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發表會開放線上索票的首日上午,便湧入四十二萬人次。華碩執行長沈振來笑說,近來華碩從最高層主管到基層員工,無一不接到「關說電話」,為的就是到現場一睹韓星孔劉魅力。
「孔太太」們(編按:孔劉粉絲暱稱)瘋搶票的同時,多家外資卻調降華碩股票目標價。外傳孔劉代言費用高達六千萬元,他會是華碩手機業績的「特效藥」嗎?
占華碩全年營收近二○%的手機,至今仍處虧損狀態。
八月十一日,華碩法說會上,沈振來拿起麥克風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對這樣的結果很不滿意。」
華碩第二季業績再探谷底, 營收年減八%,淨利二十億一千萬元,相較去年同期更衰退超過五成,創下七年以來新低。每股盈餘僅二. 七元, 亦為二十六季以來新低。
華碩財務長吳長榮指出,衰退來自電腦跟手機因素各占一半,電腦遭逢匯損、零組件價格上漲等因素;手機部分,則是華碩兩度延遲ZenFone 4上市時程,導致產品循環交替面臨空窗期。
東南亞二哥地位被超越 行銷玩不過OPPO,轉中高價
華碩手機狀況有多嚴峻?
根據IDC資料, 華碩去年手機出貨量衰退二○.五%, 對照二○ 一五年成長一五三%,差異甚巨。在主攻的東南亞市場, 華碩原本是「二哥」,去年出貨量卻衰退二八.九%,被OPPO超越,跌至第三。去年華碩手機出貨量約兩千萬支,元大投顧分析師蒲得宇預估,今年將再下探至一千七百萬支。
華碩直到二○一四年搭著英特爾晶片資源,推出ZenFone系列後,才算正式進入手機市場。一位投顧分析師觀察,華碩初期有英特爾的補貼,但後來轉換到高通與聯發科平台後,對品牌的支援不如英特爾,虧損壓力變大。
另一方面,IDC個人運算研究部資深研究經理嚴蘭欣分析,華碩手機原先強調高CP值,在東南亞市場大有斬獲,但到去年,當OPPO、Vivo等中國品牌在東南亞攻城略地時,它與中國牌手機的區隔性就變得模糊。
「手機關鍵不在製造,是在行銷, 這一點是華碩永遠玩不過來的。」 一位不願具名的外資分析師直言。例如,OPPO擅長打「鄉村包圍城市」通路戰法,又是出了名的會玩行銷、敢狠砸廣告,與其價格帶相近的華碩,自然被壓縮生存空間。
「發現打不贏中國品牌,它想做高利潤手機,試著把價格往一萬塊以上抬,但轉不轉得過來?」嚴蘭欣觀察,華碩手機去年平均售價(ASP)為一百八十五美元,今年第一季已經提升為二百零八美元,看得出想要往中高階產品移動,追求獲利。
執行長宣示新目標 一地位,二獲利,三產量
要讓中高階產品賣得動,品牌知名度相當關鍵。
嚴蘭欣指出,華碩手機剛起步時,靠的是原有電腦經銷通路,並沒有如華為、三星等耕耘電信通路做靠山,也沒有如OPPO般,積極下鄉開拓實體通路。當品牌知名度沒有起來的時候,電信商「西瓜偎大邊」,也不太願意把資源留給你。
找來孔劉的重要原因,就是要提升品牌知名度,「並且店家(通路)或電信商會願意跟它合作。」嚴蘭欣說。但是,既虧損又排名後段,華碩為什麼越挫越勇,非做手機不可?原來,它看重的是「下一個世代」的競爭。
「我覺得堅持做這個產品並沒有錯。下一個世代的產品不知道是什麼,你現在若完全放棄,你以後連供應鏈都不知道去哪裡做。」一位不願具名的法人說。
「基本上到了5G以後,可能你的行動裝置不是一個手機形式,可能是折疊、平板的變形,或是穿戴裝置也有通話功能,」瑞銀證券亞太區下游硬體製造產業首席分析師謝宗文分析,「這是一個大趨勢,現在就算沒辦法賺錢,還是要培養這個能力。」
除了請來孔劉,華碩也調整產品策略。吳長榮表示,手機產品機種將精簡至原來的六成,不再什麼機種都出,吃「大鍋飯」,手機團隊也跟著調整至留下六成人力。 目標也改變。「我們先建立地位,第二個再看獲利,第三個再追求量。」沈振來說。例如在中國市場已經不再賣人民幣一千元以下機種,「現在損失縮得非常快,損失越來越少,不追求量。」
沈振來提出的市場策略也很清楚:不當全球第一,而是要在特定市場成為A咖。這也是他為何砸錢鎖定亞太區,請孔劉當代言人。
華碩寄望孔劉提升品牌位階,而他能否挽救手機部門獲利,還得看華碩配合新策略的其他調整措施是否到位了··· 開啟APP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