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況艱難卻逆風成長 EQUICK攻略全解

騎車減碳有數據佐證 聯名國際潮牌博眼球


在巴黎世家、Nike等國際品牌的廠區,都有台灣電動自行車生力軍的身影。成立僅四年的易快(EQUICK),緊抓減碳商機、與潮牌聯名,今年有望轉虧為盈。

撰文‧曹悅華

新冠疫情過後,全球自行車產業面臨需求疲軟、庫存難以去化的困境,就連一線大廠也難逃業績下滑。處在不利的大環境下,有一家台灣新創不僅存活下來,營收還逆勢成長。它,是專攻電動自行車的易快(EQUICK)。

「很多人認為電動自行車是紅海市場,但我認為它依舊是藍海。」EQUICK創辦人張士緯接受《今周刊》專訪時,自信滿滿地將自家產品與特斯拉電動車做對照,「直到特斯拉問世,歐美車廠才定義出電動車的新方向,EQUICK現在就是在做這件事。」

EQUICK在二○二一年成立,靠著提供客製化的電動自行車解決方案,取得巴黎世家(Balenciaga)、UGG、Nike等國際知名品牌的訂單,去年營收逼近一億元,虧損則縮小至八○○萬元。今年目標則是進一步攻占個人消費市場,首次實現盈利。


▲EQUICK創辦人張士緯在被多數人認為是一片紅海的電動自行車市場裡,開發出精品時尚品牌訂單的藍海商機。攝影·唐紹航

Profile 易快(EQUICK)
成 立:2021年
創辦人:張士緯
資本額:300萬元
主要業務:電動自行車研發設計及販售
成 績:2024年營收近億元,虧損逾800萬元;預計2025年損益兩平、邁向獲利

洞察》從外送員送餐挖商機

相較於其他大廠推出的電動自行車,EQUICK主打輕量、充電快、設計極簡時尚。很難想像這輛科技移動載具,最初構想竟來自穿梭中國上海新天地的外送員。

二○年疫情期間,人在上海的張士緯無意間發現,當地的外送員都踩著電動自行車送餐,這在台灣不普及,是值得開發的市場商機。

打造電動自行車之前,張士緯已是連續創業家。一三年離開任職十年的IBM後,憑著過往累積的技術素養與人脈,陸續創立遊戲晶片設計、大數據服務等公司。

擁有晶片設計實戰經驗的張士緯知道,電動自行車的核心是電池與控制系統,因此他在既有團隊協助下,很快地設計出第一款原型商品,並對台灣送貨員售出上百輛。

首戰告捷,張士緯卻沒有因此自滿。「因為那輛實在太醜了!」他笑著解釋,自己很清楚美利達、巨大等指標業者,當年也陸續推出相關產品,而身為後進者的他,若無法解決電動自行車為人詬病的醜、重、充電慢等問題,勢必在市場難以立足。

鎖定目標後,張士緯迅速組建六人團隊,透過無線傳輸技術連接前輪動力系統,取代傳統線控,全車沒有一條電線,不僅讓車體重量從二十公斤降到業界最輕的八公斤,也讓車子外觀變得簡潔;電池則參考中國電動車廠充電技術,改良為充電九十分鐘就能跑八十公里,充電速度比競爭車款快兩到三倍。

歷經三次改版、高達百次試錯,張士緯終於在二一年打造出達到個人標準的電動自行車,並創立EQUICK。

訣竅》採輕資產模式避庫存

庫存問題,向來是自行車業的痛點。EQUICK採用「輕資產」商業模式,本身只製造晶片、三合一電機系統等核心零件,至於皮帶輪、車架等,則向供應鏈下單; EQUICK每次提供經銷商約二十組核心零件,客人下單後再組裝,賣不掉也可以直接退貨,不僅省去庫存,還能達到客製化。

「這樣做確實聰明!」國內自行車大廠主管認為,EQUICK更像是博世(Bosch)這類的系統整合商,只賣馬達與電池,避開惱人的庫存。

生產流程完備後,張士緯很快面臨「找客戶」的難題。

創業初期,沒沒無聞的EQUICK難被消費者注意,張士緯決定從2B(對企業銷售)做起。恰巧他當時投資一家ESG數據公司,心想若能將運具結合減碳數據,並鎖定剛興起ESG觀念的傳產,將可以開闢新藍海。

於是,張士緯選定與代工廠熟識的巴黎世家,當作首攻目標。在接觸對方執行長後,他寄送五輛車到歐洲總部供員工試騎。憑著優良騎乘體驗,加上數據公司出具每輛車的減碳量,讓巴黎世家點頭下單。

近兩年,EQUICK年出貨量約五百輛,並以2B為大宗,但距離張士緯「讓EQUICK成為自行車界特斯拉」的夢想,還有一段路程;想擴大業績,勢必得打入消費市場。他決定以「草船借箭」的聯名方式,在起步階段吸引消費者目光。

「 只要能成為最會與潮牌聯名的自行車,就有新出路!」張士緯如此盤算。

二三年起,EQUICK先在潮牌BEAMS日本據點,與其最新服飾共同展示,達到曝光目的;今年三月更與日本百年運動品牌MIZUNO,在台推出聯名概念車。

然而,一位新創創業家提醒,消費者對新品牌「沒有忠誠度可言」,EQUICK現階段雖取得知名度,但要讓消費者買單,仍須不斷精進系統。

同為電動自行車後進者的LITZMO營運長陳淑貞強調,結合AI智能兼具美觀性,已是標配,只有禁得起時間驗證的產品,才會受市場青睞。

張士緯也明白,讓產品再進化需要募集更多資本,除了雲豹能源入股二○%,公司準備在七月啟動第二輪融資,設定明年投入資本市場、正式在台灣供貨。在產業逆風下存活,EQUICK能否克服挑戰,騎進大眾視野,值得關注。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5/4月 第1477期

本文摘錄自‎

市況艱難卻逆風成長 EQUICK攻略全解

今周刊

2025/4月 第147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