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積少成多的力量
個人理財專家的許多建議,都會給人「何不食肉糜」的感覺。
.你為什麼就是不能賺多一點、花少一點,把剩餘的錢存起來?
.你為什麼還要每天去星巴克買拿鐵?
.你知道如果不訂網飛(Netflix),可以省下多少錢嗎?
.你只需要把錢投入股市,然後放著,就是這麼簡單!
大部分的理財建議都行不通,原因是這些建議讓人覺得自己有點糟。在你真正嘗試付諸實行之前,任何理財建議聽起來都很簡單。你的財務可以、也應該被簡化,但這絕非易事,因為涉及人性的因素在內,再加上選擇多到讓人難以招架,你不曉得什麼時候該開始做、該開立哪些帳戶、哪些是正確的投資標的,以及當你總算決定要儲蓄的時候,該怎麼處理你的錢。對許多人來說,光是下定決心存錢,就已經是整個過程中最困難的了。
.等我準備好,就開始存錢。
.存錢?在這種經濟狀況下?
.當制度想欺騙我時,存錢有什麼意義?
.你知道最近的利率嗎?存錢的意義何在?
人在不知所措的時候,經常會忽視自己的財務,或者刻意聚焦在小事情上,結果就永遠跨不出第一步。但是,「開始做」是關鍵,因為當你做對幾件小事,就能訓練你的頭腦看見正向結果,轉變成可長可久的習慣。
當游泳教練波曼(Bob Bowman)開始輔導傳奇游泳好手菲爾普斯(Michael Phelps)為進軍奧運做準備,他們便試驗從小處開始,讓菲爾普斯養成正確的心態。波曼向作家杜希格(Charles Duhigg)提到:「我們最後明白,最好的做法是專注在一些小成就上,當小成就積少成多,就會成為精神力的觸發點。我們把這變成一種例行的程序,每場比賽前,我們會做一連串的事,這些事的目的,是給菲爾普斯一種獲勝的感覺。」
給自己勝利感,使自己看到進步,從而啟動更多各式各樣的小成就,最終變成一種例行公事,這會使你成功,並轉變成巨大的成就。
開始存錢也是如此。有一群研究人員運用小成就的力量,幫助大家省下更多錢。他們發現,決定「每天省 5 美元」比決定「每個月省 150 美元」,更容易使消費者省錢。兩者基本上是相同的,但是,同意每天省 5 美元的人數,是承諾每個月省 150 美元的人數的四倍多。
如何措辭跟計劃存多少錢一樣重要,償還負債也是同樣道理。當你著手去做,小成就便會如雪球般滾成大成功。
我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年薪是 36,000 美元,扣除房租、為訂婚戒指存的錢、償還學貸和購買人生第一輛車後,沒有多少錢能用來存退休金。當時我受僱的小公司沒有 401(k),於是我在工作一年多後,開設了一個 IRA 帳戶(individual retirement account,個人退休帳戶),開始走上儲存退休金之路。
由於我能存的錢不多,因此只是每個月存 50 美元到一家收費低廉的基金公司所賣的目標日期基金(target date fund),50 美元並不多,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看到成果,但我為自己的行為感到驕傲,錢也愈滾愈多。
隨著收入愈來愈多,我逐漸增加儲蓄金額。每當我獲得加薪,就提高儲蓄率,一來可避免養成奢侈的習性,二來能增加存款金額。我花了很多年才達到理想的儲蓄率,所得隨時間增加當然有幫助,然而,我為了養成良好的理財習慣所做過最棒的事,就是「開始存錢」。
一開始的小成就,能幫助你養成正確的習慣,為最終的目標儲蓄金額定調。克利爾(James Clear)在其著作《原子習慣》(Atomic Habits)中,說明微小進步的力量:
微小的進步會隨時間帶來令人驚訝的大改變,原理如下:如果你在一年當中每天進步1%,在一年結束時,你會比以前好 37 倍,相反地,如果你在一年當中每天退步 1%,最後幾乎等於零。一開始的小進步或小挫敗,會累積成巨大的成功或失敗。
