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發電 重電股搶進全球電力

華城奪星門計畫訂單

AI發電 重電股搶進全球電力


AI耗電驚人,帶動全球電力設施升級需求,近來包括華城取得星門計畫二○億元訂單,成為重電產業重要里程碑外,士電、中興電亦積極拓展海外布局。

文 ● 吳旻蓁


▲重電業者搶攻全球電力基礎建設升級商機 達志

華城(1519)六月中召開股東會時,表示取得美國能源部主導的「星門計畫」(Project StarGate)高達二○億元訂單,將供應變壓器等關鍵電力設備,預計明年開始出貨。星門計畫是由OpenAI與微軟、甲骨文和軟銀合作,推動超大規模資料中心擴建與基礎建設升級計畫,目標是在未來幾年支撐AI模型訓練與推論的極高算力需求。法人指出,由微軟主導建置是微軟第五代AI資料中心計畫,預計二○二八年啟用,將為GTP-5以後的模型提供支援。目標將建造超過○·五到一GW,遠高於目前一般AI資料中心的需求。在能源供應成為限制AI運算速度的重要瓶頸下,穩定、可擴展且具備高效率的電力基礎建設已成為科技發展的關鍵環節。

電力需求指數級上升

AI發展所推升的電力需求成長已是不爭事實。以ChatGPT為例,詢問一次ChatGPT問答所消耗的電量,幾乎是傳統Google搜尋的十倍;若考慮到AI模型的參數日益龐大,加上雲端服務日趨普及,以及企業導入AI運算的規模不斷擴張等,所需的電力資源也呈現指數級上升。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隨著工業生產的增長、空調使用量的增加、交通運輸和工業領域的加速電氣化,以及全球資料中心的擴張,全球電力需求在二五至二七年間將以平均每年四%的速度加速增長。預計至二七年的三年間,全球電力需求增幅將達到三·五兆度,每年新增的電力需求相當於日本一年的電力消費總量,約為台灣四年的用電量。

為了滿足如此高速成長的需求,電網的穩定性與可擴充性變得至關重要。這也意味著,除了新增電力來源,現有輸配電系統的升級與數位化將是各國能源政策的核心。而在歐美等國家,老舊的基礎設施正面臨汰換壓力,像是根據美國能源部資料,全美約有七成以上的變壓器已使用超過二五年,部分甚至超過四十年壽命上限;再者,美國本土的變壓器使用基本全部依賴進口,也為台廠帶來商機。

在這樣的背景下,全球對於發電機昇壓變壓器(GSU)等重電設備的需求急速攀升。內資法人指出,目前GSU的平均交期持續高於一般降壓型變壓器六到八個月,反映出其供不應求的現況,主要得益於全球電力需求的成長以及發電能力的擴張,關鍵因素包括,大容量GSU變壓器的大型發電項目日益普及、老化電網現代化改造及提高輸電效率受到重視等。截至二四年,GSU整體市場規模達四七億美元,其中電力生產應用占據主導地位,二四與三五年預估產值為十八、三二億美元,年複合成長率(CAGR)為五.四%,顯示其在發電與配電對傳統與再生能源供應的成長性,透過高壓輸送電力,有效減少能量損失,尤其當大型資料中心的建置需要獨立的電力系統,將隨著更多的建設計畫而增加需求。


華城出口為主 最為受惠

對此,具備製造能力與技術升級彈性的台廠,成為供應鏈中不可忽視的一環,而法人看好,以出口為主的華城將最為受惠。華城先前成功設計並交付首台五二五kV級GSU至美國極端氣候地區的特高壓發電廠,從產品上突破過去被國際大廠壟斷的超高壓、極端氣候用升壓變壓器市場,未來有望承接更多高毛利訂單。而華城在低壓、中壓與高壓的產品線齊全,有利於電力設備的配套銷售,目前公司產能利用率滿載,訂單能見度已達二八年,去年外銷比重達四五%,今年將挑戰五○%以上,其中美國市場占比接近四成。

華城樂觀預期,在重電需求快速升溫下,未來五至十年重電產業將持續成長,對後市維持審慎樂觀看法。此外,因應市場需求強勁,也積極擴充產能,斥資十一億元興建的觀音三廠預計年底完工、明年起生產中型變壓器,將顯著提升整體產能與彈性。目前公司旗下四座工廠各有分工,中壢廠生產小型配電變壓器、觀音二廠負責大型變壓器、觀音三廠專責中型變壓器,台中港廠則負責生產超大型變壓器,各廠間可互相支援以滿足市場需求。

而針對美國關稅,華城表示,透過與客戶協商影響在可控範圍內,整體匯率對毛利額影響低於○.五%,因第二季關稅衝擊將低於預期,加上變壓器客製化的特性及部分規格短期難以取代下,客戶已接受大部分關稅轉嫁,雖然台灣關稅尚未宣布,但華城第三季為美國出貨旺季,訂單及出貨將持續,有助於第三季營運。


中興電、士電擴海外布局

中興電(1513)今年六月營收創歷史次高;第二季營收七一.○四億元,年增十五.八%,首次單季營收突破七○億元,創史上單季新高,並推升今年上半年也創同期新高。中興電是國內唯一三四五kV氣體絕緣開關( GIS)認證廠商,長期獨占三四五kV的GI S標案;公司近年也積極拓展外銷業務,去年已經打進美國市場,取得北美變壓器UL實驗室的認證。

公司目前電力事業不含風電的在手訂單規模約三七三億元,整體訂單能見度已經拉到二○三○年;今年度拿案目標規模二○○億元,鎖定台電、一般民間電力事業、儲能工程及氫能應用等。而今年產能可提升二○%,二六年透過非硬體升級,產能可再提升十五至二○%。GIS產品規劃先布局日本市場,再隨著半導體晶圓廠前進美國,而今年外銷占比預計提升至十%,同時鎖定日本、越南、印度等新市場;除了重電本業外,中興電另有投資電動車樁、停車場還有氫能事業。

士電(1503)外銷、產品市場多元,包括自動化、開關設備、變壓器等,其中,美國市場占外銷約三到四成最大,其他還有加拿大、日本、菲律賓、泰國、越南,中東則有沙烏地、土耳其等地區;去年外銷含海外市場營收貢獻首度突破一○○億元,看好今年外銷仍會成長。目前集團已接單至二七年,且已啟動二八年交貨的案源,並加速擴產,以支應未來十年的需求,包括新竹廠斥資二三億元,擴增兩座新電力級特高壓大型變壓器廠,今年八月、明年陸續啟用,兩廠產能可增三○~四○%;海外的越南廠也能擴散國際市場,以及避免關稅影響。

除了著眼於AI資料中心、離岸風電與綠能轉型需求,士電也推出電動車及物流車動力產品,布局新能源與電動車市場。法人看好,士電外銷比重走高,關稅匯率風險也有限,因此今年營收與獲利可望超越去年,整體營運向上… 閱讀完整內容
先探投資週刊2025/7月 第2362期

本文摘錄自‎

AI發電 重電股搶進全球電力

先探投資週刊

2025/7月 第236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