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技到保健食品的多元解方 爭搶睡眠經濟大餅

全球睡眠問題嚴重,影響健康與生活品質,創新科技產業、助眠保健食品、觀光業者等紛紛推出各種「助眠」產品或方案,市場潛力大。

文/郭儀蕙

「睡眠障礙即是病,不妥善治療也能成大病!」,這樣的概念絕非是危言聳聽。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與生活步調緊湊,再加上3C 科技產品寸步不離身,所以全球已有愈來愈多人飽受睡眠問題所苦。根據世界睡眠協會(World Sleep Society,簡稱WSS)表示,睡眠問題正悄悄成為全球的「文明流行病」,並威脅著全球45%人口的健康和生活品質。在許多已開發國家,睡眠問題甚至已被視為是影響國家經濟發展層級相關的議題。


▲現代人生活壓力大與生活步調緊湊, 再加上3C 科技產品寸步不離身,全球已有愈來愈多人飽受睡眠問題所苦。圖■達志影像

輾轉難眠 全球安眠藥消費量驚人

根據2022年美國市調研究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公布的報告顯示,日本因睡眠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排名為5 個先進國家之首,達到國民生產毛額(GDP)的3%約15兆日圓(約991億美元),其他依序為美國、德國、英國與加拿大。2022 年美國有8,400萬人深受睡眠障礙困擾,其中以失眠問題最為常見,且僅約有35%的人獲得「普通」(Fair),甚至「差」(Poor)的睡眠品質。此外,還約有12萬5,000至20萬的美國人患有發作性睡病,亦即每10萬名美國人就有44至50 人罹患這種疾病。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則是針對會員國家15 至64歲的族群人口作睡眠狀況調查,發現日本該族群每日平均睡眠時間約為7小時22分,與其他成員國該族群每日平均8 小時24分的睡眠時間相差約1 個小時。如果進一步縮小族群範圍為就業人口,亦會發現平均睡眠時間變得更短。顯見日本上班族族在高壓工作下長期處於睡不飽的狀態。

臺灣人的睡眠障礙問題也不遑多讓,根據「台灣睡眠醫學學會」調查,全臺約有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睡眠障礙問題,更有十分之一的患者受到慢性失眠問題所苦。因此近年開始服用安眠藥助眠的患者比例也持續暴增。根據健保署統計,臺灣人服用安眠藥的用量已累積突破10 億顆,且年齡愈大的長者失眠症狀況則愈為常見。


睡眠循環周期 大腦重開機清毒素

睡眠就如同飲食一般,是維持人體正常運作的基本生理需求,每一個人每天都必須進入睡眠狀態以讓身體能夠重新修復受損的細胞。以前大家都認為睡眠時人體就像是電腦關機一樣完全處於停機狀態,事實卻是我們的大腦和身體在睡眠時依然是高度活躍的。因此大致可以將睡眠分為兩種型態:非快速動眼期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簡稱NREM)和快速動眼期睡眠(RapidEye Movement,簡稱REM),也稱作矛盾睡眠(Paradoxical Sleep)。人體一整晚的睡眠期間,大腦就會在這兩種不同類型的睡眠狀態反覆循環。

快速動眼期的睡眠有助於促進大腦的學習和記憶功能,因此如果學習前大腦有獲得充足的睡眠,就可以像塊乾海綿般吸收很多新知,但睡眠不足的大腦就像是一塊濕透的海綿,很難再吸收存取新的記憶。大腦學習完後也需要睡眠,才能夠將學習記憶有效的存儲起來。所以經常熬夜念書或工作就可能導致大腦過度疲累運作,因此建議少熬夜與正常作息才是保持大腦靈活運作的最佳生活模式。