一天只進步 1%,一年過後會使你進步 37 倍,這件事說得容易做得難,但也說明經年累月的微小進步,能夠帶來多大的成果。說到馬拉松訓練,沒有人是從一天跑 42 公里開始,儲蓄也是。
假設你從所得 3%的儲蓄率開始,以穩定提高儲蓄率為目標,當你從第一年的 3%提高到第二年的 4%,就相當於提高 33%的儲蓄率;從 4%到 5%,等於年增長25%;5%到 6%,則增加 20%。
剛開始存退休金時的目標,是每年儲蓄率的增加幅度要大於股市的歷史報酬(過去 90 年間平均 8%至10%),直到儲蓄率達到穩定狀態(詳見第 5 章)。
趁年輕時養成儲蓄的好習慣,也比較不痛苦,這點很重要。心理學家已證實,因為損失而感受到的「痛苦」,會是因為獲得而感到的「快樂」的兩倍。如果拖到年紀較長才開始存錢,而且還沒養成儲蓄的習慣,存錢會讓你覺得好像損失了收入。因此,年紀較大才開始儲蓄,會帶給你兩倍的不快感,你會覺得自己的所得變少了。
在理財生命週期之初,絕大多數的獲利並非來自高明的投資策略,而是儲蓄率。
第4章 為什麼要投資?
1970 年的電影票大約 1.5 美元,如今接近 10 元,等於 50 年間上漲超過 550%,年增率近 4%。1970 年的新車平均價為 3,500 美元,一加侖汽油為 36 美分;2020 年的平均車價 38,000 美元,每加侖汽油 2.2 美元,分別上漲986%和 511%。
關於理財,儲蓄比投資重要,但如果你希望提高生活水準,就得使金錢的成長遠大於通貨膨脹率。若你只是把錢埋在你家後院,在 3%的通貨膨脹率下,存款的幣值在23 年後會腰斬,4%的通膨率則只需 17 年。
如果不把長期儲蓄投入有生產力的金融資產,你的錢會貶值。以下來看看某品牌運動鞋的例子。
喬丹(Michael Jordan)於 1984 年的 NBA 選秀會中被芝加哥公牛隊挑選為第三順位球員之後,他和 Nike 簽下五年合約,據報價值 250 萬美元,在當時可謂天價。一年後,Nike 推出喬丹親筆簽名鞋,飛人喬丹鞋(Air Jordan)於此誕生。
之後,喬丹贏得六次 NBA 頭銜,多次獲得 MVP 獎,成為公認的最佳球員,也讓 Nike 顏面有光,自此 Nike 出品 30 多種飛人喬丹鞋,有數百種不同的樣式。
喬丹品牌大獲成功,使他與 Nike 合作所賺的錢,遠多於在 NBA 打球的收入。2019 年,光是「喬丹」這個品牌,就替 Nike 帶來超過 30 億美元的收入,約占全公司營收的三分之一,成績斐然。
第一雙喬丹鞋的售價為 65 美元,在當時是市場上最昂貴的籃球鞋,如今每雙喬丹鞋的售價通常是 200 美元起跳,某些鞋款甚至高達數千美元,從第一雙喬丹鞋進入市場至今已超過 30 年。
30 多年是相當漫長的時間,因此我想知道,如果你在 1985 年把投資在喬丹鞋的 65 美元用來買 65 美元的Nike 股票,結果會是如何。
喬丹鞋從 1985 年的每雙 65 美元,到2019 年的 235美元,相當於年成長率 4%,超過那段期間的通貨膨脹率2.5%。不過,Nike 的股價從 1985 年至 2019 年,以每年超過 21%的速率增值。假設在 1985 年把 65 美元拿去投資該公司股票,到 2019 年末的價值會超過 36,000 美元。這雙鞋的代價可真昂貴。
以上是用史上最成功的企業之一所舉的極端例子,但也說明長期持股的龐大效果,以及投資生產性資產的必要性。食衣住行等物質的成本,通常會隨時間上升,所以你需要做投資,以免存下來的錢被通貨膨脹吃掉。
說到通貨膨脹對財富的影響,時間是最大的敵人;但對財富的成長而言,時間也是最大的資產。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