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股息ETF配息減少、美債ETF表現不佳、市值型ETF006208跟隨0050步伐進行分割降費,此外,新商品主動式ETF也陸續登場。針對這波ETF換股潮,本文整理了散戶最關注的5大難題,並邀請財金博士朱岳中與知名投資達人超馬芭樂,協助投資人釐清投資目的,找到最合適的投資標的。 企劃:編輯部 撰文:呂珮辰 近期也成為虧損重災區,高股息ETF面臨配息縮水,令許多投資人焦慮,美債ETF不安,擔心自己是否抱錯標的,猶豫是否該轉向市值型或主動式ETF尋求突破。為了解答這些困惑,本文邀請財金博士朱岳中與投資達人超馬芭樂,深入剖析投資人最關心的5大難題,並提供具體的判斷邏輯與行動建議,幫助讀者在變局之中,重新檢視並優化投資策略,強化方向感與決策力。
Q1.高股息ETF吹起降息風,該抱還是該忍? 朱岳中許多投資人看到高股息ETF配息縮水就慌了,但應該先釐清配息減少的原因,以及當初買ETF的目的。過去兩年(2023∼2024年)高股息ETF年化配息率動輒8%∼10%以上,但實際上台灣大多數企業根本無法長期支撐這麼高的配息水準。ETF的收益組成主要包含:股利所得、股息所得、收益平準金、資本利得。而來自企業獲利的股利與股息所得,占比通常不到一半,甚至只有兩三成。導致配息「虛胖」的關鍵,在於收益平準金和資本利得。 收益平準金來自初級市場申購,剛掛牌的ETF,新資金多、平準金多,配息自然亮眼;但隨著多數人轉向次級市場買賣,平準金越用越少,配息也就縮水。資本利得則來自調整成分股所賺取的價差,與市場行情高度相關,今年台股第1季表現差,配息自然跟著下修。 所以高股息ETF本身並沒問題,而是過去投信公司灌水灌太兇,現在的配息水準才是合理常態。投資人應考慮ETF上市一兩年之後的配息率能不能接受?不能接受就該換標的了。 超馬芭樂投資人當初買高股息ETF是為了領息,這個出發點沒問題,但應該追求「穩定」而非「過高」的股息。高股息ETF殖利率6%∼8%才是適當水準,10%以上不應視為常態。今(2025)年一些人氣高、規模大的ETF也紛紛調降配息,投資人必須釐清是回歸正常水準,還是沒錢發不出來。 我建議從2個步驟來判斷手上ETF是否該續抱: 1.現在的殖利率是否符合期待?年化殖利率若在6%∼8%(年化殖利率=每年配息÷每股股價),屬於合理範圍;若明顯低於預期,則該考慮調整。 2.ETF為何配息調降?高股息ETF調降配息只有兩種情況:一是口袋沒錢,未來可能持續下修,需考慮換股;二是口袋有錢,但為了穩定配息進行健康調整,可以續抱,甚至逢低加碼。 投資人可至各大投信官網查詢ETF的「淨值組成」,觀察收益平準金與資本損益平準金這兩個配息來源。收益平準金來自成分股股利或股息收入、除息前新申購資金依現金股息率等比例提撥的收益平準金,為基金可用於配息的部分;資本損益平準金則來自成分股買賣產生的價差收益,並非配息保證。故若將收益平準金除以最新配息金額,可計算未來保守配息次數,預測配息是否穩定(未來保守配息次數=收益平準金÷最新配息金額)。
Q2.美債ETF狂跌,應該要出清嗎?還是放著領息等反彈? 朱岳中這波許多台灣投資人買美債ETF被套牢,問題出在買進目的的錯置,以及用台幣買美元資產。不少人買美債是為了賺資本利得,而非穩定領息。既然如此,就要能承擔價格波動風險,和買股票是一樣的道理。 美債ETF狂跌是因為:⑴美債沒有如預期大幅降息。雖然美國利率從5.5%降到4.5%,但幅度不夠,再加上多國拋售美債、聯準會縮表,導致行情疲弱。⑵用台幣買美元資產,剛好遇上台幣今年升值逾11%,光匯率就賠掉十幾個百分點。 現在帳面虧損兩、三成的人比比皆是,但到底要不要賣掉?要你賠錢賣掉像割肉一般,沒必要。現階段仍可續抱,先穩定領息,目前美債年息仍有4%上下。 超馬芭樂我認為美債本身的市場價值仍在,目前並沒有出現「美債會垮掉」的實質利空。可從4個面向來觀察: 1.通膨尚未失控:近期CPI(消費者物價指數)、PCE(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雖略有上升,但仍在可控範圍,聯準會亦表示若情況允許,將不排除降息,只是會謹慎觀察。 2.美債需求強勁:日本、英國及巴菲特等大資金仍持續買入,只是各自偏好不同期限。 3.法案利空解除:《大而美法案》(One Big Beautiful Bill Act,OBBBA)中對債券資本利得課稅的第899條款已移除。 4.債務上限可解:歷史經驗顯示,通常可透過臨時會議解決,因此影響有限。 真正讓投資人壓力大的,是匯率而非債市。這波台幣強升導致美元資產帳面虧損。但就長期走勢而言,28附近會有支撐,若再跌破,問題就不僅是債券ETF,而是整體經濟。現在尚未到達加碼時機,但續抱價值仍在,無須急著出清。
