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一 種草莓?跟著專家學密技

「台一生態休閒農場」內滿眼高聳林木,落羽松、楓樹……美得不可思議,不僅自然生態極其豐富,更設有雨林館、螢火蟲復育、甲蟲標本區等,身在其中,浮上心頭的是森林慢活之感。園內另有以西洋神話概念設計、獨一無二的花神廟,其中充滿各種花草的用心布置,使人如入天仙之境,搭配如以海棠花入菜的花食或花宿,園內配置採果區、餐廳、咖啡館,各種體驗細節總讓人驚奇。

文字 沈眠╱攝影 薛穎琦


▲(左)張佳宏:讓農業加入現代科技。/br> (右)張國禎:健康種苗很重要。

路經翠綠豔麗的九九峰,行駛國道六號至底,便是位於南投縣埔里鎮、共十三公頃的台一生態休閒農場/楓樺台一渡假村(以下簡稱台一園區)所在地。一九九一年,「台一種苗場」於此地發跡,並於二〇一六年成立「台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歷經多年在地深耕,逐漸拓展、轉型為觀光、食農教育、推廣生態保育的複合園區,除蔬菜種植、草莓採摘體驗外,也包含當地人喜慶婚禮首選之一的宴會廳,還有民宿、四星級飯店、咖啡廳,乃至各類生態館區,應有盡有,提供給民眾最完整的休閒教育活動。

臺灣研發的草莓品種

一九八〇年生的張佳宏,談吐自信,笑口常開,對農家作物、科技知之甚詳,性格自帶陽光,「我可以說是在苗圃裡長大的,小時候就幫忙種草莓苗。埔里高中畢業,大學聯考落榜,然後九二一大地震發生,重創家中產業。那時候很不捨爸媽這麼辛苦啦,就認真讀書,考上屏東農專(現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園生產技術系。二〇〇四年畢業,到台一種苗場上班。二〇〇八年,台一園區開始蓋飯店,隔年我去加拿大學飯店管理,也剛好發現國外的科技化農業,回臺灣以後,就嘗試讓種苗業加入更多現代科技。」二〇一一年,張佳宏正式接班經營父親張國禎創辦的台一公司,且多有建樹,並於二〇二二年先後榮獲「百大青農」及「十大神農」。

園區的草莓產期,落在十二月底到隔年三月間。入園採果,提供一人一盒裝,任遊客盡情裝滿。現場也有販售台一精心打造的品牌「霜降草莓」,植於海拔一千八百公尺到兩千公尺的清境分場,低冷溫度創出極佳品質,「可說是最接近天空的草莓。」張佳宏表示,因數量珍稀,價格每年浮動。

園區內也有可提前預訂的草莓下午茶宴,如草莓三明治、可頌草莓沙拉、草莓凍乾、草莓晶凍等特色風味餐點,遊客可在戶外草莓教堂用餐,上方屋頂懸吊有草莓植栽,幸福甜蜜氛圍完勝。


▲(左)真性情的張佳宏,開懷暢談草莓職人經。
(右)必須提前預訂的草莓下午茶宴,滋味美妙,華麗難擋。(照片提供 台一農業科技有限公司)

台一草莓種植主要為「香水」、「初雪」、「水蜜桃」, 以及「昭顏」、「台農一號」等五種。台農一號草莓,是張佳宏向位於臺中市霧峰區的農業部農業試驗所,以新臺幣三十萬元技術轉移的品種,本身帶醇厚乳香與果酸香氣,口感微Q,糖度約十到十三。去年,台農一號草莓苗總體銷售二十萬株左右,台一銷售了約三到五萬株。張佳宏說:「國內產業的完整發展,需要很多人努力與堅持。既然研發單位有這樣的技術,沒有道理不技轉。台一希望讓研究人員更有自信地投入相關開發。」

香水草莓為園區內草莓種植最大宗,屬性偏於歐美系草莓,外皮較硬,耐運輸,易保存,香氣濃郁,糖度約為八到九,相較其他品種口感結實。昭顏草莓則是台一在三年前獨力開發,直立式生長的葉片讓通風性佳,不易受病原菌感染,耐病性強。特色是帶有水蜜桃香氣,多汁且甜,入口扎實,果實帶蠟亮感,糖度介於八到十度之間。

臺灣各地草莓特色,張佳宏可謂如數家珍,「大湖草莓因為日夜溫差大,皮硬口感扎實,糖酸比佳。南投草莓偏向於口感有彈性。內湖草莓皮嫩,含水量高,比較Juicy。臺南、高雄草莓日照長,所以果皮的亮度高,果實也會比較大顆,但果汁量會低一些。」


▲(左)現為台一園內最大宗種植的香水草莓,採全高架立體栽培。
(右)鮮豔如蜜吻,正待成熟時的香水草莓。

科技力與環保力

台一將種苗場擴大為複合休閒教育園區後,種苗工作場區也就外移到清境分場、中台分場、萬豐分場、魚池分場等,各有各的專責,原址的埔里場主要提供親子採果樂活動,如採草莓、番茄、百香果等。

