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52億拿6%股權 張榮華入主大同內幕

四大股東早已不同心 王光祥「心好累」


過去聯手對抗林郭文艷、成功入主大同的「四大股東」,曾被視為大同救世主,但隨著股權洗牌,利益衝突也浮上枱面,新董事長張榮華上台將如何整頓,外界都在看。

撰文‧梁任瑋

王光祥閃辭大同公司董座,轉任會長,改由原本與機電產業毫無關聯的三立電視董事長張榮華接手,他為何要大動作投資大同王張交棒」背後動機為何?引發資本市場高度關注。

時間拉回今年六月,這場人事大戲早已悄悄上演。根據公告,張榮華以三立多家轉投資公司(見附表)名義,在短短一個多月內斥資五十二.八五億元,狂掃超過十三萬張大同股票,一舉拿下六.○七%股權,成功叩關大同董事會。

王光祥也證實,三立入主大同的股票有部分從市場收購,部分則透過盤後交易,從他手中取得。原來,雙方幾經磋商,對經營權轉換已有一定程度的默契。

「大股東不同心,王董『心好累』,是他想要退居幕後的原因之一。」知情人士透露,外傳王光祥因為財務壓力大,需要賣股套現的說法不盡正確,畢竟以他先前的持股比重,今年光靠大同配息也有十億元入帳。


▲8月19日,大同高層人事大地震,王光祥(左)辭去董事長一職,轉任會長,將由新任董事長張榮華(中)與總經理沈柏延(右)共同帶領公司。大同提供

大股東失和導火線
王光祥用精英資金護盤大同


原本今年一月起,大同實施庫藏股,股價照理應呈現上漲走勢,卻出現不尋常下跌,深究之後才發現,竟是部分大股東不但陸續出售手上持股,甚至還聯手放空所致,股價更從四十八、九元被打到四十二、三元,「大股東之間沒有道義」是讓王光祥興起不如歸去念頭的關鍵。

事實上,遠在張榮華入主之前,大同的四大股東王光祥、鄭文逸、蔣東濬、吳振隆持股相去不遠,其中,王光祥約持有十三%到十四%,鄭文逸與吳振隆則大約各占一○%,大同子公司精英電腦前董事長蔣東濬則持有九%。也因此,除了鄭文逸因官司纏身,未親自涉入營運,其他三人各擁地盤。

譬如,蔣東濬嫻熟科技,他便安插自家人馬進駐精英;王光祥對土地開發、建設有興趣,負責主掌大同資產;而吳振隆則看管本業、綠能產業。

豈料,去年七月鄭文逸因內線交易罪入監服刑,大同集團權力結構開始失衡,內部紛擾也因此公開化。

導火線應該是去年一月,王光祥動用精英超過四十億元買進大同,平均每股均價四十七.七八元。由於精英營運並不理想,王光祥卻用精英資金為大同護盤,背後目的無非是希望透過維持大同股價,讓個人的大同股票質押維持率不致下跌,因此引發其他大股東質疑。

對已入股大同好幾年的蔣東濬而言,開始重新思考投資大同的長期效益,才決定獲利了結出清持股,以大賺出場,與此同時,吳振隆亦開始減持股票。

眼見股東之間的信任基盤開始崩解,王光祥又面臨股票質押壓力,開始有了尋找新資金進駐的想法,最後透過中間人牽線,找上三立集團的張榮華。

媒體大亨雄心壯志
張榮華打「土地投資」算盤


據消息人士透露,王光祥是以開發大同總部計畫來吸引張榮華。

照理,張榮華與大同毫無淵源,他的名字出線,關鍵居然是林郭文艷。

原來,在王光祥還是市場派,與林郭的股權爭奪戰打得火熱之際,林郭將大同土地與大同大學部分土地持份交叉互持,導致大同總部開發困難。

而張榮華卻在當年雙方打仗期間,曾經對林郭伸出援手,消息人士表示,大同總部想開發,是必須要林郭配合,張榮華出面,為土地解套帶來一線希望。

另一方面,「張榮華在了解未來有機會和大同大學合作,搶進台北市最精華的土地大同總部,決定進場挺王董。」知情人士透露。

「王光祥強調他並沒有要退出大同,只是減持股票而已。」王光祥友人透露,他雖然升任會長,但仍握有十八萬張大同股票,且繼續擔任大同董事,可在董事會維持一定的聲量及分量,如同黃茂雄在東元集團扮演的精神領袖角色。

對張榮華來說,大同目前股價相對低,雖無法跟鄭文逸早期以十幾、二十元的買股成本相比,但吳振隆的持股曾以五十多元高價入股,相對之下,張榮華主要成本落在三十幾元,未來仍有獲利空間。

「張榮華看茂德機構總裁張高祥從房地產起家後,多角化投資這麼好,讓他有雄心壯志再造(創辦人)林挺生的大同光芒!」知情人士說。

以張榮華近年在不動產的布局來看,投資大同其實也不令人意外。從買下埔心牧場、頑皮世界動物園,以及台東美麗灣渡假村等土地,在在顯現出他對資產活化的高度興趣。而以大同在全台擁有的眾多精華地段,包括總部大樓、中和及基隆等處,都是他眼中必然可以創造更高價值的資產。

這幾年三立集團的版圖不斷擴張,除了土地資產開發,在綠能產業也積極布局。張榮華與高雄建商「三地開發」創辦人鍾嘉村關係密切,他以個人及三立電視身分早已插旗三地開發旗下的三地能源;甚至,三立轉投資的盧米埃電影,今年二月也參與經營儲能電池模組上櫃公司天宇的私募認購,持股約三.五萬張,持股三一.六%。據了解,為了入主大同,他也專程向知名股市操盤大戶請益。


▲三立集團近年也積極投資綠能產業,成為三地開發創辦人鍾嘉村旗下北基國際與三地能源的重要股東。攝影組

大同董事會「門神」多
非專業經理人治理的沉痾


自從大同變天以來,高層人事變動不歇,前後換了七位總經理、四位董事長,凸顯出公司治理的深層問題。「這些入主大同的股東,都不是為了永續經營本業而來。」業界人士直言。

張榮華的到來,是否能改變大同的困境?有兩大挑戰迫在眉睫。第一,是工程會停權問題,儘管停權是前朝林郭文艷所致,但大同電力事業約一半的業務來自台電標案,停權三年對本業打擊甚巨。第二,則是中國華映官司,華映在中國的審判已進入二審階段,判決結果可能對大同產生潛在影響。在兩岸關係緊繃的當下,新任董事長如何解決燙手山芋,值得關注。

若拿同樣傳統老企業東元來比,在變天後,其董事會成員穩定,且至少都對馬達和機電產業有所了解。反觀大同董事會,不乏不懂本業或新事業的「門神」董事,專業性有待提升。

大同公司的問題,向來不在於缺乏土地或現金,而是缺乏一個真正專注於本業、能夠帶領公司永續發展的專業團隊。張榮華入主,或許能暫時穩定大股東之間的紛爭,但若無法根本解決公司治理的問題,大同的經營權,恐怕在明年全面改選之際,又將起風生變。 閱讀完整內容
今周刊2025/8月 第1497期

本文摘錄自‎

砸52億拿6%股權 張榮華入主大同內幕

今周刊

2025/8月 第14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