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巴拿馬運河… 川普還可能「併購」的九個地方

沈旭暉專欄


川普還未正式宣誓成為新一任美國總統,已經將國際地緣政治掀動得天翻地覆,接連提出美國要和加拿大合併、收購格陵蘭、奪回巴拿馬運河、將墨西哥灣更名為「美國灣」等等。然而種種貌似瘋狂的開價背後,其實蘊含重塑美國為世界領袖的大格局。雖然不少評論嘲笑這些瘋狂提案,但當我們將有關藍圖放入國際關係理論,卻不難發現其實都有一定合理性,只是過往數十年的規範,限制了一般政治家的國際想像而已。何況川普的建議每一個都不是自己原創,歷史上多少有所本。那麼根據同一思路,除了這些已經曝光的計劃, 美國還可以有其他想像嗎?如果我是川普,應該會認為以下九個地方,也可以被考慮作為「入美」的候選單位,這邊會逐一探討:

(一)北太平洋三島國: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馬紹爾群島、帛琉共和國

這三個北太平洋島國現在是聯合國會員國,但曾經長時間屬於美國領土, 直到美國和它們簽訂「自由聯合協定」(Compact of Free Association, CoFA ),才讓它們變相獨立。關於「自由聯繫邦」是否算是主權完全獨立的國家,我曾經有不少舊文探討過,有興趣可以查閱。簡單而言,國際社會曾經長期不肯定美國是否依然擁有三國的主權,因為美國依然以「島嶼事務辦公室」(Office of Insular Affairs )管理三地,就像它們簽訂CoFA 前一樣,也像管轄美屬薩摩亞一樣。根據CoFA,三國國民到美國可以自由工作,而美國依然負責三國的對外安全,這是非常特殊的安排。總之,沒有任何人會懷疑這三國根本是美國的保護國。

本來這樣模糊的獨立狀態,對雙方都是有利的:美國在國際社會可以多幾票,有些自己不方便直接做的事可以讓他人代勞(例如接收不受歡迎的拘留者),可以減低某些管治成本,同時又和太平洋原住民廣結善緣。但近年中國積極滲透太平洋,作為潛在干涉美國、澳洲後院的跳板,由於這些國家的人口稀少、天然資源卻非常豐富,領海甚大,早就是中國擴張勢力範圍的對象。只要這些國家有民主選舉,中國要影響內政就非常容易,近年通過種種手段「engage 」(收買)了不少太平洋島國領袖,成功令所羅門群島等國變天,也幾乎成功促成新喀里多尼亞脫離法國獨立。目前馬紹爾群島、帛琉依然是台灣邦交國,但中國勢力在島內已經無處不在。

對中國而言,如果可以令北太平洋三島國脫離美國勢力範圍,甚至自己和三國簽訂CoFA,那就是把美國趕離第二島鏈的槓桿。屆時中國在第一、第二島鏈群的軍事行動,只會更肆無忌憚,就連美國在太平洋的關島、夏威夷等的軍事基地,也會受到壓力。這些島國的政客實在太容易收買,但就算單以國家利益論,只要這些迷你小國繼續獨立,就是奇貨可居。近年三國不斷用中國牌作為籌碼,與美國加強討價還價,而根據民主程序,美國可以做的十分有限。川普也不用提出合併三國,只需要改變CoFA 的條款,名正言順將驅逐敵對勢力列為三國簽約的義務,已經足以解決很多問題。不過一勞永逸的,還是讓三國返回美國領土之列。

而地理上、文化上,三國與目前的美國自由邦北馬里亞納聯邦、以及關島, 都算是同文同種,如果合併成一個單位, 日後甚至獨立建州,也有可能。對三國國民而言,如果可以成為堂堂正正的美國人,也是一個身份的保障,何況他們的青壯公民早就集體走到美國工作了。如果中國部署多年的大計,可以被川普輕輕巧巧地解決,又有甚麼理由不坐言起行?


▲即將在1月20日就職的美國候任總統川普。(美聯社)

(二)琉球軍事基地

美國在第一島鏈的存在,一直以琉球群島為支點之一。二戰之後,美國長期直接軍事管轄琉球,更在島上獨立發行郵票,一度強化了琉球王國自古以來的身份認同,後來才在1972 年把沖繩交還給日本政府,這也是釣魚臺主權爭議的開端。今天一般人覺得沖繩作為日本「不可分割的部份」屬理所當然,但川普作為一位長者,對美國昔日的輝煌大版圖十分熟悉,肯定對美國統治琉球的歲月有深刻印象。不要看輕這種心理狀況:在川普兒時接觸的地圖,巴拿馬運河區、琉球群島、北太平洋三島國等等都是美國領地,有意識去恢復「故土」, 就不難理解了。

