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傷人傷己的情緒風暴:3步驟!修復「關係裂痕」,覺察「內在自我」
「憤怒」這種情緒的原始功用,是在通知我們「有事情卡住、不順了」。也可說是「與原本該有的狀態之間產生了不愉快的分歧」之警訊…
剛剛好的遺忘:該忘的忘,才能記住重要的事!
所謂的人際關係,指的是自己和他人之間的互動往來。如果一開始就先做好「凡事不可能盡如己意」的心理準備,內心自然會比較輕鬆…
回嗆的修養
在工作上或私人領域,很多時候我們很難預料自己會碰到怎樣的人。對此,我們要有「別人隨時會刺自己」的認知,才能把心靈的傷害降到最低…
岸見一郎的人際自在學:人際依賴與支配的虛假關係斷捨離
人無法獨自一個人生存。就算一個人獨居,也不可能在不受任何人幫助的情況下存活…
張老師月刊 2025/7月 第571期
職場中破裂的人際關係並非單靠一句道歉就能解決,唯有在傷痕中尋求誠意,在對立中看見可能,才能真正學會職場中的「關係修復學」…
big大時商業誌 2025/3月 第103期
不論朋友、情侶、夫妻、父母、同事,要如何改善人際關係? 擺脫逃避、投降、抵抗、反擊、攻擊的惡性循環? 靠的是先跟後帶的聆聽連結與感受。
界限:親子×伴侶×公婆×父母,從自我成長到與他人的互動
對每個人而言,這都是一段特別的旅程。我經常在課堂上講,我們每一次的相遇都是獨一無二的。這次的訓練營對我們每個人的人生來說,都是不可複製的一次相聚…
關係力決定你的人生優勢:打通人脈、集結盟友,用10%關鍵人物,成就90%大事!
人的一生中,知己難遇。你和他(或她)之間必須相互了解。就算什麼都不說,對方也能明白你的心意,並保持一致的高度…
張老師月刊 2025/1月 第565期
無論面對壓力、困難還是人際衝突,職場的情緒管理都是維持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能力,瞭解自己的情緒處理模式,不僅能維持心理健康,還能提升職場表現。
張老師月刊 2025/1月 第565期
不想說場面話,也不想冒著自己受傷的風險,坦白告知:「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也是一種真誠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