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老師月刊 2025/9月 第573期
主管的訊息、未完的任務與不敢說「不」的焦慮,使心理長期處於備戰狀態,在智慧手機無孔不入的年代,「下班」似乎不再是一個可以清楚劃線的時刻。
張老師月刊 2025/9月 第573期
金錢多寡難以定義一個人,但它往往最能暴露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唯有認清這點,才可能走向真正的自由與富足。
張老師月刊 2025/8月 第572期
少年憧憬浪漫,戀愛渴望熱烈;中年尋求依靠。歷經妥協與傷害,年老再回望彼此,雙眼還能認出當年的意中人嗎?
張老師月刊 2025/8月 第572期
在這個財富與焦慮並行的時代,我們常以為賺得越多就會越安心,卻忽略了帳戶裡的餘額,無法完全安撫內心的不安…
張老師月刊 2025/7月 第571期
心理師與占星師同樣在處理「人的狀態」與「人生困惑」。心理諮商著重協助當事人認識自我,發掘改變契機…
張老師月刊 2025/7月 第571期
職場中破裂的人際關係並非單靠一句道歉就能解決,唯有在傷痕中尋求誠意,在對立中看見可能,才能真正學會職場中的「關係修復學」…
張老師月刊 2025/6月 第570期
在過去的研究中發現,憂鬱症患者除了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與專業醫生、諮商心理師外,親人的陪伴與支持可能成為個案能夠走出憂鬱、解開內心結的關鍵因素。
張老師月刊 2025/6月 第570期
「躺平」常被視為年輕人的逃避與退縮,但或許—就只是拒絕主流價值的一種方式。
張老師月刊 2025/5月 第569期
降雨機率如人生中的變數,時晴時雨,我們習慣尋求確定性,害怕未知,卻往往在變動中焦慮不安,當「不確定性」逼近,該如何與它共處?
張老師月刊 2025/5月 第569期
「夢境」是否與個人自身的日常生活經驗、想法與情感有關?在看似合乎情理卻也荒誕離奇的夢境當中,竟可能是視角的緣故。「夢境」似乎更是反映生命存在經驗的意象顯現,讓我們以一種渾然天成的方式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