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的美食家 要繼續孤獨嗎?
文•攝影∕施清元
「我知道規定是不能喊聲啦,但是,如果是來自內心的鳴叫,就讓它喊出來吧,不然肯定會生病的!」
拿著吉他的樂團主唱,睽違將近三年,終於又能面對面地挑動歌迷情緒,一時百感交集,淚光的細碎結晶,在眼眶滾動。畢竟各位真的好壓抑,不只是在音樂場景(明文寫著不能喊聲叫好,只能揮手鼓掌)、體育賽事(每位選手登場時高唱的專屬應援曲,現在改為純器樂演奏),在飲食的情境裡,店家牆壁上,貼著「敬請配合默食」的宣導單張,透明的隔板,聳立於你我之間,而桌上還多了一個筒狀收納物,因為需要反覆用酒精擦拭桌面,以往手寫的「本日推薦」菜單,已不適合直接大喇喇地放在桌面,現今店家多半做成卷軸,倒也因此多了一絲絲開封時的期待。
不過說到默食,一開始,或許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時間習慣,或許有些人,還舉雙手歡迎這樣的形式。
孤獨美食家 享受心無旁鶩的美味
1994年,《孤獨的美食家(孤独のグルメ)》漫畫開始於月刊上連載,作者久住昌之與谷口ジロー想要描繪的是,在泡沫經濟夜夜笙歌、快速流轉的每一天中,其實還是有用自己的步調好好生活的選項,並且透過雙腳,發現並珍惜昭和舊時光的美好。不過或許出版的時機還有點早,連載當年並未獲得高度矚目,只能與其他作品孤獨地排列在書架一角。
直到2012年冬天,由松重豐主演的電視劇版本上映,才真正地受到重新評價,除了時逢前一年的311東日本大震災、《深夜食堂》的餘溫,再加上泡沫破滅後,遲遲無法恢復原狀的「失落的20年」,人們不再懷念大雜燴式的喝酒應酬宴會,而是不管想喝什麼,想吃什麼,自己都能牢牢掌握主動權的飲食模式,劇中主角井之頭五郎不能喝酒的設定,更是打中ソバーキュリアス族(Sober Curious,指有喝過酒,但選擇不要繼續喝酒)的心,浸潤在琥珀色燈光下多年的小食肆、定食屋,中華料理店,開始受到年輕人為首的族群矚目,曾經都只是快步經過的街景之一部分,推開門簾,才發現隱藏著無比愉快的自由時光,一個人靜靜地面對,那些被認真烹調的道道料理。
在東京住家附近,有間非常適合出現在漫畫中的店家。筆者住的三軒茶屋,除了是村上春樹小說《1Q84》中重要的情節進展地,其棋盤般交錯的小巷,遍佈各式個性店家,從庶民到藝能明星,不分週末平日,在此尋歡,也在此飽食。而其中,藏著間晚上九點才開門營業的定食屋「食堂おさか」。
雖然「很像深夜食堂」在近年已經成為部落格浮濫的用詞,但筆者可以保證,這家不只氣氛像,食物水準更是超群,店主篠塚忍在15年前,繼承了祖父的店址,出發點其實是想提供「像樣的早餐」,好的烤魚、白米飯、味噌湯,給在這一個大都市裡辛勤生活著的人們,後來隨著好評擴散,才進一步往前推,轉變成九點開到九點的深夜食堂。在各種家庭料理、烤魚之外,店內的一大特色,是店主在得知女兒罹患罕見疾病後,費心鑽研食物相關知識,自己製作的發酵食品,例如招牌的「醤」(讀作 hishio,由麥麴與豆麴混合後發酵而成的古典調味料),拿來佐豆腐或是烤魚,比單純淋醬油,風味上更有層次,口感也更有意思。不過最迷人的,還是可供自由選擇的五種自家製味噌(信州・麥・山形・仙台・八丁),不管你是從哪個地方來到東京打拼,在食堂おさか,你可以調配出老家餐桌上每天出現過的那碗味噌湯,在昏黃的燈光下,一個人靜靜地想一下家,然後踏出店門,繼續追逐夢想。
おさか食堂的店主雖然不多話,不打探客人隱私,但心意都貫注在食物裡了。而在大阪,有位老爹,則是喊得比較大聲些,內心的想法,一點都不保留。
露天居酒屋登上小吃紀錄片 烈焰噴槍精彩廚藝秀
「我可以的,我可以的!」在打開瓦斯槍前,老爹先拍打自己的雙臂,並精神喊話一番,再開始他的餐飲娛樂秀。這是京橋知名的露天居酒屋「とよ」的日常風景,元氣十足的老闆筑元豊次,出生於鹿兒島縣的離島-喜界島,在15歲時來到大阪討生活,起初做著黑手相關工作,慢慢地卻以獨學的方式,摸索出了餐飲的知識,並在1992年,開業至今。原本這裡是停車場呢,是老闆再三哀求,才終於得以搭起了屬於自己的舞台。
下午三四點,路邊已密紮紮地站滿拿著酒杯的人們,距離極近,跟鄰人瞬間就能成為酒友。不用煩心點餐,這裡有立飲居酒屋少見的 omakase,醋漬螺肉、幾樣色彩鮮豔的海鮮拼盤,以及人人目光焦點的大火炙燒鮪魚頰肉,切成如虎口大小的骰狀後,先用中火緩緩地擰緊鮮味,再來好戲登場,以彷彿是在焊接鐵件般的大火噴槍,直接加溫於魚肉塊,還有忙著翻攪的手指表面,雖然說物理知識告訴我們,水是一個很好的絕緣體,能夠保護老闆的手不被燙傷,但依舊會跟著緊張啊…。
等到配上大把蔥段的鮪魚肉,都確實地端到各桌,並迎來一個個燦爛笑容後,老闆稍事休息,喝兩口啤酒,抽一口菸,然後走出調理台,到桌邊與大家寒暄。忍不住問他「是什麼動力,讓你可以每天都這麼有精神呢?」,他笑著說,因為不知道明天會怎樣,所以今天一定要想辦法開心地過啊。
心頭震懾了一下。明明就是老生常談,但卻少見如此確實用身體實踐的人,疫情的兩年空白中,沒辦法與客人一同仰天大笑,曾經讓老闆意志消沈,感覺失去生命的意義,也或許因為如此,隨著社會氣氛逐漸鬆綁,他更懂得去珍惜能夠站在火網前的時光,比以前更賣力地要讓每一位到來的客人開心。他的故事,在被國際串流平台報導後,「現在我得把國中的英文拿出來用了(笑)」。
世界的面貌,有了不少改變,但不管是默食,或者是大笑食,其價值都在這段漫長的日子裡被再三體認,只要是認真地被烹調的食物,那終將能夠轉化成一段,無可取代的美好時光吧。
作者施清元,鹿港出生,台大醫學系畢業後赴日本學設計,並於餐飲集團從事設計與企劃工作。移動滑鼠做平面設計,也帶著相機到處旅行,喜歡拜訪濃濃人情味的日本老店,用圖文書寫旅程裡的生命故事。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