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月刊 2025/1月 第565期
無論面對壓力、困難還是人際衝突,職場的情緒管理都是維持工作與生活平衡的重要能力,瞭解自己的情緒處理模式,不僅能維持心理健康,還能提升職場表現。
張老師月刊 2025/1月 第565期
不想說場面話,也不想冒著自己受傷的風險,坦白告知:「不想回答這個問題。」也是一種真誠的友誼。
張老師月刊 2025/1月 第565期
每到新年,許多人立志改變,但拖延往往成為障礙。是什麼原因讓「拖延」成了常態?惰性是如何造成?環境是否會加劇「拖延」?
張老師月刊 2024/12月 第564期
在適當的引導下,焦慮感受可以是一種信號,甚至是一種動力,幫助我們應對挑戰,提升表現,並促進個人成長。
張老師月刊 2024/12月 第564期
痠痛、疼痛是身體發出的警訊,忍耐身體的痛楚不是美德,迷信偏方更無法根本治療,透過專業醫療評估、運動治療、調整姿勢、增加肌肉力量,才能真正改善並預防痠痛復發,讓身體回到健康軌道。
張老師月刊 2024/11月 第563期
當我們有意識地做出選擇,並在日常生活中實踐這些理念時,才能夠真正達到心心念念追求的幸福與滿足。
張老師月刊 2024/11月 第563期
什麼是真正阻擋彼此親密靠近、在相處時傷害彼此、讓親密關係無以為繼的原因?答案往往不是個性不合,而是我們在關係中未察覺的過往創傷,以及…
張老師月刊 2024/10月 第562期
一想到要跟他人互動,內心就會擔憂,有人形容此為內向或害羞,也有人描述自己為社交恐懼,這有什麼不同呢?社交恐懼症與內向最大的差別在於表現強度與功能影響。
張老師月刊 2024/10月 第562期
關係是互相理解對方,不單只是知曉彼此喜好、習慣,而是深入心裡,讓兩道靈魂碰撞彼此的感同身受,留意彼此對「理解」的需求與安全感,讓關係更穩固。
張老師月刊 2024/9月 第561期
我們需要催生「被討厭的勇氣」,不過這並不意味著故意與人對立或製造衝突,而是勇於表達真實感受和需求,並且能接受他人可能的負面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