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老拌 ! 老絆?談談老年期的夫妻相處

老伴、老拌 ! 老絆?談談老年期的夫妻相處


少年憧憬浪漫,戀愛渴望熱烈;中年尋求依靠。歷經妥協與傷害,年老再回望彼此,雙眼還能認出當年的意中人嗎?

撰文/洪錫璁


圖片/Freepik

包子店裡的愛情故事

我總愛在復興南路靠近臺大後門的包子店買早餐。老先生、老太太數十年如一日地準備著熱騰騰的包子和豆漿。我不止喜歡他們的手藝,其實也喜歡看兩夫妻「打嘴鼓」—不是先生嫌太太動作慢,就是太太罵先生忘東忘西。

有天早上,老先生遞過包子給我,告訴我:「下週店面就收了喔!」

我有點捨不得,追問怎麼了。他目光專注地關心著正扶著桌面慢慢移動的老妻,回答我:「她腰不行了,我得陪她。」就這麼淡淡且理所當然地說著。不再有每天早上例行的催促和互懟,默默地陪著老太太,堅持完成她的日常。

從事諮商多年,總不乏看見關係中的失落、背叛、迷惘、冷漠。老夫妻那一刻顯露的真情與承諾,對我來說既震撼又耀眼,也像是都市情感沙漠中的一泓清泉。

十年過去了,每當我經過老店的舊址,總忍不住多望一眼,彷彿還能從記憶中重現那對一邊拌嘴、一邊相互扶持的老夫妻身影。

相伴—愛上了只是緣分,一直愛下去才了不起

相對於少年情愛的濃情蜜意,老夫妻的日常相伴可能不是年輕男女打算歌頌的浪漫之愛。「執子之手、與汝偕老」的關係可比字面上要沉重許多。

老太太的腰疼不會因為先生的陪伴減緩幾分,對於這份關心她不見得嘴上買單,八成還是會忍不住叨念兩句。她的病痛還是得面對,但不必孤身一人,總有那個熟悉的身影在一旁陪伴。

照顧過老人家的往往才知道箇中甘苦。承歡膝下是三分喜悅,但面對失智、病痛、憂鬱、固執,又有許多說不清道不明白的苦楚。

老夫妻始終相互扶持已經不容易,數十年的愛情往往還會走調變質。

少年時眼睛看著遠方,期待浪漫美麗的相遇;熱戀時眼睛看著彼此,渴望著濃烈的愛;中年時眼睛看著家庭事業,要求對方成為靠得住的夥伴。過程中太多的「對事不對人」,太多的妥協及有意無意的傷害。年老時再望向彼此,多了傷痕的關係中,雙眼還能看見當年的意中人嗎?

圓滿這段感情的馬拉松,也許我們得學習些讓彼此靠近並且減少傷害的互動方式。為此,我們得破除退休前的舊慣性、重新與朋友連結、放下不必要的期待和自我要求,學著平心靜氣,面對老與病這些生命期末考的功課。

退休的最大功課—脫離舊慣性、重新經營關係(包括愛情)

當你不再是職場中的你,孩子們也都離巢成長了,這時的當務之急就是脫離從前制式的角色限制,選擇活出自己想要的樣子。

如果你是個持續學習成長的人,那麼如何活得忠於自我對你來說問題不大。如果你一直是以老師、員工、主管、工程師、醫師⋯⋯等角色來生活,卸下角色的時刻,你更需要脫離慣性,找回生命的重心。

如果說旅行就是離開你熟悉的地方,去別人熟悉的地方過日子。那麼退休當然也就是上「好好休假的班」,離開你熟悉的崗位和角色,嘗試去過過不一樣的生活,過好和以前不一樣的生活節奏。就像勞勃狄尼諾演出的高年級實習生,從主管退休,從實習生做起。

包括愛情也是如此。試著從老夫妻和父母的角色退休,先讓自己重新成為一個有活力的人,然後和當年的意中人再次相遇。

老「伴」—彼此生命的見證者

推薦您一個「增添」的關係增溫技巧。

第一步是「回到初相遇」:先靜靜地回想當年伴侶最吸引你的那刻,然後深呼吸,用想像增添細節,當時的笑語、動作、氣味⋯⋯,特別是獨屬於你們的特別時刻,也許是歡樂,也或許是淚水。先這麼待一會兒,回憶當年的你們。

第二步是「三道—道歉、道謝、道愛」:從彼時到此刻,請回憶其中幾個重要的時刻。對於共度困難的他,你有多少的感恩?對於遺憾你有多少的難過和歉意?看著歲月在當初年輕的臉龐上捏塑出現今的關係和容貌,這份特別的、滋味複雜的熟悉感,就是伴侶之愛了。

