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最紅糕點 蛋黃酥的前世今生

文/陳念玲.攝影/蘇全熙

這兩年中秋節搶購名店蛋黃酥,在台灣簡直是「現象級」熱潮,以最火紅的陳耀訓蛋黃酥舉例,有人稱,它根本是蛋黃酥界的愛馬仕,想買到一盒,跟搶張惠妹、蔡依林演唱會門票相差無幾,最驚人的是,陳耀訓蛋黃酥在拍賣平台上轉賣,竟有高達三到四倍價差。

蛋黃酥究竟好吃在哪裡?又為何在近年熱潮大起?愛飯團* 團長許心怡遍嘗各家蛋黃酥,更是各大高手師傅的忠實粉絲、試吃戶,她甚至因為自己對蛋黃酥的熱情與好奇,更出於好玩,舉辦了蛋黃酥選拔大賽,邀請各界KOL一起來票選。

這次我們商請到她來分析,蛋黃酥的「前世今生」、蛋黃酥的製作難度,以及蛋黃酥還有哪些創作可能性,讓我們更了解品嘗蛋黃酥的秘訣在哪裡!

* 愛飯團為會員制美食餐飲網站,提供會員精緻的餐飲體驗與精品級美食購物服務。


▲堂本麵包(阿洸師傅)蛋黃酥


秋天適合品嘗鴨蛋 烤過去腥才美味

在中秋節特別吃鹹蛋黃,是因應時節的表現。許心怡說,鹹蛋黃最好的時候,是中秋節前一個半月,正因為春天是鴨子的季節,時到秋天,則是鴨子產蛋的季節,此時的鹹蛋黃最新鮮。

「過去物資相對貧乏的社會,蛋黃在月餅裡面就是高級且奢侈的象徵,能在月餅裡吃到一個單獨的鹹蛋黃就很了不起,雙黃就絕對是高級的月餅。」甚至後來有一整顆月餅裡,會包著三黃、四黃,月餅商確保你品嘗的每一口月餅裡都有蛋黃,讓中秋節的幸福感與儀式感提升。後來師傅們逐步改良糕點,或許也就因為如此,這樣蛋黃酥因應而生。

而蛋黃酥就分成三大部分:核心的鹹蛋黃、中間的夾餡,以及最外層的酥皮,三道原料都有各自不同的操作技術難度,與不同原物料的選項,還有各個師傅在工法上的特殊展現,究竟怎麼組合起來才是最好吃的,其實考驗著師傅的品味,與消費者的共鳴度。

以原料來看,尤其是蛋黃,許心怡用「術業有專攻」來形容,能夠找到品質進貨均佳的鴨農,就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她舉例,2019年她舉辦的「愛吃蛋黃酥盃」裡的參賽者「李亭香」,其蛋黃就是最好吃的,這其實就代表著,百年老店找到好食材供應商的功力。

拿到好食材是一個功夫,怎麼處理也是一項技術。

她舉例,曾有位西點主廚試做蛋黃酥後寄給她試吃,她一吃就發現,「這蛋黃少了一道工序」,跟主廚通上電話,劈頭就問他,「你這蛋黃是不是沒有烤過?」

內行吃門道,原來鹹鴨蛋在去掉過鹹的蛋白後,蛋黃仍會留下一點腥味與鹹味,一般做蛋黃酥,師傅都會用酒重新浸潤過後,再烤過收乾,將腥味去掉,但西點主廚第一次嘗試,卻不知這個工法,便被許心怡給嘗了出來。

好吃的蛋黃酥,平衡感最重要!

許心怡進一步拆解,這幾年蛋黃酥爆紅的可能因素。

內餡的改變,是傳統蛋黃酥改頭換面的關鍵,許心怡也提到,中式糕點的原物料光譜相對較窄,不像是西式甜點的原料非常豐富,因此中式高點的限制與難度在於,「要如何在單純的材料裡做到最佳表現」,就是成就風味絕佳的關鍵。

她坦言自己過去沒有這麼愛蛋黃酥,主要來自於中間夾餡那層豆沙,總帶有沙沙的口感,不是她喜歡的,但這幾年,不同的糕點師傅都在蛋黃酥的做法上有了革新。

當豆沙裡放了發酵奶,沙沙的口感,被油潤而且溫潤的滑順感取代,而蛋黃也因為多了一層油脂的保護,讓蛋黃餡不至過乾;用國王派派皮做法,改良了傳統漢餅的酥皮,讓酥皮的口感豐富,甚至帶有一點奶油的香氣,口感豐富、甜鹹交織,就是一顆極好的蛋黃酥。

不是比較高級的原物料,就能做出更好吃的蛋黃酥,有時如何抓到「平衡感」,更考驗師傅功力。


(左上)愛飯團團長許心怡
(右上)堂本麵包的蛋黃酥
(右下)堂本麵包的鹹蛋黃馬卡龍


許心怡也提到,近年其實有許多更好玩、創意的產品出現,都在在地展現不同品牌的風格。如阿洸師傅的鹹蛋黃馬卡龍,就是其中一例。

許多人覺得一顆蛋黃酥的份量太大,阿洸師傅將蛋黃酥拆解成其他形態,讓食量小的人好入口,許心怡形容,「這其實近似於蛋黃酥的分子料理」,阿洸師傅將蛋黃酥拆解,把鹹蛋黃放進杏仁餅裡、夾餡又加點豆沙,許心怡提到,許多人會買回去給爸媽吃,雖然外表西式,但入口後的甜、香、鹹都與蛋黃酥近似,「你真的會以為自己吃了一個蛋黃酥,但對老人家來說負擔又不會過大。」鹹蛋黃馬卡龍口感輕盈鬆爽,而中西混血的糕點形式,又帶有點趣味感,是每年中秋節的長賣商品。

近幾年蛋黃酥受到市場喜愛,其中又有頂尖的糕點師傅,前仆後繼推出具有個人風格的產品,更使得市場推向火熱高點,市場多元熱鬧,能品嘗到師傅用盡心力創作出來的美食作品,最受惠的仍是消費者。 閱讀完整內容
料理.台灣7-8月號/2022第64期

本文摘錄自‎

中秋節最紅糕點蛋黃酥的前世今生

料理.台灣

7-8月號/2022第6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