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堵中國恐成關稅談判「標配」
文●楊少強 美、越達成貿易協議,為何最後躺槍的是中國?
美越協議背後:防陸貨洗產地 與他國談判恐都將包含封堵中國產品 這個協議表面上只是美、越兩國的事,事實上卻是遏止中國,也就是說,越南同意和美國聯手阻止中國貨「洗產地」。 《華爾街日報》就說,川普為什麼急著和越南達成協議?第一個達成協議是美國的頭號親戚,也就是英國,排第二的就是越南。 在美國看來,自二○一八年貿易戰1.0開打,對中國貿易逆差雖縮小,對越商品貿易逆差六年卻成長逾兩倍(見本頁圖)。這當中可能就有中國貨繞道越南洗產地。
因此,川普政府要盡快堵住中國商品進入美國的管道。「與越南達成關稅協議,凸顯白宮在這一瘋狂的全球貿易交易的首要任務之一,就是切斷中國商品進入美國的後門通道。」《華爾街日報》如是說。 根據川普宣布的美越協議,通過越南轉運到美國的貨物,將被徵收四○%懲罰性關稅,這一關稅水準是美從越正常進口二○%關稅的兩倍。 川普雖然並沒有明確提及中國,但這條款意味著,這將使企業更難利用東南亞做為轉運站,把貨物從中國運到美國。 從更廣泛角度來看,美國與越南協議的這些條款,甚至和其他經濟體的協議,都意味著中國仍將是美國貿易政策的核心。往後美國和其他國家達成貿易協議,預料都會包含要封堵中國產品。 就連美國時間七月七日,川普對日、韓等國發出信件,除了列明這些國家輸美產品要承擔的關稅稅率外,還加上一句「為逃避關稅而轉運的貨物,必須繳納更高的關稅。」 事實上川普上任後,第一個和英國達成的貿易協議,當中表示要加強英國供應鏈安全,「這些條款同樣也被解讀為針對中國。」 中國之前曾警告其他國家不要和美國合作,但是美國和社會主義的越南達成協議,這有示範性作用,那就是要和美國做生意,圍堵中國產品是條件之一。 彭博更進一步分析,美越貿易協議意味著,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將不可能低於四○%。「川普的越南協議顯示對中國關稅不會進一步大幅下降。」 這是因為美越達成的不是停戰或階段性協議,它是讓越南的轉運關稅確定四○%,這會導致川普今年五月和中國達成的貿易協議,也就是最後實際上對中五五%的關稅,也不會是臨時性,而是長期性的了。

▲「川普再度點燃了全球貿易戰。」《華爾街日報》在7月7日白宮對各國發出關稅信件後如是說。圍堵中國產品仍是他的貿易政策核心。法新社
美對中關稅40%起跳將成常態 兩方對抗難降溫,供應鏈須提前因應 因為若美對中關稅從五五%下修,就會和越南防止中國洗產地的四○%關稅相衝突。彭博說,華盛頓和北京在近期會繼續談判,但從川普和越南的協議來看,美對中徵收關稅的最後結果,不可能比現在五五%低多少,最少也會是四○%以上。 這個協議如何具體防止中國洗產地,還有待確認。《華爾街日報》就說,越南生產的許多商品,包括服裝家具、電子產品,都使用中國製造的零件。美國如何確定越南產品是符合二○%或四○%關稅標準,目前還不清楚。 但這次美越協議卻向全球發出一個明確訊號:美國和中國之間的關稅不太可能下降,這表示企業在中國以外建立供應鏈的理由,不但沒被削弱,還被加強了。 現在或許有一些企業還有幻想,就是希望中美對抗會降溫。但從這次美國與越南達成協議來看,一是美對中的關稅已經沒有多少下降空間了——至少四○%起跳;二是美國鐵了心要減少中國產品輸入。所以對一些還在觀望的企業或產業鏈,恐怕要提早因應。 這對在中國從事外貿的企業,可能也是一個重大訊息,未來可能需要有一些長遠措施,來應對美中貿易關係革命性的變化。
對美出口,高價品比低價品更有優勢 恐引發新一波出口業者淘汰潮 同時,隨著關稅長期化,也會對各國對美出口結構帶來重大影響,未來包括台灣也會面臨同樣衝擊。 那就是對美國出口將更有利於高價、高品質產品,低價、低品質產品可能會遭到淘汰。 這可以用經濟學的「阿爾欽—艾倫定理」來解釋。它說的是「加上一個附加費用後,高價品相對於低價品會變便宜。」 假設某地出產高級與普通兩種蘋果。高級蘋果每顆價格兩元,普通蘋果一元。所以,高級蘋果的相對價格,就是兩顆普通蘋果。 現在蘋果要出口到外地去,每顆要加運費一元,這時在外地,高級蘋果的相對價格,就變成一.五顆普通蘋果,高級蘋果反而變得相對便宜了(見本頁表)。
這就是阿爾欽—艾倫定理的內涵:加上運費這個門檻後,高價品的相對價格反而下降了。也就是說,在外地賣高級蘋果的機會成本——也就是放棄的普通蘋果數量,比在產地低,所以高級蘋果就會運到外地去。 這個定理可以用來解釋:為什麼好東西都會運到遠方去賣。 例如日本的和牛,號稱高級牛肉,二○二三年日本和牛出口到海外金額,超過二百九十五億日圓,創歷史新高。若從成田機場出口的數量和金額來看,最大宗出口目的地分別是台灣、美國、香港。 這是因為運到海外需要費用,普通牛肉本身是低價品,要負擔這個成本是不值得的;但若是高級牛肉,負擔這個成本賣到遠方,就是值得的。 這個定理也可用來解釋關稅效果。加上關稅後,低價品運到外國賣,變得不划算,高價品才值得運到海外去,因為它的相對價格降低了。 證諸歷史,一九八○年代,日本豐田汽車出口到美國,把美國傳統車廠打得毫無招架之力。後來美國強迫日本汽車業推動「自動出口設限」——也就是日本車廠出口到美國時,要設立一個配額。 這相當於對日本汽車出口加上門檻,日本車廠想的是:在出口有配額限制下,與其出口平價車,不如出口高級車。所以後來豐田開始研發高級品牌,這就是後來的Lexus。這同樣也是阿爾欽—艾倫定理的運用。 經濟學家張五常提到,美國過去曾對香港紡織品出口祭出貿易壁壘,香港出口的紡織品品質大幅提升,也是同樣道理。 因此,未來美國與各國達成貿易協議,關稅長期化,結果將是:這些國家對美出口,將朝高價、高品質產品傾斜,也就是這類商品占出口比例將會上升。 相對來說,那些原本靠對美出口低價品的業者,可能會面臨一波淘汰潮。這將是未來川普關稅協議下另一個變局。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一紙美越協議掀出口淘汰潮
商業周刊
2025/7月 第1965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