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差別關稅戰 台股將如何拆解未爆彈?


美國總統川普手握對等關稅的金融核彈按鈕,讓股市投資人提心吊膽,不過從半導體到製造業,許多企業界早就開始調整應對,無差別的關稅殺戮即將到來!

文 ● 吳旻蓁

自一月二十日美國總統川普上任至今動作頻頻,已簽署超過八○項行政命令,創下史上最快、最多的紀錄;其中,又以一系列的「關稅」措施最受市場矚目,緊緊牽動著全球資本市場的神經。川普首波宣布自二月四日起對墨西哥 、加拿大及中國的進口商品徵收關稅,目前已實施為對中國加徵的十%關稅,至於墨西哥與加拿大全面課徵二五%關稅則延期三○天。


▲川普祭出對等關稅,各國政府及企業嚴陣以待 達志

對等關稅最快四月上路

而二月十三日川普簽署了「公平互惠計畫」備忘錄,要求制定一項全面計畫,以恢復美國貿易關係的公平性並打擊非互惠貿易,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表示,政府將逐一檢視每個受影響的國家,並表示有關該問題的研究和相關計畫將在四月一日之前完成,「對等關稅」最快四月二日就可以實施。

根據備忘錄指出,美國長年遭到貿易夥伴,包含敵人和朋友的不公平對待。川普在Truth Social發文解釋「對等」,即任何國家對美國收費,美國也會對他們收費,不會收更多,也不會收較少。川普已指示美國商務部、貿易代表署(USTR)與財政部、國土安全部合作,重新計算各國針對美國商品的關稅,並以產品為單位調整美國的進口關稅。另外,任何非關稅壁壘也會納入考量,包括增值稅(VAT)、補貼、匯率操縱、法規限制等不公平行為。

去年美國有一.二兆美元的貨品貿易逆差,故這項政策的目的是確保美國在貿易關係中獲得公平待遇,川普認為對等關稅是確保公平貿易的唯一方法,並希望藉此重建美國工業基礎,促進長期經濟成長,同時降低對外國進口的依賴。對等關稅計畫規模龐大,涉及超過一七○○○個進口商品分類,涵蓋美國與一八六個擁有最惠國待遇的貿易夥伴。

而既然是要「以牙還牙」,美國與其他貿易夥伴的相互關稅差異將是重點。法人指出,據WT O公布的美國及其十五大貿易夥伴實施的最惠國關稅稅率作為比較基準,二二年印度、南韓、巴西、越南、墨西哥、加拿大、英國、中國、歐盟的最惠國貿易加權關稅稅率均高於美國,其中印度的加權平均關稅高達十二%、南韓八.四%、巴西六.七%、越南五.一%,均明顯高於美國的二.二%。而台灣和日本的加權平均稅率低於美國,但簡單平均關稅稅率高於美國,其中台灣為六.五%,高於美國的三.三%。

全球貿易局勢面臨重塑

目前白宮雖尚未指名可能遭「對等關稅」瞄準的國家,但對美貿易順差龐大的國家顯然首當其衝,像是在白宮發布的新聞稿裡特別點名印度、巴西、歐盟,課徵比美國更高的關稅,因而導致貿易逆差。另外,這也意味一些新興國家如巴西、阿根廷、印度、越南和其他東南亞國家以及非洲國家都可能受影響,因為這些國家對美國產品如農業商品和汽車等課徵相當高的關稅。

川普對關稅的執著或許其來有自,畢竟對他來說,貿易夥伴不給予美國對等互惠待遇的例子可以說不勝枚舉,像是美國對農產品實施最惠國的關稅平均為五%,但印度的平均適用最惠國關稅為三九%;另,印度對美國摩托車徵收一○○%關稅,而美國僅對印度摩托車徵收二.四%關稅。另一個例子,也是川普相當在意的,就是歐盟對美國進口汽車課徵十%關稅,而美國僅對歐洲進口汽車徵收二.五%關稅。再者,巴西對美國乙醇徵收十八%關稅,而美國僅對巴西乙醇徵收二.五%,以至於去年,美國從巴西進口了價值超過兩億美元的乙醇,反觀美國向巴西出口的乙醇僅五二○○萬美元。

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將可能大幅改變全球貿易格局,對美國主要貿易夥伴如歐盟、日本、韓國、印度等形成壓力,然而,也因為實施難度高,因此到目前為止,金融市場仍大致將川普課關稅的舉動視之為「談判工具」,內資法人認為,川普真正想要的對等關稅應該不是對所有產品全面性課徵同一關稅,目標可能著重對半導體、汽車和藥品等「關鍵進口產品」徵收關稅。



晶片關稅擬為二五%

對此,雖然二月十八日川普沒有實際啟動晶片關稅,而是預計於四月二日實施,讓市場的緊張情緒暫時獲得緩解,但川普仍提及了晶片的關稅擬為二五%,且稅率會在一年內大幅提升;市場認為這段時間可能也是為了讓各國有時間向川普「輸誠」,像是不只墨西哥、加拿大願意坐下來好好談,日本首相和印度總理亦都主動訪美,並提出增加進口美國產品、增加對美投資或增強合作等,以避免成為被針對的對象。但是在政策尚未確定以前,對於相關業者以及投資人來說,晶片關稅這個議題仍是個未爆彈。

台灣因有台積電(2330)及強勁的半導體供應鏈,因此難逃被針對,川普也已數次公開指名台灣搶走美國半導體生意、偷走美國半導體產業,然究竟台灣衝擊會有多大?目前法人普遍認為影響應不至太大,以台積電來看,目前公司訂單滿載,尤其在AI浪潮下,高階晶片供不應求,且台積電產品不具替代效果,在DeepSeek橫空出世讓AI由雲到端的普及加速下,台積電反將成為受惠者。

再者,台積電屬於中間財供應商,其被課徵的關稅成本最終可以轉嫁給下游客戶如蘋果、輝達等,而這亦將進一步推高美國進口商的成本,最終轉嫁給消費者、傷害到消費者利益,並進而加劇通膨壓力。故也有專家表示,若美國若對台灣半導體課徵高關稅,則反而可能重創美國本土科技業,甚至有機會導致業者受成本衝擊而外移。

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也發布報告表示,以關稅來說,台積電每年出口美國晶片的金額低於其單月營收,且能將關稅成本轉嫁給客戶,故可忽視關稅影響;但這不代表台積電能用「接受關稅」的方式來回應川普發言,因為川普仍有諸多手段能逼台積電上談判桌。此外,郭明錤認為,談判關鍵應聚焦川普的目標和台積電的底限,其指出,川普的目標是在任期內強化美國的先進製程製造能力,盡快看到成果,而台積電的底限是確保製造knowhow與研發活動留在台灣,雙方須在「美國本土製造」與「台灣技術根留」的落差之間找到共識。

由此來看,這或許只是動盪一年的開始而已,隨著川普重啟貿易戰,加速供應鏈重組與區域化,二五年台灣產業會受到多大衝擊?在機遇與風險並存下,今年資本市場操作難度應不會小,考驗投資人應對能力。 閱讀完整內容
先探投資週刊 2025/2月 第2340期

本文摘錄自‎

無差別關稅戰 台股將如何拆解未爆彈?

先探投資週刊

2025/2月 第234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