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AMD董事長暨執行長
How AMD’s Lisa Su Is Thinking About AI 《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總編輯殷阿笛專訪AMD執行長蘇姿丰,探討時下最熱門的AI議題,包括應用機會與潛在風險,以及鼓勵組織內部與同業伙伴間積極學習的風氣。 採訪/殷阿笛 Adi Ignatius![](https://blog.hamibook.com.tw/wp-content/uploads/2025/02/HBR_222_34.jpg)
▲蘇義傑 攝
《哈佛商業評論》每年春天舉行「影響力領導人」(Leaders Who Make a Difference)直播虛擬會議,訪談對世界發揮正向影響力的領導人與組織。2024年的風雲人物是AMD(超微半導體)董事長暨執行長蘇姿丰(Lisa Su)。過去10年間,AMD成為以人工智慧(AI)驅動高效能運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與自適應運算(adaptive computing)的領導者。今日的AMD是全世界成長最快的半導體業者之一,從SUBARU與特斯拉(Tesla),到微軟(Microsoft)與Google都是它的客戶。 蘇姿丰最近才被美國《時代》(Time )雜誌推選為「年度最佳執行長」,她出身電機工程師,從學士、碩士到博士都是麻省理工學院(MIT)畢業,因而成為新一代的科技業領導人,結合了深度的科技專業及卓越的策略與管理能力。蘇姿丰倡導負責任的風險承擔,或許稱得上是當今科技業最傑出的女性領導人。 本文是2024年4月9日蘇姿丰與《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總編輯殷阿笛(Adi Ignatius)的對談,內容經過編輯,談話主題是AI的未來,包括機會與風險,以及我們可以如何充分發揮AI的能力。
問:對於還不熟悉妳以及AMD的觀眾,請談談你們公司與公司的演變歷程。 蘇:我們的重心在於打造最先進的半導體:效能最高的運算能力與自適應運算(adaptive computing)。我們涉足許多不同的領域:從雲端或企業的大型數據中心到嵌入式裝置,涵蓋汽車、工業、測試設備、航太能力,還有終端使用者裝置,像是你的個人電腦、筆記型電腦、桌上型電腦、遊戲機等等。
問:AI正在演變進入新的階段,哪些方面最令妳興奮? 蘇:AI已經出現相當長一段時間,但是隨著ChatGPT與生成式AI(generative AI)的問世,我想我們都逐漸體認到一種超能力的誕生。AI可說是50年來我們見識過最重要的科技。AI帶來機會,讓人類生活的每一個方面都可能加速發展。 我看到AI正在推進醫療照護、企業運作、內容製作等領域。最讓我興奮的,可能是AI讓我們有機會徹底改變疾病的研究、診斷與醫生的治療方式。 AMD正在利用AI來加速晶片的製程,因為對我們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將數量更多、品質更高、效能更好的晶片,以更低的成本與價格推出到市場上。 而且事實就是,我們都必須運用AI,看看它能如何改變我們的個人生產力。AI更能夠應用在家中,因此每個人都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運用。
問:AI是否來者不善,不但威脅我們的工作,而且威脅人類的生存?我假設妳是科技樂觀主義者,但如果要讓AI成為一股正面的力量,我們該怎麼做? 蘇:如你所說,我大概算是科技樂觀主義者,但我也是想法非常務實的人。AI科技雖然威力強大,但實際運用還在初期階段,而且我們知道AI也會犯錯。 因此我們身為領導人的職責之一,就是針對AI的缺失建立保護機制。過去一年多來,我自己也在學習如何在公司內部應用AI,收獲極為豐碩。我也和許多同業交換意見,討論AI的發展情形、他們學到了什麼、哪些使用案例最有成效、要當心哪些事情。這些積極的對話非常有幫助。 我知道有許多「末日論」預言AI會接手我們所有的工作,但我相信領導人可以學習如何帶領員工跟上AI的腳步,幫助他們與公司提高生產力,並且知道我們在哪些領域必須謹慎對待。重點就在於積極地學習。
問:妳認為,應該如何在快速與審慎之間取得適當的平衡? 蘇:我主張快速實驗與快速施行,因此不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會是慢下腳步。我認為,公司或團隊的領導人必須思考如何以負責任的方式運用AI。AMD設有「負責任AI委員會」(Responsible AI Council),思考如何保護我們公司的智慧財產,以及我們顧客與合作伙伴的智慧財產。 我認為,AI的力量在於找到那些帶來非常可觀投資報酬率的使用案例。我們在AMD的一些工作流程裡已經看到,AI將原本耗時幾個星期或幾個月的流程縮短到幾天。想想看這對公司會有多大的價值,人們應該挑戰極限。