第三步是連結:將這些生命故事疊合在眼前人上,讓他不只是他,而是和你一起編寫生命故事的伴侶,慢慢品味著、感受著,合適的話與對方分享你的發現。

老「拌」—永遠的反對黨

在生命的擔子前面,愛情最終可能只是生活中的一抹風景。生活與身心的辛苦點滴在心頭,伴侶的相伴總佔著特別的分量。好的伴侶可以是你的辛苦的見證者,也是和你攜手打造家庭的戰友。

我想到在荒島上的湯姆漢克斯,那個安靜、忠誠的威爾遜排球就是個好見證者。有時我們會希望那個總是能一針見血的夥伴能學學威爾遜排球,給點空間和面子。熟悉,有時真的是兩面刃。有時批評也不見得是針貶,是憤怒、失望的投射,那就把日常拌嘴劣化成彼此傷害了。

請你先尊重彼此的不同,特別是當認識他大半輩子還想改變對方,請你想想會不會別的原因讓你放不下 ?

有一個可能是,當初的年輕男女,為了成為自己期待的男人/女人,和當年的男孩/女孩斷了連結,也再也看不見老夫老妻面龐裡當年的女孩/男孩。

和自己失聯了的人無法接受自己,反而把這個陰暗面投射到伴侶身上,厭惡對方,甚至恣意破壞關係,宣稱自己當年「瞎了眼」、「戀愛腦」。

關於「盲」這點我是再同意不過了,只是看不見的往往是自己的焦慮、愛不了的也是自己。推開伴侶往往是附加傷害。

另一方面,當最愛的人傷你最深,令人遺憾的往往不是你不愛他,而是他無法珍惜愛。我們可以提醒,但是改變不了也只能遺憾地果斷離開,不要為渺茫的機會不斷付出「沉沒成本」。

老「拌」就像金剛怒目,就是為了有點瞎但還有救的伴侶存在。能夠接受這麼真實冷冽的洞見其實是蠻需要涵養的,說者要緩一些,聽者要穩一些。

就拿中年危機這檔事來說吧!事業有了瓶頸,買台拉風的重型機車緩緩鬱悶,可能還是可控管的消費。但貸款去炒股,或是沒評估好就辭職創業,這可是會連累一大家子生活的大事。和你吵是責任,是合夥人的權利,也是連帶保證人的危機感。

生活的重擔和挫折,危機感和僥倖的心情,往往會讓我們進行高風險的嘗試。無論是財務上的破產或外遇的關係,都是那和自己失聯的心蒙蔽了理智,綁架了行動。有人勸是恩情,聽得進去那就得是個人的智慧和歷練了。

老「絆」—選擇為何而活、為誰而活

就算關係還可以,相守的兩個老人還是有多重的困難。

首先是經濟能力。天下雜誌陳一姍總編輯在一篇關於「後中年」追愛的訪談中下了好有智慧的標題:戀愛是最好的養生,一見鍾情、二見存摺。

找伴幾歲都有機會,但沒錢是萬萬不能。年紀大了連租屋都難,加上越來越多的醫療支出,越來越少的保險和資源。沒有準備,很容易捉襟見肘。剛退休的時候大多想環遊世界,過個幾年、接納現實了之後就知道醫療保健和日常活動才是根本。

再來是人際能力,兩個人總是大眼瞪小眼,那是相「絆」。有各自的活動也有一起的時光,兩個快樂的人在一起才是相伴。

最後的最後,是面對生命終點時對彼此的承諾。是沉重、難堪又莊嚴的時刻。

自由與選擇相伴,當你選你所愛、愛你所選,你的身是辛苦的,你的心是自由的。

遇到這樣的事,深呼吸一下,釐清什麼是你想要堅持的。

終點站前的彼此相伴是如此困難,有許多的孤單和挫折,更有許多體力的負擔和心裡的辛苦。在輔導中我看到許多牽手到最後一刻的伴侶,當年牽他的那雙手,也在最後一刻闔上他的眼,不負如來不負卿。

夫妻之道,多經營那只有彼此知道的點滴

有人說,一生就是吃了三餐,過著四季。倘若覓得有緣人可以一張床、兩個人,那一人份的孤單似乎就不那麼沉重了。過好自己的生活,珍惜彼此的情緣,那就是兩人一起掌握的幸福。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變老。」

現在想來,這真是有重量、有力量的一句話啊 ! 祝福大家都能覓得有緣人,一起變老。

洪錫璁
教育工作者,諮商心理師。薩提爾模式治療師與督導。教書、演講和督導工作是每天日常。最重要的角色是老公、老爸和老師。
閱讀完整內容
張老師月刊2025/8月 第572期

本文摘錄自‎

〈關係解鎖〉老伴、老拌 ! 老絆?談談老年期的夫妻相處

張老師月刊

2025/8月 第5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