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不理賠輕度失智,怎麼辦?

保險、年金、信託怎麼搭?


當父母記憶開始錯亂,還可能拚命把一袋袋食物買回家,令照顧者疲於奔命,這將逐漸成為超高齡台灣社會的日常風景。如果長照險不賠,怎麼靠保險和其他理財工具補位?

文—謝方娪

對台新新光金控副董事長魏寶生而言,失智是他見證大半生的課題。

四十年前,魏寶生成為經濟部駐外商務人員,遠赴美國,同年父親倒下,確診罹患失智症。當他六年後返台,陪伴老父親半年多,父親就過世。沒想到三十年後,母親也確診失智症。

「過程就和照顧寶寶一樣,」魏寶生形容,照顧一個孩子長大,是一段慢慢認識的過程,但照顧失智父母,卻是從熟悉走向不再認識的旅程。即便在醫院病榻前守著,到了病程後期,父母親已經不認得他了。

魏寶生經歷的人生風景, 在邁入超高齡社會的台灣,可能成為每個人的日常;不只面臨照顧失智的父母,還有隨自己年紀漸長,也可能罹患失智症,成為下一代的負擔。


▲全台65歲以上罹患失智症者,輕度失智逾三成佔大宗。若保險無法轉嫁風險,常見做法是自籌長照及醫療預備金。(天下資料)

市售唯一理賠輕度失智的保險

依衛福部統計, 全台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失智症盛行率達七.九九%,相比十年前攀升約三個百分點,其中輕度失智佔比逾三成佔大宗。

上個月, 一名網友在社群分享失智症母親已送長照機構, 但因為臨床失智症量表評估為輕度(CDR1),繳了多年保費的長照險不予理賠,在網路上掀起萬人關注。

「主因是,國際再保不願意承接輕度失智風險,」兩家以上大型壽險公司主管解釋。

通常國內保險公司為了降低理賠風險,會把一部份承擔的風險轉嫁給國際再保險公司,如慕尼黑再保、漢諾威再保。當國際再保險公司不願承擔風險,代表國內保險公司要承擔所有理賠責任,一旦損率提高,保險公司就可能賠錢。

這是為什麼市售長照險中,僅南山人壽二○二二年推出「輕憶陪伴」,理賠輕度失智,也不見其他家業者跟進。

根據保經代通路試算,南山人壽雖理賠輕度失智症,但理賠金額有限,且保費也比較貴。

以四十歲女性投保為例,生理功能障礙長照分期保險金保額二十四萬台幣、分二十年期繳,年繳保費三萬元,較其他長照險貴約兩千元。在第一、二保險年度確診輕度失智,各只能拿回三○五八元、二.四萬元,等於都拿不回保費。


混搭可理賠輕症的醫療險

南山人壽補充,保戶領取輕度失智保險金後,保單不會終止,若未來失智症惡化至中重度,還能繼續領取一次金及最高十五筆分期金。且保戶第五年申請長照分期金,不必再向醫院拿診斷證明,只要提供身分證影本等生存證明文件和保險金申請書,即可申請理賠。

一名資深業務員建議,若保戶沒有長照險,基於家族病史、或對輕度失智有較高顧慮,可以買南山人壽的「輕憶陪伴」。

但若已有其他張長照險, 但想增加輕度失智保障,則可加購有輕症理賠的醫療險或重大傷病險。這種做法比加買「輕憶陪伴」更划算。

台灣人壽「全心全憶一年定期險」是業界唯一有賠輕度失智的醫療險。以四十歲女性投保「全心全憶」,保額五萬,首期保費約兩千七百元,當確診輕度失智,台壽會先給付十五萬元的一次保險金,病程演進至中度以上,還可領一百三十五萬元一次金及六十萬元分期金,最長可領十六年。惟雖保證續保至八十五歲,但保費會隨年紀增加而變貴。

而且,跟多數長照險必須每年追蹤長照狀態,若治療後好轉就中止理賠有所不同,「全心全憶」不必每年追蹤是否符合長照狀態,只要一啟動理賠,每年就能領分期保險金。

磊山保經首都營運處事業部總監李景修說,失智症個案能否符合重大傷病認定,是由醫生判定,並非所有失智症患者都符合重大傷病卡申請資格,但實務上有輕度失智症申請成功的案例。

但像國外保險並不理賠失智輕症,無法透過保險轉嫁的情況下,常見做法是自籌長照及醫療預備金。

雖然四十多歲就買了人生第一張長照險,但魏寶生近年更善用外幣利變型年金險,儲備未來現金流。

新做法:年金險加上信託

若身體健康,年金給付用來支應日常開銷,一旦生病,就可支應看護支出,還不必受限疾病等級、醫療手段等理賠條件。

「商業保險很多東西是重疊的,」魏寶生舉例,老年失智可能會摔跤,意外險會賠;若住院治療,醫療險也會賠。

他建議, 若已有意外險、健康險,甚至早年買過失能險,不一定要買長照險。從現金流的角度,買年金險資金運用更彈性。

三信商業銀行副總經理張齊家則建議,除了提早儲蓄,更要提早規劃信託管理,以免隨當代家族成員關係淡薄、高齡獨身普及,一旦失智,發生有錢卻做不了主的憾事。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2025/10月 第833期

本文摘錄自‎

保險不理賠輕度失智,怎麼辦?

天下雜誌

2025/10月 第8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