正因為釣魚臺問題的根源是「琉球返還」,中國近年已經擺明車馬支持琉球獨立運動,也開始動員官方學者論証沖繩「自古以來」都不是日本領土。對北京而言,如果琉球獨立,作為中國的附庸存在,除了釣魚臺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也可以把美國從第一島鏈趕走,而這是夢寐以求的事。美軍在沖繩的基地本來就不大受當地人歡迎,雖然提供了大量外匯和經濟誘因,但和民間的衝突還是時有發生。日本畢竟是民主國家,如果民意對美軍基地持續抗拒,政府起碼需要回應一下。但另一邊,川普又需要日本政府承擔更多美日同盟的責任,既要增加軍費、保護費,又要對美軍使用的基地減價,一來一回,就很容易出現期望落差,甚至讓中國乘虛而入。

這一系列問題,足以根本影響亞太/ 印太地區穩定;結構上,長遠而言,甚至可能比台海局勢更關鍵。以中共的作風,退一億步,就算佔領(「統一」) 了台灣,擴張也不會停止,沖繩/琉球必然是下一個目標。而在民主國家,及早抵抗的選項又真的有限,不過要是川普從最高角度源頭解決,卻可能瞬間豁然開朗。這不是要美國反過來支持親美的琉球人領導獨立運動,或要直接兼併沖繩諸島。美國曾經直接、長期管治琉球的事實,就像美國長期管治過巴拿馬運河區,已經提供了一個歷史理據, 讓美國需要捍衛自身利益時宣告「返回」。「返回」的理由 / 藉口可以是保護僑民,可以是保護本國利益,而最一勞永逸的方案,就是「永租」沖繩的美軍基地,而不用改變當地主權歸屬。如果一併「永租」距離台灣最近的與那國島,對台灣而言,就更理想。

這個模式,其實就是古巴的關達那摩美軍基地模式:美國在美西戰爭之後控制古巴,當時古巴是一個附庸國,就把關達那摩灣「永久」租借給美國。到了卡斯楚革命之後,依然尊重這條條約, 關達那摩基地才可以在9 /11 後被美軍用來虐囚。川普和日本的討價還價,如果以「阻斷」沖繩基地作為美國的保護費,開天殺價,無論日方落地還多少錢, 已經是無本生利。


▲紐埃總理塔格拉吉(Dalton Tagelagi,左)和帛琉總統惠恕仁(Surangel Whipps Jr. )在太平洋島嶼論壇期間交談。(美聯社)

(三)英屬印度洋領地

川普另一個值得考慮讓美國直接兼併的地方,本來不應該出現在清單上,完全是因為英國工黨政府倒行逆施,才變成一個無中生有需要處理的問題。這就是我們多次討論過的英屬印度洋領地(BIOT )。雖然英國工黨政府已經和模里西斯政府發表聯合公告,把 BIOT 主權「歸還」模里西斯,但因為模里西斯新政府反口提高叫價,令雙方依然未達成最終協議。對美國而言,BIOT 的美軍基地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可謂整個印太戰略的一大支點,再也找不到可以監控整個印度洋的其他理想據點,斷沒有放棄BIOT 基地的可能。這些,我們都談過很多次,那川普可以怎辦?

追本溯源,先看法律。1966 年,英國和美國簽訂協議,讓美國使用BIOT 主島迪戈加西亞島作為軍事基地,沒有提及收取任何費用(也就是免費),只是同年英國購買美國導彈時得到一次性折扣優惠而已。協議有效期50 年,並註明除非任何一方提出終止合作,否則會自動續期20 年,也就是到2036 年。換句話說,作為租客,美國對英國忽然將BIOT 的主權送給模里西斯,應是有發言權的。就像在現實商業世界,雖然有時候業主會連同租約出售自己的物業,租客也得向新業主繼續交租,但如果新業主的行為嚴重違反了當初舊業主和租客的租約,租客也可以追究。舉例,如果租客和舊業主的協議是租地方來經營高檔私人藝術館,新業主卻在附近經營一樓一,天天有性工作者在附近出現,租客如果不投訴,反而不尋常。美國從英國租用BIOT 時,協議明確寫明是用來做軍事基地。

如果模里西斯今年就成為新業主,而美國作為租戶的租約到2036 年才屆滿, 就算依舊不用付租金(這一點已經很大疑問),也可能被新業主的「經營」方向影響。如果模里西斯把美國的敵對勢力引入BIOT,就像上述案例,讓一樓一包圍租客的高檔藝術館,美國又怎能繼續依賴這個地方做軍事基地?所以川普其實有動機、有資格、有能力視這個「交易」為「惡意收購」。雖然美國只是租客,但有了這個定性,就可以視英國為毀約,因為英國並沒有盡力讓今天到2036 年的合約,履行符合美國軍事基地「國家安全」的條件。一方毀約,可以要求賠償,也可以乾脆 反建議一個新的「交易」,去解決一籃子問題。新的「交易」,自然是英國作為BIOT 的主權國,直接把BIOT 賣給美國。

日後模里西斯也好、迪戈加西亞島原住民也好,再要打官司、申索主權,就直接和川普打交道好了,英國也可以卸下這個包袱。美國也可以反過來,讓英國免費共用這基地,投桃報李,在英國利益角度,沒有不接受的餘地。如果川普真要認真起來,工黨首相施紀賢懂得回應嗎?


