
莫頓想到他在哈佛醫學院時,聽過化學教授提過,一七○○年就發現「乙醚」有麻醉作用。他先用動物和自己做試驗,再用乙醚麻醉一名病人,成功無痛拔牙。
一八四六年十月十六日,他和瓦倫醫師(John Warren)合作,在威爾士失敗的同一地點,由瓦倫為病人切除脖子上的血管瘤、莫頓進行麻醉。
醫師一刀切下去,病人面不改色、毫無痛覺,這是醫學的重大里程碑,無痛手術時代在這一天揭幕。莫頓得到眾人喝采,但他貪心,不說自己用的是乙醚,而是給乙醚取個怪名「Letheon」,想申請專利進而發大財,結果被人揭穿,長期專利的訴訟,耗費大量金錢和時間。
為什麼會被揭穿?聰明人不只一個!早在一八四二年三月三十日,醫師克勞福德.朗(Crawford Long)就使用乙醚,無痛切除病人的頸部腫瘤。但他非常謹慎,在多次手術後,確認乙醚用在不同病人都有麻醉功能,到一八四九年才在知名度不大的雜誌發表。
莫頓完全不知道朗的成果,他確實靠自己試驗成功,是麻醉的先鋒。但青史不成灰,後人考據,給了朗榮譽,將三月三十日定為醫師節。
每個成功都是從失敗而來,有人從自己的失敗來,有人從別人的失敗來!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誰發明麻醉?是他們無數次的試錯不輟
今周刊
2021/第1254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