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忘掉「妥協」
所謂的人際關係,
別想太多反而會更順利。
在選擇「妥協」之前,
別忘了先給自己一點
「不去考慮對方」的時間。
所謂的人際關係,指的是自己和他人之間的互動往來。如果一開始就先做好「凡事不可能盡如己意」的心理準備,內心自然會比較輕鬆。
曾經有位在學校任職的教職員來向我諮商,他說自己「因為被學生嗆聲而深受打擊」,心情非常低落。我告訴他:「我能理解你的感受,但請你試著不要太在意這件事。」,畢竟若是正面迎接來自「暴躁易怒者」的強烈情緒,自己很有可能也會被淹沒。
由於這位患者並不考慮辭職,因此我建議他練習「和對方保持心理上的距離」,並且開立具有緩解焦慮效果的半夏厚朴湯、當歸芍藥散,以及能補充元氣的補中益氣湯等中藥處方。
我所謂的「心理上的距離」,是指保有一段不去考慮對方的時間。簡單來說,就是不要讓對方佔據你的腦袋和時間。舉例來說,就像是「下班後就不再想工作的事」、「萬一不小心想起來,就做點別的事轉移注意力」等等,為自己設定好心理上的界線。爾後,這位患者回診時,臉上的表情明顯比上次開朗許多。他說自己已經在內心與自己和解,讓這件事情順利落幕。
面對人際關係的衝突時,還有另一種解方,就是放棄「為了維持和諧而選擇妥協」這件事。畢竟並不是每次都能夠順利地與他人拉開距離、冷靜思考問題。遇到這種情況時,不妨為自己創造一段「暫時忘記對方存在」的時間。當你能將對方「擺回」他原本應該存在的地位時,內在的和解才可能真正成立。
02 忘掉「大家都是朋友」
要讓所有人都喜歡自己
是不可能的事。
要是被任何人討厭的話,
輕巧地轉身離開就好。
要讓全世界的人都喜歡你是不可能的事。無論你做人有多好,為了討人喜歡有多麼地小心翼翼,有時難免還是會誤觸到對方心底的傷痛,或是在無意間做出讓對方討厭的事而被疏遠。
但有的時候,也可能只是因為對方剛好心情不好,或正好碰到一些困難,所以當下沒辦法好好與其他人溝通。
這種狀況就像是送魚給不愛吃魚的人一樣,無論這是一條多麼高級的鯛魚,討厭吃魚的人還是會拒吃。同理,如果對方討厭你,那麼你不管做什麼都是錯的,所以不需要太過自責。
我也不是總是受人喜愛。儘管長年擔任身心診所院長,我在人際關係方面也曾碰過各式各樣的困境。
當我感覺到「啊!這個人對我的評價應該不會太好」的時候,我會告訴自己:「好吧!那就算了。」,然後迅速走開,選擇跟相處不來的人保持距離。活到這把年紀,面對這種事情已經老神在在。
此外,我也會有意識地告訴自己,不必把這種不愉快的事記在心裡。只在有人提起時才想起來,這樣對彼此都好過。
沒必要把精神花在討厭自己的人身上。好好想想該如何與喜歡自己的人過日子,這樣的人生更加美好。
03 忘掉「別人的意見」
聽取他人意見固然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
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意見。
意見這種東西,
很多時候只是隨口說說,
連本人都記不得。
每個人都會在意別人的看法。
有的時候,我們的確可以從他人提供的意見,找到突破困境的關鍵。誠懇傾聽他人的意見固然重要,但也要小心別被那些「只想發表自己高見的人」隨口說出的不負責任言論牽著鼻子走。
無論關係再怎麼親密,人與人之間最好還是隨時保持「一個拳頭大」的距離。清楚意識到「自己是自己,別人是別人」,在觀察自己內在真實感受的同時,也稍微傾聽外在的意見,這才是剛剛好的距離感。
「原來這個人是這麼想的呀?」、「居然還有這種想法!那我自己又是怎麼想的呢?」,如果能夠與他人設定明確的心理界線,就不會因為把別人不經意的一句話放在心上而飽受折磨。
曾經有位患者因為擔心有人在公司說自己的壞話而焦慮到失眠。我聽著聽著,不禁猜想他的公司裡應該是有個喜歡興風作浪、講人閒話的職場老屁股存在。我除了建議他「坦然面對」之外,也幫他開立漢方藥處方,舒緩過於敏感的心思帶來的焦慮。
真要說起來,比起那些流言攻擊的對象,我認為散佈不實消息、詆毀他人的人,人品才有問題。實在沒必要將自己寶貴的時間浪費在討好這種人身上。站在守護自己心理健康的角度,建議大家趕快跟這種人保持距離,儘可能忘記他們的存在。
04 忘掉「比較」