▲美國空軍的KC-135 加油機從日本沖繩的嘉手納基地起飛。(美聯社)

(四)加勒比海兩大屏障

川普提出收回巴拿馬運河,除了是為了要求巴拿馬政府對美國使用運河減價,也是擔心「敵對勢力」香港李嘉誠的長和系控制巴拿馬運河兩端的港口, 會成為中國滲透美國後院的切入點。但如果這是美國一旦打仗時的「國家安全」隱憂,單是收回巴拿馬運河,似乎並不足夠。在美國後院加勒比海,川普還有兩個地方可以一併考慮「併購」: 一個是巴哈馬群島。巴哈馬是一個獨立主權國家,雖然地緣政治的重要性不及巴拿馬,但也是美國門戶的重要看守人。巴哈馬距離美國東岸佛羅里達州的島嶼只有80 公里,絕對是游泳可以直接來回的距離。如果有敵對勢力通過巴哈馬監控美國,就是嚴峻的國安危機。

偏偏李嘉誠的長和系也是巴哈馬群島的金主,早在九十年代末期就開始大舉投資,特別是成為了戰略港口自由港貨櫃碼頭的最大單一股東,目前控制了全國大約2% 土地。由於不少日常物資都是通過巴哈馬運送到美國,美國在巴哈馬有不少安檢設施,也擔心各種違禁品會否從「中國香港人」控制的貨櫃碼頭偷運進入。要求巴哈馬把「中國香港」 勢力驅趕,否則要求巴哈馬加入美國成為第五十X 州,也很符合川普的思路。

另一個是英國的海外領地土克斯及開科斯群島(Turks & Caicos Islands )。我們曾經介紹過這個地方, 因為加拿大曾經有兼併這堆小島的計劃,而當地的唯一經濟產業就是空殼公司、走錢走私,成了不少特務間諜小說的背景場地。當地行英式法制,而通用美元,頗有舊香港「一國兩制」的影子。如果美國連加拿大也要合併,怎可能錯過這個加拿大在加勒比海的「準殖民地」?不要看輕這種貌似無足輕重的小島,美國接收過來,完全可以循環再用,來做自己的「白手套」。

川普對美國近代擴張歷史似乎很熟悉,應該知道今日的美屬維京群島(US Virgin Islands ),就是因為擔心被敵對勢力戰時滲透、影響鄰近的巴拿馬運河安全,百年前的美國政府才會從丹麥手中購買過來。他自然會問世人以下問題:根據同一道理,為甚麼今天就不可以再來一次?


▲貨輪正在加通湖等待通過巴拿馬運河。(美聯社)

(五)北極冷岸群島·南極洲

川普既然明白格陵蘭的戰略位置,理應對北極冰川融化後的地緣政治有一定了解。我們打開地圖,就會明白如果美國得到格陵蘭,斷沒有理由放棄另一個身份和格陵蘭很相似的北極地方:斯瓦爾巴,又名冷岸群島(Svalbard )。多年前,我曾經到這個地方,為某電視台拍攝過一集「深度遊」特輯,有關冷岸群島的獨特身份,可以重溫那時候寫的一批舊文。

簡單而言,Svalbard 的主權屬於挪威, 正如格陵蘭目前的主權屬於丹麥,但冷岸群島有一條國際條約確立它的特殊身份,世界各國都可以在島上進行商業活動,任何人都可以毋須簽證進入當地, 並且有權無限期居留和工作,唯一不能在當地死亡,因為遺體不可能腐化。挪威在島上的主權相對有限,這樣的安排是因為北極的資源理應屬於全人類,只是行政方便的原因,各國才同意附近的挪威進行有限度管治而已。

換句話說,冷岸群島可能比格陵蘭更容易被某些大國滲透。而且這不是假設, 而是曾經出現過的客觀現實。冷戰期間, 蘇聯就曾經在冷岸群島建立了自己的基地,有蘇聯人在島上工作、「科研」。如果真正打仗,隨時可以通過這裏的根據地,攻入附近各國(包括美國在內) 的北極圈領土。百年來,不少美國人提出過收購格陵蘭,同時也考慮過冷岸群島,川普應該不會不知。最後,如果北極圈是明日的地緣政治熱點,南極圈也不會是例外。

自從南極洲被發現,世界各大國、甚至是中小型國家紛紛插旗,各自宣稱根據國際法的「先佔原則」,應該擁有南極洲的部份主權。一輪口水戰之後,最終各國簽訂;了《南極條約》達成共識,「凍結」各國的主權申索、共同在南極洲進行「科研探測」。但所謂「凍結」,自然不等於各國「放棄」在南極洲各自聲稱擁有的主權,就差在誰打響第一槍,這條《南極條約》就隨時名存實亡。當今世上,又有誰比川普更似會撕毀《南極條約》、從而正式合併部份南極領地的人?

※ 作者為臺灣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約聘副教授、臺港國際研究中心副主任 閱讀完整內容
新新聞2025/2月 第1977-1978期

本文摘錄自‎

格陵蘭、巴拿馬運河… 川普還可能「併購」的九個地方

新新聞

2025/2月 第1977-197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