通常一個正常的睡眠周期從非快速動眼期再到快速動眼期結束約為90分鐘,晚上睡上一覺就會有4至5個循環睡眠周期發生。在非快速動眼期睡眠期間,身體許多修復機制會在此時發生,以清除整日累積在大腦中的毒素。在快速動眼期睡眠期間,白天的記憶與思考則會被大腦加工處理。因此如果若沒有足夠的睡眠,大腦就會容易當機並導致學習或記憶障礙,且難以集中精神與迅速反應。


睡眠失調 加劇身心健康問題

由以上即可看出,睡眠對於身體與生理健康的重要性與影響性!縱使如此,相信大家或多或少也都曾經經歷過睡不好的時刻。那麼究竟「睡眠障礙(Sleep Disorder/Somnipathy)」的定義有哪些呢?

簡單來說,睡眠障礙就是睡眠出現異常狀態,這樣的狀態並非偶然發生,而是長時間的出現失眠、嗜睡與睡醒週期失調等狀況。根據美國精神學會(American Psycholo gicalAssociation,簡稱APA)的定義,睡眠障礙指的是睡眠品質與長度,已經開始造成白天工作效率下降或性功能障礙等問題,所以睡眠障礙就會引發與加劇身心健康問題如憂鬱症、焦慮症與認知障礙等。

國際睡眠障礙第三版(ICSD-3)則是依據症狀、病理生理學與對於其他身體功能性系統的影響,將睡眠障礙分為六大類:失眠、睡眠呼吸障礙、嗜睡症、日夜節律睡眠障礙、異睡症(Parasomnia)及睡眠相關動作障礙。

此外,睡眠障礙還有超過80種不同類型的疾病,其中較為常見的有以下幾種:慢性失眠、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不寧腿症候群、嗜睡症/猝睡症、輪班工作睡眠障礙症、睡眠相位後移症及快速動眼睡眠行為失調症。


現代科技文明 擾亂人體生理調節

根據醫學界對於睡眠研究結果顯示,已開發先進國家約有10%至30%的人口患有失眠問題,但是在低度開發國家像是某些非洲原始部落,僅僅約有2%的人口表示自己曾經有過睡眠問題,有些人甚至表示從來都沒有聽過「失眠」這樣的詞彙。

那為何身處於現代文明社會的我們與過著傳統生活的人們會出現如此大的反差呢?根據專家指出,確實已有許多驗證顯示現代工業化與科技文明的發展,對於人類睡眠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擾,近年更是隨著3C 產品的大量使用與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加重人民的生活與精神壓力,因而出現更多的失眠人口。

人類在經過幾百萬年的演化時間後,逐漸發展出一套適應地球運作節律的生理時鐘。在此系統下,眼睛即是光線的感受器官,在自然光與暗的交替下調節人體的生理機能。

近一世紀則是隨著工業製造快速興起,人造燈光逐漸取代自然光,從燭光、煤氣燈、電燈泡、日光燈、白熾燈再到省電明亮的LED 燈,而LED 燈光譜因含有一支高峰的藍光光譜,若是長期在夜間使用,就會導致失眠與賀爾蒙分泌失調的狀況,然而多數人卻對這些光害導致的生理失衡茫然未知或者根本不在意。

當外在環境變暗時,眼睛就會向大腦發出信號,接著位在大腦中心的松果體就產生一種叫做褪黑激素的睡眠物質釋放至血液中,使我們感到想睡。在所有人造光中,藍光對於褪黑激素具有強烈的抑制作用。

由於許多科技產品都會發出藍光,長期使用這些科技裝置便會擾亂人體夜間生理機制的運作,進而導致失眠發生。許多上班族白天待在室內少接觸到陽光,晚上又把玩科技產品愛不釋手,長期以往就導致人體晝夜節律的紊亂,因此白天精神不濟,晚上翻來覆去無法入睡也成為典型的現代文明病之一。

閱讀完整內容
《經貿透視》2024/4月 第641期

本文摘錄自‎

從科技到保健食品的多元解方 爭搶睡眠經濟大餅

《經貿透視》

2024/4月 第6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