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 Freepik
對事不對人的職場衝突原則
由於職場衝突可能無所不在,但是,職場的互動關係,即使因為對事意見不同吵翻了天,除非選擇辭職,否則未來還得要繼續共事,如果無法和曾經發生衝突的同事繼續分工合作,最後的結局可能是離職或失業的經濟後果。因此,職場衝突必須謹守「對事不對人」的態度,不能簡單粗暴地以一般人際衝突處理策略如戰、逃、和,或斷、捨、離來應付,如果缺乏成熟的職場衝突處理能力,在職場容易感受到人際關係的痛苦,甚至被視為任性、幼稚,而影響到專業工作的表現。因此,衝突處理能力,不僅影響個人的職場幸福感,也是個人工作能力的一部份。職場衝突處理能力
職場衝突處理,至少涵蓋了情感、認知、行為與關係等四個層面的能力: 1. 衝突情感處理能力是指個人對衝突的態度與偏好,會影響對於衝突預防與反應的選擇,認為衝突有害者會傾向擔心衝突,但認為衝突是正向的人,則能坦然面對衝突,甚至會故意觸發衝突。不僅如此,衝突處理的情感能力,也包括了對他人情緒狀態的同理、回應與情緒領導能力。 2. 衝突認知能力是指對於衝突事件的覺察敏感度、脈絡及相關人員涉入角色的理解能力,也會影響衝突的偵測與反應靈活程度。 3. 衝突行為能力則是對於利害分配的手段,以及目的之規劃與執行能力,以及在突發情況下的處置反應能力。 4. 衝突關係能力是對相關人關係的重視程度,尤其當關係牽扯到利益的分配取捨時,如何權衡,更顯智慧。 而職場衝突處理能力,則綜合展現在個人面對職場衝突事件的反應表現上。職場衝突處理策略
退讓隱忍的烏龜 A 是重視人際和諧、害怕衝突場面的人。雖然在遭遇職場衝突時,只要是承受得起的損失,總會秉持「吃虧就是佔便宜」的信念,寧可「打落牙齒和血吞」採取讓步,覺得「維持關係」的重要性遠大於是非曲直及個人利益,但是,很多同事卻將他看做膽小怕事、沒有原則的軟骨頭,因此,他的隱忍並沒能讓他可以遠離職場是非圈。 弱小卻危險的毒蝦 和自然界「警告色」相似的,B 相信坦率勇敢地展現自己的界線,才可以有「沒事不惹事,有事不怕事」的底氣。在職場互動上,也效法新加坡開國者李光耀總理所提出的國防政策,讓自己成為「弱小卻危險」的「毒蝦」,溫和講理卻原則分明,一旦他人觸犯底線,則必招來正面對決的理性防衛,讓他成為公司中同事又敬又畏的成員。 有仇必報加倍奉還 和事先就展現出強大氣場的B 不太一樣的,C雖然也努力避免職場衝突,但是平時是抱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平和作風。但在一次MO 事件調查,面對同事的卸責操作時,他條分縷析地列舉證據捍衛清白,逼得甩鍋者俯首認錯時,大家才知道平時看似軟柿子的他,竟是一個宛如日劇主角半澤直樹一般「以牙還牙,加倍奉還」的硬角色,才瞭解C 沉穩卻強大的衝突防禦力。 各退一步的妥協 面對職場衝突時,D 是以雍正時期名相張廷玉的父親張英「千里家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的哲學為模範,認為維持關係和諧的反應策略,就是設法取得衝突相關人各退一步的妥協作法,以在雙方無法合作,但又想獲得一些成效,或不願破壞關係時,找到各方雖然未必完全滿意,但仍可接受的務實作法,目的是維持合作關係以達成任務目標。但是,長期而言,這種暫時妥協的方式,卻常在衝突各方之間,留下嫌隙,而衍生出合作關係的長期隱憂。 好勝的鬥雞 相對於溫和的A或B,E好勝、不服輸的作風,讓他成為職場鬥雞,即使主管也都忌憚他的得理不饒人,即使傷害關係也在所不惜,因此,即使他有很強的能力,且常為主管當成攻克艱難任務的「鑽頭」,但是,強硬的風格,也讓他成為公司裡的孤勇者。在他眼中,衝突只是達成改變的一種手段,因此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或主張,主動發起衝突,以創造贏的機會。 潔身自好的避亂 潔身自好的F,在公司的人際網中是不染塵埃的「仙女」,既不爭利益,也不講關係,只在意把自己份內工作做好,凡事奉行「公事公辦、誰來都一樣」的原則,即使偶爾有人把她捲入衝突中,她也只是列陳事實交給主管裁決處理,從不涉入爭端;但是另一方面,如果在公事上阻撓了她,她也會公事公辦的直接提出high light,由主管去處理。漸漸地,大家都自動遵守和她互動的規則,不多也不少地維持著公務關係的界線。 對F 來說,職場是上班賺錢而不是交朋友的地方,在辦公室裡既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就只是同事,也沒有利益的爭奪,就只是盡職負責做好自己份內的工作而已,是避免衝突甚至有些「沒有存在感」的隱形人,卻也是組織內不可或缺的頂樑柱,但是,在理性相挺的主管退休後,她卻發現即使不染是非,也仍難逃衝突,如果不能自保,也仍會身陷困境。 化解衝突的雙贏 G 最喜歡的口頭禪是「雙贏」,總能在複雜敏感的「利益」與「關係」糾結中,找到雙方都能獲益的解決方案。雖然不會主動挑起衝突,但在衝突發生時,只要交到他手上,瞬間就成為他表現超高處理能力的舞台,雖然過程辛苦,但是總能找出極具創意的解決方案,令大家為之驚艷。漸漸地,即使跨部門甚至涉及企業間的衝突場景,也都有他出場的機會,並藉此得到職涯的歷練與成功。對他而言,傾聽、了解衝突的脈絡以及理解各方利益的期待與矛盾,找出可行方案並溝通協調的衝突解決過程,就像是在解決一道複雜的工程問題一般,是充滿挑戰的迷人棋局。 遇強則強的變招 遇強則強,遇弱則弱的H,在對方願意講理時,很能尋求雙贏和解,相對的,如果對方強勢逼迫,他也會強硬回擊。對他而言,雖然得饒人處且饒人,但也不能「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他了解「以戰逼和」應該適可而止,展現出進退有據的衝突處理能力。 衝突後的關係修復 除了衝突的反應能力之外,I 在事後的關係修復上,展現出強大的「縫補」能力。他認為,如果在認知、情緒、行為及關係等四個層面上無法全面顧及,那麼,過去的衝突不僅不能化解,還有可能造成二度傷害,並可能在未來讓衝突擴大。 因此,首先,他會在認知上促成衝突各方,對於自己行為造成他人傷害的過程及後果進行反思,接著在情緒上,幫助衝突各方對於他人情緒形成同理與接納,並在行為上願意為自己所帶來的傷害表達歉意及補救承諾,最後,在關係上,他會溫和且堅定地敦促衝突相關人信守承諾,做出改變,以停止傷害並改善未來的互動關係,讓大家重新成為一個團隊(company)。結語
雖然衝突可能是職場人際互動中不可避免的場景,但是,衝突既是危機,也是轉機,處理得不好,即使手足也可能鬩牆成仇或派系分立,留下難以補救的裂痕,但是,如果處理得宜,不僅可以和平落幕,還可能不打不相識,成為戰友,甚至成為激發變革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