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盡柑來遇見你》濟州海女的文化體驗

「不要貪心,只捕撈大海允許的分量」,高仁淑告誡的不僅是海女的生存智慧,更是人類應當如何善待環境該有的體悟。

文、攝影/田欣雲(旅遊作家)


▲春天是加波島的油菜花季。

濟州的春天乍暖還寒,轄內加波島的油菜花海,趕在青稞收成前開滿田野,此刻海女們卻沒空欣賞,忙著將一袋袋海螺扛上岸過秤。一名濟州海女,一天大約能捕撈100公斤的角螺、鮑魚、海膽、章魚等海產,少的也有50公斤,配合潮汐漲退時間,經過八天辛勤工作,再休息七天,等於有半個月都得泡進冰冷海水中討生活。

忘記是聽誰說的,說從前濟州島的海女一生辛苦,換得一身病痛,得靠吃止痛藥、咳嗽藥緩解,身體卻直挺挺的,沒看過誰彎腰駝背。Netflix原創韓劇《苦盡柑來遇見你》中,光禮不願女兒愛純當海女,做了媽媽的愛純同樣反對讓女兒金明入海,不惜對婆家翻桌抗議。我想這份堅決,除了來自對海女工作艱辛且危險的印象之外,也是為了擺脫傳統社會對女性的階級束縛吧。

因不願下一代重吃上一代的苦,濟州島海女人數逐年減少,至今約有2,600名。不過,有意思的是,自從「濟州海女文化」2016年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政府又陸續提供島上海女醫療、經濟上的支持及福利後,一些原本離開濟州島的海女子女們陸續返鄉,另吸引一些熱愛海洋文化的外地人,嘗試加入海女行列。好似這回,我在加波島海女教室認識的劉瓏禮(유용예,音譯),就是從首爾移居來的攝影師。

大約15年前,她因為被這座「島中島」的美麗身影深深吸引,特地來此,在聆聽了一名年長海女的生命故事後有所觸動,經前輩們指導下,習得海女技能。時至今日,劉瓏禮已成為加波島最年輕的海女之一,全心投入保護並傳承島上獨有的海女文化。

「傳統的海女潛水服是棉布材質的,到了1970年代中期開始,才從日本引進容易辨識的橘黑色潛水衣」,指著室內展示的白色布衣,劉瓏禮生動地分享海女知識。「為了潛入更深的水域,濟州海女會配帶鉛塊腰帶。但加波島的海女則使用加了鉛塊的背心,以減輕腰部負擔」,她邊解說邊展示。

比如能讓海女在海面上暫靠休息、又可拿來放置漁獲的橘色浮標,原型是用花布包裹葫蘆瓢;海女親手編織的網袋,一簍最多能裝進100公斤漁獲;繫在腰間的刮刀,能把附著在岩石表面的鮑魚撬下,「有的天然鮑魚尺寸比臉還大呢!價值也比養殖鮑魚高」,說著便拿出一枚超大鮑魚殼,在臉前面比劃著。


2.加波島居民用壁畫,記錄海女生活點滴。
3.揹著浮標的海女剛上岸,準備清洗裝備。
4.角螺是海女捕撈海產的大宗,每年6到9月產卵期禁止捕撈。
5.劉瓏禮身旁是從前海女使用的棉質潛水服。

隔天,我們來到單次最多僅供14人用餐,相當難預約的特色餐廳「海女廚房北村店」,坐在舊潛水衣包覆的座椅上,融入劇場情境並享用美食,試著進一步認識海女文化。原來,總是群體活動的海女也有等級之分,根據不靠呼吸設備潛入水中的深度:10至20公尺者為「上軍」,五至10公尺者為「中軍」,一到五公尺的為「下軍」。餐廳料理長、同時也是故事的分享者高仁淑,本身就是上軍海女,一天最多曾捕撈海產達130公斤之多!58歲的她,身材瘦瘦的但很有活力,在平均高齡70、80歲的濟州海女中,算是名「小海女」。

「遠處傳來悠揚的汽笛聲,在窗外,春雨像新娘的面紗般紛紛落下,霧氣也像煙霧般瀰漫開來。大海時而平靜,時而波濤洶湧,發出低沉的呼吸聲」。品嘗前菜時,高仁淑開始緩慢而深情地,朗讀這封她寫給大海的信:「從我七歲第一次遇見您,直到現在,您從未改變,一直守護著我,包容我的一切。直到我回歸自然的那一天,我都想和您在一起。划槳吧!潛水吧!我想充滿力量地與您同行。」

跟所有海女一樣,高仁淑的泳技是媽媽和祖母教的,大人在海裡工作,被帶著一起上工的她在岸上玩、海裡游,自然而然就學會了自由潛水。

以前沒有暖氣設備,海女們上岸後冷得直打顫,所以大家會聚在火堆旁取暖,用濟州方言聊著鄰里八卦,再順便烤些剛捕到的角螺打打牙祭。掀開餐盤上的海螺殼,下頭料理匯集了濟州的海洋珍寶:角螺、海膽、扇貝切丁做成沙拉,一旁小碟裡是炙燒到香噴噴又有咬勁的章魚片,佐微酸開胃的無花果油醋汁。

咀嚼著這些海味,此刻投影幕中的海女正在下潛,看似一派輕鬆,但我知道,那每次一到兩分鐘的屏氣時間,秒秒關係著生死;尤其當氣息快用盡了,卻看到非常珍貴的獵物,只要貪念一生,在那千分之一秒間隨即陷入危險境地。「不要貪心,只捕撈大海允許的分量」,高仁淑告誡的不僅是海女的生存智慧,更是人類應當如何善待環境該有的體悟。


6.餐廳現場用投影及布置,營造海女媽媽們在火堆旁閒話家常的場景。
7.海女廚房北村店」一次最多可接受14名客人預訂。
8.58歲的高仁淑是潛水技術高超的上軍海女。


▲柑橘果肉上襯著海帶與魷魚乾,再以晒乾的海草包裹,吃起來滿是大海氣息。

閱讀完整內容
全球中央 2025/5月 第252期

本文摘錄自‎

《苦盡柑來遇見你》濟州海女的文化體驗

全球中央

2025/5月 第25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