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癒力:被遺忘的體內醫師
自癒力即身體依據內在的生命力,擺脫疾病與亞健康狀態的一種能力。人體如同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其中有防禦系統、免疫系統、修復系統、應激系統、內分泌系統等若干個子系統,這些子系統相互作用,共同組合形成了自癒力系統。

只要身體內的任何一個子系統出現了問題,自癒力系統便調動其他子系統來替補, 使機體維持在健康狀態,一旦其他子系統無法代償替補時,人體便會處於亞健康狀態或是生病。
科學研究發現,人體可以依靠自身能力治癒百分之六十至七十的身體不適與疾病, 一旦人體感覺不適或生病時,體內的激素、免疫細胞與抗體等便會聯合發揮作用,產生治病的能力。
人體自癒力的常見表現
• 骨折時,斷裂骨骼的再接續。
• 口腔潰瘍時,內黏膜的自行修復與再生。
• 皮膚表層擦傷或肌肉拉傷時,皮膚與肌肉及軟組織的自行癒合。
• 感冒時,透過免疫系統殲滅侵入人體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
• 食欲不振時,透過節食、禁食等方式,來恢復消化道機能。
• 吃錯東西時以嘔吐、腹瀉等方式排出毒素。!
• 骨折時,斷裂骨骼的再接續。
• 口腔潰瘍時,內黏膜的自行修復與再生。
• 皮膚表層擦傷或肌肉拉傷時,皮膚與肌肉及軟組織的自行癒合。
• 感冒時,透過免疫系統殲滅侵入人體的細菌、病毒等微生物。
• 食欲不振時,透過節食、禁食等方式,來恢復消化道機能。
• 吃錯東西時以嘔吐、腹瀉等方式排出毒素。!
腸道:人體系統的大功臣
想要提升人體自癒力,就必須要先提升腸道的自癒力。這是因為腸道對人體健康有決定性的作用:
•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加油站,人體所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礦物質、水等營養素,有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由消化道加工完成,提供人體吸收利用。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排污工廠,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毒素經腸道排出體外,在人的一生中,平均每人需要排出四千公斤以上的糞便。
•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營養樞紐,在七十五年期間,大約要通過三十多噸的營養物質和五萬多公升的液體,這些食物相當於十二頭大象的重量。
•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疾病防禦堡壘,可以把腸道看成是一條從口到肛門的管道,這個管道是對外界開放的,外界的細菌、毒素與病毒都可以經由口部入侵腸道。為了抵禦「病從口入」,人體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免疫細胞都處於腸道黏膜內。
鑒於這些原因,想要讓我們的「隨身醫生」更盡職,我們必須立即著手提升腸道的自癒力。
腸道自癒力是人體自癒力的靈魂
腸道自癒力決定了人體自癒力
常言道:「病從口入」,我們體內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細菌是從嘴巴吃進去的,而細菌進入人體各處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腸道。
如果一個人的腸道健康,腸道自癒力非常強大,那麼,這些細菌就會在腸道內被清理,然後藉著腸道積極的運動,隨著大小便排出體外,避免了短時間內侵襲人體其他部位的可能性,自然無法令人生病。
如果人體腸道自癒力不強,腸道運動就不活躍,消化過程不良,就得不到充足的營養。因此,一個愛惜身體、珍愛健康的人,首先會養護好自己的腸道,保持腸道自癒力處於健康、活躍的狀態。
腸道自癒力的最直接表現:拉肚子其實是在排毒
在患病後,自癒力開始進行調節,哪裡有問題便會調節哪裡。在調節過程中,有可能感覺到不舒服,這種不舒服就是我們所說的「疾病症狀」。這種短暫的不舒服其實是自癒力正在發揮作用的一種信號,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吃了不乾淨的東西後拉肚子」。
吃了不乾淨的食物後,腸道在消化這些食物時,為了自我保護,會藉由分泌水分與加快腸道蠕動,來排出有害的腸內容物。在這種情況下,便會產生收縮、分泌液體、製造廢氣等一系列的保護措施,以排便、放屁等形式促進腐敗食物排出體外,最常見的表現就是「拉肚子」。
因此,若與朋友一起誤食了不乾淨的食物,對方拉肚子了,而自己卻無任何反應,就需要注意了:若非身體自癒力極強,就是腸道內部環境已分辨不出食物不乾淨,才沒有出現腹瀉症狀。
你正在破壞腸道自癒力嗎?
人之所以會得病或久病不癒,最根本的原因在於自癒力太過薄弱,而一味地使用藥物來追殺病毒,只會打斷機體自癒力系統的正常運作。
治未病、治未亂
《黃帝內經》有語:「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這種「治未病」、「治未亂」即是提升自癒力的作法。中醫有言:「三分治,七分養」,這種「養」也是促進自癒力恢復的過程。
在腸道將病未病時,我們就應以調養、按摩等方法來激發、提升腸道自癒力,並充分利用自癒力,消除致病因素,修復受損機體。而患病後,我們也應學會充分利用人體的自癒力,知道何時該靜觀其變;何時該透過藥物治療來協助自癒力系統。
這些行為,最能摧毀腸道自癒力!
腸道自癒力與個人生活習慣緊密相關,現代人的生活方 式中,以下幾大行為,最能破壞腸道自癒力、免疫環境。
濫用抗生素與消炎藥
這些藥物的確可以殺滅病菌、治癒疾病,但過於頻繁地採用此類藥物,也會使腸道內有益菌種被殺死。
不當洗腸、灌腸成「毀腸」
市售的灌腸、洗腸產品中含較多化學物質,長期使用會造成腸道內電解質紊亂,更會破壞腸道微生態環境而引發維生素缺乏、腸道炎症等疾病。
清腸不當,造成腸道受傷
多數減肥茶都含有瀉藥成分,瀉藥通常是透過強力刺激來促進腸道蠕動,而達到排出糞便的效果。長期使用此類化學物質刺激腸道,會使腸道自然蠕動功能減弱,導致不吃瀉藥便無法排便的惡性循環。
不良飲食習慣加重腸道負擔
暴飲暴食、食無定時、高脂高熱、煎炸燒烤、不潔飲食、頻頻應酬喝酒等不良飲食習慣者, 腸道負擔較重,健康也備受威脅。
工作壓力過大、精神調節能力不足
此類人群往往伴隨著過度焦慮、緊張、易怒等負面情緒,負面情緒過多會引發神經功能紊亂,造成胃腸蠕動速度減慢,消化液分泌減少,出現食欲下降、排便失常等消化不良的症狀。
不良生活習慣
經常熬夜、作息不規律、嗜好菸酒、運動量不足,都會導致人體免疫功能下降,使腸道功能紊亂與腸道內微生態環境失衡,進而引發腸道自癒力下降…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