問:人們如何才能夠掌握以AI來改進自家事業的方式? 蘇:首先要檢視工作流程。想要短期內獲致成功,可以採用副駕駛(co-pilot)模式,也就是讓AI成為員工的幫手,可以是在工程領域協助編寫程式碼,或者是更業務導向的工作,例如利用AI來做行銷與傳播。這些「副駕駛」會讓你接近答案與成果,然後最後收尾的工作由公司的人類專家來負責。現在每一家公司裡都有類似的案例,AI可以幫助人們更快得到答案。 如果你的做法是完全倚賴AI,那就要特別小心,必須進行大量測試來確保你的做法正確。我的建議是進行一連串先期測試,看看哪個地方的投入有最大的成效。AMD全面採用AI之後,的確看到一些高價值、低進入門檻的結果,另外也有一些領域需要做更多的後續工作,來確保模型與AI能夠調整適用於特定的使用案例。
問:10年前妳剛上任執行長的時候,一個目標是讓AMD更有重心。妳如何決定哪些業務要列為優先? 蘇:全世界每一家公司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你面對的機會總是超出你的人力、資源或領導能力。因此那時AMD必須決定,我們想要最擅長哪些事情。我們的傳統強項是高效能運算,在它還沒盛行之前就已經是如此。因此高效能運算成為我們的焦點,這也意謂我們必須放棄某些領域。 舉例來說,手機是半導體一個很有趣的領域,而且那個領域的需求非常可觀,但並不特別適合AMD。現在我們可以說,對於高效能運算與AI的投入,讓我們置身於今日最令人興奮的領域。
問:產業競爭激烈,妳要如何讓AMD保持在技術的最尖端,尤其當妳面對像輝達(Nvidia)之類的強大對手? 蘇:科技的美好之處就在於打造卓越的產品,而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預見未來,研判產業未來3到5年的走向,並且大手筆下注。我們下的一些賭注得到很可觀的回報。 我對AMD的AI業務尤其興致勃勃。隨著生成式AI開花結果,每個人都需要電腦運算技術,而我們是全世界少數能夠提供這項技術的業者之一,因為我們經營這個領域已經10年。我們大量投資研發,以推動新世代產品問世。
問:半導體大廠的製程需要高成本原物料與大批員工,那麼就中期而言,AI技術的成本與普及性之間的關係會如何變化?高成本是否會讓某些人、某些公司無法充分利用AI的好處? 蘇:我們非常清楚一樁事實:一項科技如果要普及,成本必須合理。現在有各式各樣的大型語言模型。最先進的模型需要數千萬、數億、甚至數十億美元的經費來訓練。不過市面上仍然有一些經過微調的模型,並不需要這麼大的投資。 或者說,考慮現在你對Cha tGPT或你的「副駕駛」提出一個問題的成本,業界稱之為「推論機會」(inference opportunity),我們正全力尋求在未來幾年內大幅降低這些成本。因此我不認為成本過高未來會是問題。
問:半導體產業及其供應鏈非常複雜,此外還涉及政治議題與貿易議題的不確定性。最近中國下令禁止政府部門電腦使用AMD與英特爾(Intel)的晶片。妳如何回應這項發展?對這類政策議題,妳是否有任何做法可以促成改變? 蘇:每一個國家都會盡力確保自身的利益。中國關於政府採購處理器的政策早已有跡可循,並不算是真正的新聞。我們會綜觀公司營運的不同市場。我們是一家全球化的公司,更重要的是如何在全球各地與大型企業、小型公司與新創公司建立深層伙伴關係。
問:妳可能是科技業最傑出的女性。妳認為這個產業目前在性別平等方面表現如何? 蘇:感謝你的讚美。我覺得自己非常幸運,才能夠擁有今天的地位。這是我的夢幻工作——置身於一個對世界極為重要、不可或缺的產業,並領導AMD這樣的公司。 科技業的女性還不夠多,我想這一點無庸置疑。我們一直在努力提升性別的多樣性以及整體的多樣性,而坦白說,原因就是為了打造最優異的事業與產品。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有多樣化的經驗和想法,而最好的做法就是給予人們機會。因此我的重點做法會是讓更多女性能夠接觸這個產業,然後給她們機會發光發熱、展現能力。
科技業的女性還不夠多,我們一直在努力提升性別及整體的多樣性,而坦白說,原因就是為了打造最優異的事業與產品。 問:妳當了10年執行長,最重要的心得是什麼? 蘇:我學到的最重要心得就是,對於自己為公司與團隊設定的長期目標,必須保持旺盛的企圖心;而且要設立很清楚的計畫里程碑,顯示這個過程的進展狀況。AMD在2015年的時候是一家營收40億美元的公司,2023年已超過220億美元。當然,我們這一行看重的是長遠思考並擬定長期策略,但是每個人也需要一些近期的目標。
問:AI是否能夠幫助AMD達成永續的目標?在妳看來,AI是否影響到AMD或其他企業的社會責任做法? 蘇:我們運用大量的運算能力來將公司業務現代化。但科技的追求目標並不只是高效能,而是在一定的功率點(power point)得到的效能。功率會形成限制,因此我們一直在設法提升產品的效率,並且將這個因素納入我們對永續的考量。我相信AI在這個領域絕對會有助益,因為它讓我們更有效率地找到答案。科技愈新,功率效益和永續就會愈高。
(閻紀宇譯自2024年12月12日HBR.org數位版文章) 殷阿笛 《哈佛商業評論》英文版總編輯。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半導體女王蘇姿丰如何看AI發展?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
2025/2月 第222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