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格心理學原價破萬鄧惠文秒吸1萬9000名學員
連線上學習平台都沒想到,身心靈相關療癒課程會大爆發,課程銷售額屢破千萬!尤其是渴望「自我探索」的年輕世代,對製課公司、講師、平台而言,更是全新潛力市場。 文/彭杏珠![](https://blog.hamibook.com.tw/wp-content/uploads/2025/02/快讀_遠見雜誌464期_榮格心理學原價破萬-鄧惠文秒吸1萬9000名學員_001.jpg)
▲精神科醫師鄧惠文推出的「日常生活的榮格心理學」,成為2024最夯的線上療癒課程。Hahow好學校 提供
各大線上課程平台療癒課程大賣 療癒課程的異軍突起,讓Hahow的業績水漲船高,2024年相較2023年成長30%。其中,療癒課程比2023年大幅增加65.2%,營收占比更從2021年的12.2%,增至2024年的32.7%,顯示民眾對身心靈線上課程的剛性需求。 另外,會員數高達128萬的PPA線上課程平台,2024年療癒課程的銷售額占比高達近四成。PPA觀察從2022年起,身心靈課程顯著成長,如心理學、正念、減緩焦慮等,均取得超過千萬的成績單。2024的療癒課程數不僅較2022年成長逾20%,銷售額更增加40%。 2024年PPA開設的「如茵老師塔羅實戰速成班」,截至1月13日已經吸引逾3000位學員,初估銷售額3000多萬元,仍在招生中。作家吳若權與吳淡如的「轉念力必修課」,也迎來2400萬元銷售成績。 全台最大線上製課公司「生鮮時書」的業績更是直線飆升。生鮮時書創辦人劉俊佑難掩喜悅之情說,從2018年創業至今,年平均營收成長率達300%,三年內打造15堂療癒相關課程,原先療癒課程僅占2023營收的10%,2024倍增至25%,2024年營業額一舉突破億元大關。 劉俊佑分析,現代人的療癒需求,可分為向內求的自我覺察,以及對生活不確定性的自我療癒,「年輕人更想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渴望在漂浮世界中找到個人定位。」 生鮮時書挖掘台灣師資之餘,又率先引進國外的療癒課程,2022年推出「歐普拉靈性導師的8堂臣服實踐課」,有1854個人埋單、銷售額逾1200萬元。這門課的老師,正是暢銷書《覺醒的你》《臣服實驗》的作者麥克.辛格。 女性及青壯世代是主要客層 蘇圓媛訪查發現,年輕人會主動且自然說出「自我覺察」四個字,他們試圖透過各種方式了解自己,「以前我認為,應該是35歲以上族群較迫切需要向內求,沒想到20幾歲年輕人,也這麼在意身心靈平衡。」 有趣的是,線上療癒課程的主力竟是女性,兩大平台的男女比為3:7,有些課程的女性更高達七成五以上。這與台灣的家庭教育、社會期待有關,女性長期處於壓抑環境,亟需各種方式舒緩情緒,「男性則被視為強者,認為外求是『我不行了』的示弱表現,傾向藉助喝酒、打球、跑步等方式紓壓,」林大涵分析男女的差異性。 以Hahow為例,購買療癒課程的學員主要集中於25至54歲,占比72.9%,其中45至54歲最高為近三成;進一步分析,心靈成長類課程,主要在35至54歲;紓壓類課程,45歲以上超過一半;音樂類客層偏向年輕,為18至34歲,且男性占比顯著提升至56.5%,比前兩類分別高出31.5%、28%。 整體而言,35至45歲是主力。「這與課程設計有關,例如頌缽的年齡層較高,不過年輕世代已急起直追,成為生力軍,」劉俊佑分析,近年熱賣的占卜類課程,學員就下降到18至34歲。 線下也有同樣的療癒課程,為何線上還吃得到市場?主要是線上課程從找師資、規劃內容到完成錄製,都要花時間打磨,才能在平台銷售,「一旦內容出問題,網友會立即反映並發酵,重則影響企業聲譽,得層層把關篩選,」蘇圓媛說出線上平台的壓力。另外,線上還有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優勢。 集資經驗豐富的林大涵認為,台灣的線上課程,旨在給學員最佳的內容與體驗,也是全球唯一課程與價格都走精品路線的地區。聽到一門課幾千元,感覺並不便宜,但跟名師動輒數萬元的實體課程相比,線上無人數限制,可均攤成本,售價反而親民。 「有學員聽到老師的一句話而茅塞頓開,心理變健康,你覺得五至八小時的線上課程賣幾千元很貴嗎?就像有人願意花幾千塊聽場演唱會的道理一樣,」林大涵舉例說明。 這三年來,疫情助攻線上療癒課程的市場,但大家回歸正常生活後,線上還有前景嗎?劉俊佑樂觀看待,療癒已成為日常的一部分,你不會兩年前想認識自己,兩年後就不需要了!「尤其是年輕人,當啟動自我探索的開關後,需求只會愈來愈大。」
當新世代渴望了解自己,並習慣線上學習時,對製課公司、講師、平台而言,就是全新的潛力市場。 分析知識學習市場的現況,同樣都是學習,但實體書跟線上課程的收入差異明顯,書籍的版稅每本約8%至12%,除極少數的爆款外,版稅的收入並不高;而線上課程扣除製作費、行銷廣告費後,老師跟平台的分潤行情是五五或六四分成,一門售價幾千元的課,只要吸引數百至上千名學員,老師的回饋堪比暢銷書版稅收入,且線上課程可一直販售,還有長尾效應,遂吸引很多人投入。 三年前,當台灣出現第一個破千萬的療癒課程時,業界頗為震驚,現在是稀鬆平常,千萬不再是高門檻。林大涵認為,「這代表台灣優質的線上課程愈來愈多,尤其是療癒課程一定會持續瓜分市場,跟投資理財一樣,人們都希望付出相對少的錢,得到最大的價值,身心靈平衡,就是身體最大的價值。」 根據資策會的調查顯示,2022年台灣的數位學習產值達510.6億元,促使線上課程成為「內容變現」最熱門的途徑之一。資策會同時也發現,近兩年生活愉悅、個人成長等類型的課程非常受歡迎。 尤其在社群媒體發達、AI崛起的年代,更加深現代人的焦慮感,線上療癒課程的需求只會增加不會減少。劉俊佑一言以蔽之,「療癒的本質,就是在不確定的世界裡,找到一個安定感,紓壓、療癒勢必是線上課程的主流之一。」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