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為確保雙軌制下職業訓練標準化,所有職業訓練都須得到相關專門部會和教育部的認可,目前受國家認可的訓練職業共324項。圖為汽車機電(左)及化學實驗專業(右)的職業培訓。
想扭轉我們高達83%繼續升學怪象 學美、德,別讓孩子對選職業一頭霧水 談完制度面,另一項讓台灣學生家長都頭痛的問題是職業探索。許多人好奇,職業教育從十六歲開始,會太早嗎?若選擇夠彈性,十六歲並不會太早。 台灣的學生選學校能力很強,選職業卻一頭霧水。「台灣的高職(編按:技術型高中,即技高)生繼續升學的比率大約八成三左右,這大概是世界奇蹟!」張仁家感嘆,多數國家的技高生畢業後會直接就業。 在美國,大部分的學生會進入綜合高中,為期四年的學程中,前兩年會進行許多職業探索訓練,到了第三年才會進行分流。 德國學生就學期間並不一定有明確的職業探索,但政府重視職業訓練,政府與民間配合,引領學生盡早理解、選擇職業。 此外,德國多個聯邦在每年四月會舉行名為男孩節與女孩節的職場體驗日,在這一天由企業邀請五年級到十年級不等的孩子來體驗職場生活。此活動的初衷是要打破性別刻板印象,改善各職業男女失衡的現象,讓男孩接觸教育、文化、行政職,讓女孩接觸科技業、汽車修護等職業。 許多知名企業如福斯汽車(VW)、西門子(Siemens)等,都積極參與此活動,也成為孩子們提早認識各職業的好機會。反觀台灣,多數技高生畢業選擇繼續升學,技高外牆滿滿的大紅榜單上,恭賀學生考取哪些大學,仍脫離不了升學主義掛帥,與歐美觀念相距甚遠。 台灣技職教育仍有許多改善空間,一方面,社會與家庭須接受在工作中學習、先就業再升學的觀念;另一方面,企業與產業公會,無論從教師資格、學生職涯規畫,乃至參與分紅,都可學習歐美的優點,為孩子鋪路,也讓企業更能永續發展。 韓國「大師高中」模式 讓學生畢業直升三星、海力士正職 前韓國總統李明博任期內,政府認為,具全球競爭力的韓國大學僅占總體的1到2成,與其鼓勵人民就讀低品質的大學,不如及早培養學生專業技能。 在政府推動下,2010年韓國創設了「大師高中」(Meister High School),將部分韓國原有的職校轉型。 在大師高中,學生學雜費全免,由政府提供資金;企業提供設備、獎學金及就業機會;學校則提供合作的管道、教職員定期培訓,與產業界保持連結,以發展出適合該校的課程。 有些學校甚至聘請企業界主管擔任校長,如在慶尚北道的龜尾電子工業高等學校,就曾聘請了LG電子的前主管擔任校長。 截至2022年,全韓國有54所大師高中,產業遍及半導體、醫材、智慧工廠、航空、核電、高科技農業、遊戲內容、機器人等,包山包海的對應企業勞動力缺口,保障學生們畢業出路。 2023年大師高中學生平均就業率近77%,其中5所學校就業率達90%以上,多數學生均畢業即就業。由於成效頗佳,韓國宣布在2027年,扶植大師高中達65所。 另外基於大量半導體人才需求,京畿道龍仁市正計畫在明年3月前開設一所擁有包括晶片製造、設備、晶片材料和人工智慧4科系的大師高中,未來學生將可以直接到三星、海力士等全球最大記憶體廠工作。 大師高中的模式,全面翻轉著職業學校的形象,其強調畢業後先工作3年左右、再視需求決定是否繼續升學的理念,讓許多高中生先確保自己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文●程莉茜)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