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照專陷缺工危機 服務需求恐漏接

長照三.○上路在即 新案評估、舊案追蹤應接不暇


衛福部長照三.○計畫即將上路,然而,負責媒合、管理長照服務的「照專」人力卻遲未到位。許多照專一人負責六、七百案,難以完善追蹤個案,隨著未來服務範圍擴大,職位缺口恐怕更惡化。

撰文‧馬揚異

來這邊工作一年多,我手上的案量從三百多件暴增到六百多件,每天都有新案進來,同事卻不斷離職⋯⋯。」訪問時,在直轄市擔任照顧管理專員的小擎(化名)忍不住感嘆。

這不僅是個人的無奈,更是全台許多長期照顧管理中心(以下稱照管中心)共同面臨的艱困處境。

台灣將在明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照護需求增高,衛福部「長照三.○」計畫也將在明年上路。然而,第一線訪視民眾、媒合資源、追蹤個案的照顧管理專員(以下稱照專),人力卻遲遲沒到位。


▲照專人員具備照護相關專業,能夠在訪視時綜合評估個案的身心狀況、家庭支持系統、生活環境等,媒合長照資源給失能民眾(圖非當事人)。UDN.COM

惡性循環 案量過多爆離職潮

照專在長照系統中,是串聯各項服務資源的關鍵角色。民眾首次申請政府長照服務時,要先致電地方衛生局的照管中心開案,接著照管中心的照專,會在兩天內到府評估民眾的失能等級、家庭狀況等,撰寫個案照顧計畫,再替民眾媒合居服業者、日照中心等服務。

只要經過開案訪視,照專就會將個案納入追蹤,每年定期複評,確認民眾失能狀態是否改變,必要時調整照顧計畫。當新案不斷湧進,舊案又要定期追蹤,照專人力浮現缺口,每人負荷的案量自然暴增。

衛福部統計,過去三年使用政府長照服務的總人數,從不到四十萬人,成長到去年約五十萬人;於此同時,照專人力卻只淨增加一百多人,去年全國照專進用率僅七成五,代表各縣市政府核定的照專缺額,有高達二五%無法補齊。

按照長照二.○計畫,一名照專合理的服務量約是一五○到二○○名個案,目前國內一名照專平均案量,卻高達三二七件。像台北市、桃園市等服務量大的縣市,近年更因為爆發離職潮,人數不增反減,現任職員得承接離職同事的案量,像小擎一樣扛下六、七百案的照專不是少數,形成惡性循環。

每天處理新案訪視、照顧計畫,小擎就已逃不出加班地獄,導致每年應定期複評的舊案,淪為犧牲對象。光是六月一個月內,她就累積二十多個舊案來不及訪視;她甚至聽聞,其他縣市有個案,長達兩年未接受複評。

當個案沒被定期追蹤,可能讓民眾的照顧需求在無形中被漏接。

小擎舉例,她曾經遇過一名中風臥床的長輩,家庭經濟窘迫,一天只喝兩瓶安素度日,個管單位卻沒有即時通報。等到她去訪視、連結社福資源,個案已經長達四個月營養不良。

一名長照業者也直言,當民眾長照需求改變,或者原先照顧計畫有問題時,都需要照專介入複評。理想上,個管單位或長照機構應向照管中心通報,但由於機構收入來自政府給付,為了避免被質疑「爭取更多給付項目」,機構不敢頻繁要求照專複評、更動服務項目。最終,追蹤個案狀況的任務,還是落回照專身上。

提高待遇 修法研擬地方加給

民進黨立委陳培瑜憂心,隨著長照三.○將上路,未來衛福部要推動「醫療長照無縫接軌」、「外籍看護工家庭可申請日照中心」等服務,勢必會讓長照需求大增。若政府不盡快檢討改善當前的困境,她推測,「明年上半年,(照專服務體系)恐怕就要大爆炸。」

要解決照專人力荒,得先從薪資待遇著手。小擎舉例,現行新進照專每月薪點為三一二點,以去年每點一三五元計算,扣除勞健保,照專一個月約實拿三萬八千元,完全留不住人;更遑論薪點級距是全國一致,對於在都會區、生活負擔較重的照專並不公平。

對此,衛福部長照司副司長吳希文表示,目前預計向行政院爭取將薪點調高到每點一四四.四元,正在蒐集各縣市的財務評估狀況;針對縣市物價差異,長照司也研議讓地方政府自行編列預算、額外給獎勵津貼,但現階段仍在彙整法源。

此外,照專的應徵條件含「兩年以上照護相關經驗」。今年三月,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曾在行政院會提議將兩年門檻降為一年,擴大招募範圍。吳希文表示,五月已按建議預告修法草案,希望年底前完成修法。

面對超高齡化海嘯,第一線照專已出面示警,衛福部應加速因應,放寬資格、提升待遇,增加留才誘因,才能扭轉當前的人力困境。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5/9月 第1499期

本文摘錄自‎

全國照專陷缺工危機 服務需求恐漏接

今周刊

2025/9月 第149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