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實戰:這個處,九成公務員都會寫程式
內政部統計處二十四名公務員,加班七年串起全台上億筆資料,找到七百位急需長照的長者,還要分析台電資料,留意長輩作息異常。 文/林綺薇 想像一個場景:台電辦公室的電腦響起提示音,顯示遠在五十公里外,位於新北市雙溪區的老宅,明明是晚上,卻遲遲沒有開燈。 關懷人員趕到現場才發現,原來獨居長輩在廁所跌倒一天了,無法自己爬起來。這是內政部統計處跟台電合作,今年新推出的「銀髮安居2.0」專案,雖然目前只是在新北市雙溪區、林口區三千戶住宅的小規模試驗,卻是未來我們靠AI與大數據,解決長照問題的新機會。 背後,是內政部統計處耗費數年,結合AI,梳理全台上億筆資料的努力。 走進內政部統計處辦公室,今年六十三歲的處長饒志堅,因為小兒麻痺,得拄著拐杖。 「兩歲開始就這樣,它已經是我的一部份,」步伐蹣跚的他,卻在七年前來到統計處後,掀起資料大革命。▲內政部統計處處長饒志堅(右)強調,能有今日成績,全靠3位科長幫襯,打團體戰才能走得穩又遠。(謝德瑾攝) 大數據找到最需照護的長者 饒志堅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力推動「內政大數據連結應用專案計劃」,「銀髮安居2.0」專案已是第二期。 「單一資料能做的有限,我要的是跨領域資料,像是把戶籍疊上房屋,或者是把收入疊上醫病資料,」饒志堅滿頭白髮,眼神明亮。 銀髮安居第一階段,統計處運用機器學習,比對戶籍、建物、身心障礙、中低收入戶等一.五億筆跨領域資料後,篩選出全台千名獨居、行動不便,最需長照的長者。 接著,由衛福部專員挨家挨戶訪查,發現名單中高達七成有長照需求,不僅全數納入長照清單,更幫助十四位獨居長輩找到新的棲身之處。 在使用統計處資料之前,衛福部多是等醫院、社區通報,才將需要長照的人納入名單。 時任衛福部長照司科長、現任桃園衛生局副局長的余依靜觀察,很多獨居長輩住在沒有電梯的舊公寓,但是,沒有數據,政府難以知道這些人在哪裡。 「有了統計處的資料,我們也能主動找出需要長照服務的人,」余依靜強調。 光是找出有長照需求的長輩還不夠,今年六月新啟動的銀髮安居2.0計劃,統計處更與台電合作,在用戶同意之下,用AI分析台電每日二.四億筆智慧電表數據,建立獨居長者的用電作息模型。只要用電行為異常,八小時內就能發現。 這一切來自饒志堅當初的堅持,而讓他重視資料分析的原因,要從九年前說起。
小兒麻痺處長,想扶起更多人 二○一五年,饒志堅擔任法務部統計處副處長,與時任法務部高等檢察署統計室書記官、現為內政部統計處科長的賴威宇,首次嘗試用數據模型找出最適合被假釋的犯人。 決定誰被假釋,一點都不能馬虎。最擔心的,就是假釋錯人,出獄後又再犯。 當時,團隊仔細分析犯人罪名、婚姻狀況、獄中表現等兩百多個變項、共三十萬筆資料,發現影響假釋後再犯率的關鍵因素之一,竟然是在獄中,有沒有家人來探望。 「沒有交叉比對,誰會想到是這個原因?」回想當時,饒志堅仍印象深刻。 這次經驗,讓統計出身的饒志堅更相信,每一個數字,背後都是活生生的人與生命經歷。其實,在這之前,饒志堅就特別在意數據究竟能做到什麼。「因為小兒麻痺,小時候跌倒,都要靠別人扶我起來,」從小受到太多人幫忙,饒志堅一心想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現在,作為內政部統計處處長的他,滿腦子想的,就是怎麼用資料,把資源留給最需要幫助的人,扶起社會上,更多自己爬不起來的人。 「我覺得這樣才公平,這口氣我才嚥得下去,」饒志堅強調。饒志堅與賴威宇先後來到內政部統計處後,為了精進人員的資料處理能力、做出更多資料應用,定期舉辦程式學習與AI分析課程,如今,統計處九成人員都會寫程式、進行資料分析。 饒志堅期待,大數據在公部門的應用,從統計處開枝散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