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第1294期
近年來,互聯網在新科技發展中擔任不可抹滅的角色,也是撐起股市大多頭的重要源頭。然而,在政府監管可能持續介入下,中美科技巨頭的市值能否持續維持大多頭格局,值得深思。
今周刊第1295期
經營公辦民營學校,誠致教育基金會估計每一所學校,每六年就要投一千萬元,最終願景:「希望能夠提供一個能發展孩子天賦的舞台,不會因為你生在偏鄉,就不會有好的教育。」
今周刊第1294期
挾五年特斯拉產線自動化經驗,台灣小子徐浩哲成立科技新創百睿達,主攻美國飲品市場。他的飲料機器人最新在手訂單達千萬美元,並成功收服海底撈、谷歌等美國客戶,他如何做到?
今周刊第1294期
後疫情時代,抗體檢驗成為新商機,富豪們檢測抗體如同計算卡路里,但窮人們卻躲避抗體檢驗,害怕負面數值影響飯碗。
今周刊第1293期
隱私保護戰爭從用戶與廣告商間,延燒到蘋果與谷歌、臉書等科技業者內戰,有新創業者直言,「網路未來會是兩個平行世界。」
今周刊第1293期
對中國政府來說,這是一道如鯁在喉的『第二十二條軍規』。」面對《今周刊》的詢問,曾任國際貨幣基金(IMF)首席經濟學家、現任美國哈佛大學經濟學及公共政策講座教授的羅格夫(Kenneth Rogoff)如此比喻。
今周刊第1292期
中國房地產巨擘恆大集團爆發財務危機,近期股價重挫、市值縮水,深圳總部還遭投資人包圍抗議,被外界視為是中國版的「雷曼事件」,令投資人擔憂恐醞釀一波中國房地產商的破產潮。
今周刊第1292期
二十五年前,台灣男性平均餘命尚比韓國長,沒想到在二○○五年被超越後就一去不復返,兩者差距愈來愈大。一八年,韓國因四種慢性病而早死的機率只有七.三%,全球最低。過去二十年,韓國人的健康品質突飛猛進,引起國際醫學界注意。
今周刊第1292期
想像一下,活到六十五歲的你,有超過三種以上慢性病、一年平均要看近三十次門診、臨終前不健康的存活年數很可能來到八.五年。這不是憑空杜撰,而是高齡社會台灣,每個人正面臨慢性病隱形風暴威脅的真實處境。
今周刊第1291期
過去三個月,Delta病毒肆虐,原為防疫模範生的越南遭到重創,導致眾多工廠只能停工因應,在地台商無不希望迎來九月中解封,但如何與疫情共存是當前最重要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