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阻升不阻貶」告終?台美匯率聲明效應全解讀

文●劉萍、曹博凱、韓化宇 攝影●楊文財

一紙聲明,會讓新台幣匯率走向一個透明化的新世界嗎?

十一月十四日,台灣央行和美國財政部首度發布聯合聲明,宣布就匯率議題達成共識。我方承諾,不透過操縱匯率取得競爭優勢,並將繼續提升央行透明度。


▲在匯率透明化、央行節制干預後,大量且快速進出的國際資金,將成為影響匯率波動的重要力量,使得企業應對匯率風險的操作成本升高。

長期以來,台灣央行控制匯率猶如「黑盒子」,大多數人都無法知道它買了多少錢、什麼時候買,底線在哪裡?直到二○二○年開始,主動每半年公布一次匯率干預操作的資訊。過去,各界對央行「阻升不阻貶」的批評,往往也只換得一紙駁論,甚至曾有金融機構的報告以「全球最神秘央行」來形容台灣央行。

現在,美國終於也以一紙聲明,要台灣央行更進一步揭開「黑盒子」:自今年十二月底起,央行至少會每一季揭露匯率干預操作的資訊。

專家們認為,美國的目的,並不是要新台幣升值,是要台灣站在它的貨幣規則裡,也就是透明化、尊重市場機制,該升就升、該貶就貶。

但對台灣而言,匯率透明化,是我們從來沒經歷過的世界,這究竟對匯市、對經濟會有何衝擊?而當台美以這一紙聲明,確立彼此是「可信賴夥伴」,那麼,美國即將公布最新匯率報告,還會不會點名台灣是匯率操縱國?

以下透過四個關鍵問答,帶你一次看懂台美匯率聯合聲明的意義與影響。

Q1:這次台美匯率聯合聲明,是針對台灣獨有的嗎?

不是。台美是第一次發表聯合聲明,但並非台灣有獨有。自今年九月以來,美國陸續與日本、瑞士、韓國、泰國,以及馬來西亞都發表了類似聲明(見下表)。


為什麼是這六國?根據玉山投顧表示,以美國對匯率操縱國的定義:對美貿易順差超過一百五十億美元、經常帳順差對GDP比率大於三%(編按:經常帳順差代表一國在經貿中獲得淨收入,通常只有石油出口國會高於該數字),及單邊持續干預匯率。前述六國都至少符合一項,而台灣、韓國、日本因符合兩項,因此被美國列入匯率操縱國的觀察名單,也是要求公告匯率干預資料頻率最高的國家(見下表)。


「不過,無論是看這一次的聲明,或長期以來的訴求,美國從未要求台灣升值,也沒預設目標匯率,它要的就是『透明』!」國泰世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林啟超說。

事實上,美國對其他國家都持同樣原則:不操縱匯率、僅在匯率過度波動時雙向干預、並提高干預操作的透明度。

唯一差別在於,台灣從每半年改為每季揭露外匯存底與遠期部位,韓國則從每季改成每月揭露,而揭露資料比台灣多了外匯存底的幣別組合與占比。「對韓國要求較高,台灣早晚也會和韓國同步。」林啟超說。

Q2:美國與多國都有類似聲明,那這對台灣仍具「特殊意義」嗎?

對台灣而言,依然有幾個特殊且重要的意義。第一個是,增加透明度,會增加市場信心。

一直以來,台灣央行最受議論的,就是隱形干預、不公布數據。一名金融圈人士表示,美國財政部早在十年前就要求台灣央行公布外匯存底等資料未果,美國財政部只好自己估算,「其實不只美國要不到資料,就連台灣央行理監事、財經學者也拿不到完整資料。」

但到了二○二○年,央行有了大轉變。為了回應美國財政部對於匯率操縱的關注,台灣央行於當年三月首次在立法院的業務報告中,主動揭露了二○一九年下半年的淨買賣匯金額。此後便確立了每半年定期公布的慣例。

這次聲明將公布頻率改為每季一次,內容則涵括外匯存底、匯率干預作為,「進一步提高了數據透明度,讓各界對其操作有基本了解、減少猜測,回歸市場機制,大家就更有信心。」一位本土投顧分析師說。

第二個是,國際地位升級,被高度要求公平競爭性。林啟超表示,台美發表聯合聲明,顯示台灣已被美國視為重要的夥伴,但也正因台灣的競爭力太強,美國為確保公平競爭、保護美國國內企業與勞工,就不能只是美國單方透明化,所以會高度緊盯台灣的匯率透明度是否更提高。

但同時對我們來說,挑戰也不小。台灣因政治因素沒有正式加入任何國際金融組織,無法參與任何最新金融制度的設計,或是獲得技術支援,只能跟在國際趨勢後面學。台灣也沒有加入任何大型區域經貿架構,要分散出口市場不容易,因此對美國依賴度更高,來自美方的合規壓力也會更大。

Q3:當公布匯率干預資料頻率縮短為一季,對央行與台灣匯市有何影響?

最大的影響是,「透明化之後,央行很難偷偷干預,操作手法被迫轉型。」一位分析師說,過去央行可透過拉尾盤或盤中突襲,讓場內參與者因無法掌握,不敢與央行對作;但數據公布頻率提高,就讓央行成為可預測的對手。

由於未來央行干預匯率,只能在市場出現「極端波動」或「失序」時才進場。而如果數據顯示央行在匯率平穩時仍持續買匯,又恐觸及美國的「單邊持續性干預」警告,迫使央行須在「阻升」與「放手」之間做更艱難的平衡。

代價這麼高,為什麼日本、韓國和台灣,仍得前行?一位外匯研究員表示,台灣對美貿易順差、經常帳順差都踩到美國的紅線。

另外,全球主要央行如聯準會、歐洲央行等都定期公布數據。台灣央行走向季度公布,是從新興市場央行轉型為先進經濟體央行的必經之路,有助於提升台灣金融市場的國際信譽。

Q4:未來新台幣匯率、外匯市場會有哪些變化?怎麼看待這一紙聲明帶來的影響?

根據彭博計算,今年上半年新台幣急升,央行曾動用一百三十三億美元外匯存底調節匯率,創五年來同期最高干預金額紀錄,使得央行在下半年的外匯調節緩衝空間僅剩四十五億美元,因而至年底為止,央行必須節制操作。在央行不能隨意出手下,匯率更容易受外資進出影響,波動幅度可能變大。

央行干預受限的第二個效應是,市場供需將更真實的反映在匯率價格上。既然台灣是對美貿易順差大國,光今年以來就成長逾八成,法人預期,新台幣會再緩步升值。

更長期而言,維持透明化的匯率,因會隨著市場供需波動,避免匯率長期被低估或高估,造成產業結構扭曲。「《經濟學人》所警告的台灣病,有機會解開一部分的結。」林啟超說。

對台灣來說,這一次的台美聲明,促發的不是升值壓力,而是要央行打開匯率的「黑盒子」與內部制度的透明化改革。當台灣的匯率,從「黑盒子」走向透明,從長期被質疑阻升,走向更尊重市場機制,如此才能真正展現出台灣在全球供應鏈裡的實力。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5/11月 第1984期

本文摘錄自‎

新台幣「阻升不阻貶」告終?台美匯率聲明效應全解讀

商業周刊

2025/11月 第198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