Q3.想換市值型ETF,0050還是006208比較好?006208加入收益平準金制度意味著什麼? 朱岳中元大台灣50(0050)與富邦台50(006208)追蹤相同指數,卻在「績效」上分出勝負。根據統計,006208直至2016年仍落後0050,但自2017年起績效便超越0050。即便今年2月0050調降費用率,006208自年初以來的績效依然保持領先,待006208調降費用率後,差距將更加顯著。 過去很多人誤以為,006208的優勢來自費用率低,然而成分股比例的微調才是關鍵。尤其台積電(2330)的表現對兩者績效影響甚大,當台積電表現良好,哪檔持有較多台積電便占優勢,反之亦然。 關於006208加入收益平準金制度,只要不濫用來衝高配息,對長期持有者是有益的。收益平準金的初衷是為了公平,確保每位投資者無論持股時間長短都能平等領取配息,避免除息前夕資金湧入而稀釋既有股東的股息。 超馬芭樂006208跟隨0050拆分後,兩者在投資標的與費用結構上幾乎相同,只是0050資產規模較大,使得加權平均費用略低,或者有人會說006208過往績效略優,但這些差距僅萬分之幾,實際影響幾乎可以忽略。 若006208一拆三,分割後股價將落在30∼40元區間,略低於0050,較低價格會更吸引投資人。 但對於已經持有0050或006208的投資人來說,沒有必要輕易更換,更換只會增加持有成本。如果是新投資者,買哪一檔都差不多。 至於006208納入平準金制度,僅是「錦上添花」的改變。對於市值型ETF來說,配息並非其強項,即使加了平準金,也不會大幅提升其價值。
Q4.主動式ETF上市沒多久就表現不錯,值得投資嗎? 朱岳中主動式ETF已成為全球趨勢,美國過去兩年新發行的主動式ETF就占市場70%以上,但台灣目前仍沉迷於被動式ETF,主動式ETF起步較晚。 台灣投資人經常誤將美國學術文獻的研究結果套用在台灣,認為主動式基金無法長期打敗大盤,應選擇被動式ETF。但事實上,美國是有效率市場,難以靠技術或基本分析超越市場報酬;而台灣並非有效率市場,這使得主動式基金能實現超額報酬。 投資最重要的是「績效」。過去20年,0050定期定額的報酬率僅有177%,而主動式基金動輒超過300%,甚至有5檔基金的報酬率超過500%(如安聯台灣科技為810%、安聯台灣大壩為611%)。這顯示主動式基金的長期回報明顯優於被動式ETF。 主動式基金受制於單一標的10%的持有上限,因此在2023∼2024年台積電表現強勁時,不敵「含積量」高達60%的0050。但在2020∼2022年台積電表現不佳時,0050的回報受到拖累。此時,主動式基金能根據市場情況調整持股,長期而言可獲得更好的回報。 主動式ETF與主動式基金的主要差異在於,前者可以在直接在證券交易所購買,後者需透過基金公司申購。觀察目前上市的幾檔主動式ETF,在短期內便交出優於0050的成績,這是因為其發行機構多為過去主動式基金領頭的投信公司,旗下基金經理人團隊具備多年實戰經驗。積極型投資人可參考投信主動式基金的長期績效,挑選主動式ETF,尋找長期報酬優於0050的標的。 超馬芭樂主動式ETF與主動式基金較為類似,最大差異在於交易方式。雖然主動式ETF可每日調整持股,但頻繁換股不代表績效一定更好。 今年5月上市的3檔主動式ETF,從掛牌以來績效都優於0050,似乎顯示主動式ETF的表現優於被動式ETF。但這僅是通過第1次模擬考,短期表現不錯不代表未來會持續。短期績效取決於掛牌時機,例如,野村台灣優選(00980A)於5月5日掛牌時,大盤在20,200點,而中信ARK創新(00983A)於6月18日掛牌時,大盤已經上漲至22,000點,兩者進場成本相差10%。00980A因於相對低檔進場,績效表現較為突出。 我的建議是,至少須通過3次的市場起伏考驗,再考慮是否買進主動式ETF。觀察其歷經15%以上漲幅與回調時的表現,這樣才能確保經理人團隊的選股與操作能力。
Q5.決定要換標的,該等股市修正後再換嗎? 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取決於你當初選擇的投資標的屬性。如果當初買的是穩健型標的,如高股息或美債ETF,這類標的風險較低,股市修正時跌幅較小,可以等修正結束後再考慮是否更換。相對的,如果買的是積極型標的,如市值型ETF,股市修正時可能會跌得更多,這時就應該趕緊換掉,以免損失擴大。 如果投資人無法判斷合理的高低檔位置,不買怕錯過上漲,買了又怕隔天下跌,可以考慮定期定額搭配逢低加碼。定期定額的好處是,即便在較高價格買進,也能通過低價區間攤平成本,避免因等待錯失機會,同時在不確定的市場中保持安心。逢低加碼則有助於抓住低價進場的機會。 如果投資人願意耐心等待修正,就要懂得判斷價格是否已修正到合理範圍,無論是根據基本面或技術面來決定。但要注意,所謂的合理範圍不是指某個固定價格,而是某個合理區間。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抱錯ETF怎麼辦? 朱岳中、超馬芭樂親解5大難題
《Money錢》
2025/8月 第215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