不需要拿自己跟別人比較。
請優先思考:
「該怎麼做,
才能讓自己感到舒服和安心?」
記得很久以前,有個結婚生子後陷入憂鬱的患者到診所來求助。
她告訴我,每次她帶孩子回婆家時,婆婆老愛說些令人不愉快的話,導致她每次見到婆婆時,都覺得壓力很大。她好羨慕別人能跟婆婆感情融洽,很苦惱自己為什麼就是沒辦法跟婆婆好好相處。
我告訴她:「不需要拿自己跟別人比較,也沒必要在意這些事。或許可以暫時先把帶孩子去給婆婆看的任務交給先生,不用勉強自己前往拜訪。就算不努力改善婆媳問題也沒關係,先讓自己心裡好過一點比較重要。」,她返家後隨即採納了我的建議,請先生自己帶孩子回去。
據說婆婆似乎因為能看到自己的兒子而很開心,可能她本來就也想跟兒子好好聊聊吧。後來,婆婆跟孫子的感情也越來越親密,甚至主動開口邀請我的這位患者一起回去。不僅如此,婆婆對媳婦的態度也跟以前有所不同,變得友善許多。
與其和他人比較,或懷抱遙不可及的夢想,倒不如優先思考「該怎麼做,才能讓自己感到舒服和安心?」。各位不妨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從中找到想要成為的那個自己。
05 忘掉「讓我來」
你無法代替他人
解決對方應該面對的問題。
別再假裝好人,
擅自干涉別人的人生。
曾經有人問我:「妳每天都在傾聽人們訴說自己的煩惱,心情難道不會受到影響嗎?」。身為一名精神科醫師,在面對人們身體上的病痛及心理上的憂愁時,我所感受到的是,每個煩惱的背後其實都蘊含著患者不放棄人生的堅持。
帶著對這份堅持及對生命的敬意,我每天都會盡我所能,為眼前的患者提供診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你只能過你自己的,無法代替他人過活。這個道理,正是患者們教會我的。
即使聽到患者令人痛徹心扉的故事,我也不能自以為能夠體會患者的感受,或覺得自己能幫對方解決困難。這種想法太狂妄了。身為醫師唯一能做的,只有用漢方幫助患者,讓他們的身心調養至能自己面對問題的狀態。
這個原則並不侷限於醫病關係。每個人都不該擅自插手他人的人生課題,我們必須相信對方有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必須尊重他們勇敢面對問題的態度。
無論面對的是任何關係,我認為在人與人之間明確設定界線,尊重每個人的人生選擇非常重要。
06 忘掉「合不來的人」
打從一開始就不該有
「要跟合不來的人好好相處」這種想法。
如果不得不和對方打交道,
別忘了保有不必顧慮對方的時刻。
無論是在職場、親戚或鄰里等形形色色的關係上,有時難免得和磁場不合的人打交道。如果能與這些人儘量保持距離當然最為理想,但有時會因為工作或各種其他原因而必須和對方保持互動,沒辦法拉開彼此之間的距離。
如果只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缺點或是惹你厭惡的地方,很容易就會想做點什麼,看看能不能改善這個問題。然而,試圖改變對方也只會讓關係越來越糟。
不僅如此,還會因為覺得「對方為什麼遲遲沒有改進?」,對他的一舉一動更加關注,導致備感壓力。
這種明明磁場不合卻無法抽離的狀況,無論對哪一方來說都是不開心的。此時,明確地與對方劃清「心理上的界線」就顯得格外重要。
下定決心「不被對方所說的話影響」,也「不要對他的話言聽計從」。這同時也代表你「不會試圖去改變對方」。
畢竟無論你下再多功夫,都無法改變別人。與其將心思花在改變對方身上,不如自己努力練習「有意識地遺忘」,忘掉對方的存在以及他們所說過的話。
或許可以去運動,活動一下身體;或者沉浸在書香當中,鑽進閱讀的世界;去看場電影,轉移注意力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剛開始也許無法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這已經足以幫助自己抽離當下的負面情緒,讓自己學會稍微遺忘。
嘗試反覆進行這種「遺忘的練習」,透過刻意練習,或許就會發現其他有趣的事物,遇見自己想要好好相處的對象…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