此外,台一還有個獨門法寶:「紙缽」。張佳宏說明:「紙缽以歐洲高緯度地區樹木的紙漿所製,六個月就能在泥土中自然降解,不影響環境、土地,而且根系往下直線生長,不會盤根又提升生長率。農民種植也很省事,可以直接把紙缽苗種入土裡。」

強調環境保育的台一,農藥噴灑需求調整至最低。物理、化學性管理齊下,以確保草莓健康。前者使用黏蟲紙,或苦楝油包覆蟲卵;後者以預先防疫的思維,採取如微生菌等的抗病性資材,「其實就是給草莓餵益生菌,還有打疫苗,誘發抗體的概念。炭疽病、萎凋病都很麻煩,像萎凋病會造成輸送組織堵塞,葉片會變成一大一小,等於草莓中風了。如果種苗本身身強體壯,就比較不怕。」張佳宏詳盡解說。

二〇二四年氣候高溫,加上颱風帶來大量雨水,不利於草莓生長,台一選在十月中旬後才開始定植。張佳宏直言:「這幾年確實有越來越晚種的趨勢。草莓大約有三到四次花期,亦即能夠採收三到四次,越是晚開始,對收成的影響就越大。」

兩代神農保種育苗

專訪至半途,張佳宏遽然拿起手機,撥通電話,未久,台一企業集團董事長張國禎悠然現身――一九九八年,張國禎也曾拿下神農獎。張佳宏豪情地說笑:「這是兩代神農同時入鏡,很難得啊。就我所知,應該只有我們跟『瓜瓜園』邱家父子。」

過去在臺大實驗農場任職的張國禎,師從鄭正勇、康有德兩位教授,十分講究健康種苗的概念,也是創辦台一種苗場的初衷,他對台農一號(紫皮)百香果和草莓的全臺種植推廣大有建樹,堪稱農家知識分子的典範。

張國禎說明,歐美系草莓走耐儲運機器採收、做成果醬的路線,日本草莓則偏向人工精緻栽培,盡力發揮草莓嬌嫩鮮果的香甜特性。「我跟著臺灣健康草莓教父鄭正勇教授學習,積極向外推廣草莓種植,可以說全臺跑透透,那是一九八三到一九九〇年,草莓種植最鼎盛的時期,當然事過境遷,現在氣溫一年比一年高,很難再有那樣的榮景。」張國禎不免唏噓。

原本神容肅然、談話嚴謹的張國禎,一移駕到草莓溫室區,便轉為眉開眼笑,對農作的深厚情感表露無遺。他提及當初發現泥土較易傳播病原,故推廣雙色PE塑膠布,銀色的作用在於反光,讓草莓均勻受光,同時具有驅除鳥害、蟲害以及降溫的效果,黑色部分則是隔絕雜草。

隨後,他又指出臺灣草莓朝精緻化努力,同時希望能夠符合市場需求,其實日本也逐漸傾向種出不易碰傷、方便運輸的草莓,這是草莓世界的整體趨勢。張國禎語氣裡仍有壯志:「無論怎麼變化,草莓都是歷久不衰的。尤其臺灣農民,肯研究技術,又勤奮管理,才有把水果越種越甜的功夫。」


▲(左)獲神農獎肯定、擁有科技魂的張佳宏,與他研發能夠彎捲、便於播種機直接入土使用的一貫化作業育苗盤。
(右)草莓種植採用以色列的滴管技術灌溉,取代傳統灑水作業,精準控制水分與施肥量。

臺灣最早就是張國禎從國外引進育苗穴盤,之後再著手改良,將常見圓形穴盤,變為上方六角形、下方錐形、且加大透氣孔的設計,讓容土量增大,且改善積水問題。他對農業的執著與熱情,自然也對張佳宏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二〇二二年,張佳宏將原來六角形穴盤上穴孔間隙拉大,改成了方形,「爸爸當然覺得已經很好的東西為什麼要改?只好不斷來回溝通,新穴盤真的有提高滲水率的實證,幸好父親並不會反對引入更多高科技,我的一連串改革也都有被認同。」升級版穴盤印有台一字樣,以及資源回收標誌六號,鼓勵農友回收。二〇二三年,又有一貫化作業育苗盤的問世,是可以彎曲、捲起的新世代穴盤,主要供機器播種使用。

張國禎抱持著「必須用農家專業來回饋社會」的信念,而張佳宏子承父志,在農業技術與觀念上屢有更新,「人力不足的農村問題,科技化即是最好的解方。台一種苗場的工作就是在保種育苗。農民自留種經年累月下來易有病害。我們的目標,就是提供農民最健康無病的瓜果種苗,種出品質更好的農作物。並且善待我們的環境,讓我們跟土地的連結越來越深。」張佳宏眼神發亮地總結。 閱讀完整內容
鄉間小路2025/1月號

本文摘錄自‎

食趣聞 台一 種草莓?跟著專家學密技

鄉間小路

2025/1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