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有機會赴日?
被認為是佛系防疫的日本,新冠死亡人數佔比卻遠低於台灣。現在面對BA.5 掀起第七波疫情,單日新增確診近二十萬人,日本真的可以說是防疫模範生、順利守住低死亡率的防線嗎? 「下半年去日本玩!」是許多台灣人最近掛在嘴邊的熱門話題。 但在連假中越洋受訪的東北大學醫學系微生物學家押谷仁,不敢這麼樂觀。 「國門開不開,這是一個很複雜的問題,」他坦言眼前的第七波新冠疫情讓他十分憂心,還是要看醫院、安養機構和公衛體系有沒有做好準備,可以完整評估新冠病毒變異株的發展,「必須非常小心。」 BA.5正在日本帶動第七波疫情,單日新增確診人數一度接近二十萬人,創下新冠疫情以來的新高。 從十九年前的SARS到新冠肺炎,日本的抗疫前線,總有押谷仁的身影。二○○三年,他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西太平洋地區事務局傳染病顧問,負責釐清SARS在中國的傳染情況,來決定WHO的防疫作為。 二○年初,新冠肺炎發生後不久,當時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成立「新冠病毒傳染病對策本部」,押谷仁至今仍是專家委員會成員之一。日本政府推廣的「三密」政策:避免密閉空間、密切接觸、密集群聚,就是在押谷仁主導之下形成。 專家:開國門必須非常小心 他的謹慎,不只是因為新增確診數字,更深層的原因是,日本目前優於台灣的死亡率數字,仍有爭議。 據《Our World in Data》最新統計,目前為止日本每百萬人口染疫死亡人數僅二五四人,遠低於台灣的三四六人,也是OECD會員國中比例最低,猶如已開發國家裡的防疫模範生。 押谷仁認為,關鍵不是法規的強制力,而是民眾自發性的行為改變,除了戴口罩、打疫苗,民眾也落實「三密」原則。舉例來說,台灣六十五歲以上長者的三劑接種率只有七四%,但過去向來不愛打疫苗的日本,這次新冠肺炎打滿三劑的長者比例已經衝破九成。 但這些都沒有把台日的超額死亡人數納入考慮。超額死亡指的是某一段時間裡的全死因死亡人數,和過去相比的差異。超額死亡可以看出新冠病毒期間,因為醫療緊繃、不敢到醫院就醫等因素而造成的間接死亡。 根據日本政府的統計,疫情前期兩年的疫情死亡人數約一萬八千人,但一篇刊載在醫學期刊《刺胳針》的研究指出,日本實際超額死亡可能落在十一萬人,形同官方估計的六倍,而今年的數字尚未出爐。 再看到台灣的情況,台大公衛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所教授陳秀熙估算,台灣在疫情前期兩年的超額死亡都是負數, 但今年上半年的超額死亡人數已將近一萬人。其中,光是六月就有超過兩千三百人是因為癌症、慢性病等病情變化而離世。 死亡人數少,但超額死亡人數仍有未知數,表示在醫療前線,日本醫療、行政量能依舊緊繃,影響了大幅開放自由行觀光客的決定。 目前,新冠肺炎在日本的法律定位是相當於二類傳染病,只有特定醫療院所可以收治,保健所也必須為特定族群進行疫調,發出確診證明書,診療費用也全部由國家負擔,光是行政作業流程就十分緊繃。
▲冠病毒變異株BA.5再創疫情高峰,讓日本大開國門的時機再添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