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開始存股的時候,媽媽的內心十分忐忑,但隨著每年的股利股息越領越多,漸漸對存股有了信心。2020年,因為膝蓋手術順勢辦理退休,月領1萬多元的退休金做為日常生活費,因為南部消費水平較低,省著點花用除了可以支付開銷還可以存錢。經過那幾年按部就班的慢慢存,加上股票、股利的複利效應,截至2021年,母親已經擁有超過60張金融股,市值逾百萬元。 2021年,全球正值新冠疫情嚴峻之時,母親剛好身邊存了一筆錢,請孫太幫忙留意可以存股的的標的,我看了SOP倍數表,發現第一金的倍數超過3倍偏高,剛好遇到台新金跟彰化銀行分手合併保德信的題材,而且台新金當時的股價只有在14塊附近,因此我建議家母如果真的要買,可以考慮台新金(2887)。 後來母親買進台新金(2887)之後,截至目前為止,股價已經上漲至17元,報酬率超過20%。很難想像,多年後的今天,家母已經成為存股的信徒,甚至還會主動跟家人推薦存股的好處。
▍開始存股,任何時間都不晚
以現在的時間點回頭看,母親很慶幸自己當初做了這個存股決定,當投資的時間越早,就有機會經歷更多次的配股、配息。換言之,如果一開始沒有跨出第一步,錢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花掉了。 存股之後,這些年的配股、配息可以降成本,享受時間複利的成果,幫助自己建立投資的護城河。所以說,重點是只要跨出第一步,永遠不嫌晚,沒有跨出去,一切都是空談。 以第一金(2892)為例,假設20元買進,配股配息1元,以每年降1元成本計算,8年後的持股成本已下降為12元左右,除非再次遇到像2008年金融大股災,造成台股的加權指數跌破4,000點的事件,但即便如此,當時的第一金最低也才殺到12元。由此可見,選對好的標的後,只要妥善運用時間複利的威力,就能幫自己築好一道護城河,藉此保護資產,何樂而不為呢? 因為,「種一棵樹最好的時間是十年前,其次是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