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組件系統大廠從散熱、電源到資料中心掌四優勢再躍進
AI伺服器崛起,高算力引爆散熱降溫的龐大需求,身為電源管理、散熱應用方案的供應專家,台達都是無法忽視的要角。
撰文‧羅之盈
台達電子某處工廠裡,各大雲端服務業者(CSP)的工程團隊,正趕忙會測GB200機櫃狀況,超忙碌與超緊湊的日程,已經是台達團隊最近兩年的日常。在需要更大功率的電源、更密集的機箱設計,更複雜的散熱系統的全新伺服器世代來臨時刻,台達也站定攻擊位置。
「在AI新時代,台達能為AI資料中心提供從電網到晶片(FromGridToChip)的全方位方案,」台達董事長暨執行長鄭平表明不缺席態度。確實,台達的AI產品線範疇很廣,從資通訊基礎設施,協助建置或最佳化資料中心的整體電力架構,一路延伸至機櫃內,甚至AI晶片所在的板端,幾乎沒有缺席AI產業對能源及散熱效率的需求的任何一塊市場。
▲台達在伺服器電源、散熱,兩大領域保持優勢,董事長鄭平對AI商機展現信心。攝影·唐紹航
發揮整合能力融入獨門技術
第一時間完成認證、量產、出貨三部曲
雖然台達今年主力的交通和自動化需求疲軟,利潤下滑,但電源及零組件在AI助攻下,年成長七%,貢獻營收超過五成,並成為挹注利潤的主力,「預期二○二五年,AI依然會是非常大的主題。」鄭平表示。
台達是傳統氣冷散熱技術的老手,擁有許多獨門技術,舉例來說,市占率高達七成五、可為晶片組降壓的直流電對直流電(DC-DC)電源供應系統,就是競爭利器;再如,泵浦製造的優勢,亦有助於快速推出散熱產品。
因此,當嗅到液冷散熱可能作為AI伺服器的散熱解決方案後,台達立刻發揮整合能力,將獨門技術整合進去,端出產品來對應市場需求。
不僅如此,從基礎的水冷板、風扇,乃至單價高、技術門檻較高的系統型設備,如可升級現有氣冷資料中心的AALC(空氣輔助液體冷卻)設備,以及能同時處理數十台一百千瓦以上高密度機櫃散熱需求的CDU(冷卻液分配裝置),台達產品可謂一應俱全。
台達本來就是輝達GB200伺服器電源的最大供應商,由此延伸到水冷散熱領域本就順理成章。AI散熱產品幾乎是領先同業,第一時間完成認證、量產、出貨三部曲。今年三月時任董事長的海英俊也霸氣地表示,各大品牌伺服器、散熱訂單,「該拿的,我們都拿到了。」
事實上,投顧機構HSBC研究顯示,從今年第四季開始,台達AI伺服器出貨加速,估計AI相關業務領域占總營收,二四年底約達七%,到二五年可望有一倍的躍升,到十二至十三%。
有AI加持,台達今年可望挑戰連續十三年成長紀錄,二四年累計至十月為止,營收已達到三四○八億元,超越去年全年營收四○一二億元應無懸念。
零組件商轉型趨向系統商
須與其他供應鏈成員協同管理難度高
「我們慢慢地從臨時演員,變成最佳男配角,」台達資料中心事業部總經理詹智強有感而發地表示,以往通常是下游組裝與品牌廠開需求、零組件廠配合,但是AI時代變化太快,彼此需要更緊密協作,依賴感增強許多,「不敢說我們是最佳男主角,但可以說是最佳男配角,因為它變成沒有我們不行。」
進入資料中心基礎建設超過十年的詹智強,回顧一○年首次到美國新一代資料中心洽公,地處偏僻,宛如置身「侏羅紀公園」。觀察十多年產業變化,他表示,資料中心的最大挑戰,始終都是功耗,機櫃產生的熱,該如何有效率地排出那座大房子?以往可以加很多風扇,也可以打很強的冷氣,「現在氣冷方案還是走到瓶頸,進入解熱更強的液冷領域。」
詹智強眼中,液冷散熱「這一大步」,改變伺服器硬體許多事。首當其衝的就是機櫃、電源、水路等設計必須重新設計;其二,團隊得從銷售一個個的單一零件,轉為整合型態的系統,業者在驗證方式、產線流程都得跟著改變,必須創造一個可以控制的「環境」,保持整合出來的系統,能維持高效品質。
當需求猛烈來襲,產業重組之際,競爭非常激烈,時間變得奢侈,製造端被壓縮得更緊迫。以往產品大約兩年一個世代,現在縮短到一年,甚至更短,大家都在比速度、跟時間賽跑。
因此對投身其中,搶食商機的供應端,也必須重新思考資源的規畫與分配,做好管理。
特別是CSP下單至系統組裝廠,整個供應廠形成了幾組勢力,過去供應鏈端只要產製出產品交貨出去即可,如今則必須與其他供應鏈成員協同,才能確保整組機櫃產品的運作效能;換言之,供應鏈這一端的成員,從外部連結到內部管理規格都比過往高,管理難度也提高。
「產業發展的速度,快到讓人有點害怕,尤其當客戶不清楚要的規格是什麼,反而問你可以做到什麼,」詹智強表示,此時唯有技術、管理能量充沛的業者能夠滿足客戶的「依賴感」,這也是台達能成為最佳男配角的競爭力所在。
一位資深產業分析師觀察,AI伺服器走向液冷,雖然散熱系統只占巨額售價的三%,但因為「漏液」可能造成的損壞,代價實在太高,所以除了品質變得更重要之外,零件組合成系統的能力,更是關鍵,「台達以往已經有工廠電源管理系統、UPS(不斷電系統)的經驗,台達雖然不是最早進入液冷的廠家,但整體競爭力卻是最好的。」
▲台達資料中心事業部總經理詹智強認為,零組件整合成系統,是新時代伺服器一大挑戰。攝影·唐紹航
四優勢助後來居上、搶下先機
與下游廠商關係深厚產品多元具彈性
盤點台達能在第一波AI浪潮後來居上、搶下先機的原因,來自四大優勢:產品口碑、客戶關係、產品多元、產線彈性。
詹智強指出,台達產品穩定度是競爭力的基本盤,與下游廠家長期合作累積深厚關係,所以可以搶得先機,在開發初期,一同研發新世代產品。再加上台達產品品類細項豐富,調度更為靈活,例如液冷系統自製率可達九成,掌握度更高,時程也更容易配合。
最後是台達多元產地的特色,也在此時發揮優勢。AI相應新品不僅在台灣研發生產,部分也在美國德州生產,方便美國客戶就地檢測,甚至就近交貨。「我們對現在領先的位置,其實是謹慎以對的,」詹智強強調,AI的未來百花齊放,還有許多未知仍無法預測,如何確保這個得來不易的位置,是現在團隊心之所繫的最大目標。
閱讀完整內容
本文摘錄自
掌四優勢再躍進 台達從臨演變身最佳男配角
今周刊
2024/11月 第1457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