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過熱了嗎?2題材、2風險不買貴選股指南

AI股帶動長多!


文●陳慶徽

在經歷美國對台灣課徵高於日韓的關稅門檻,以及新台幣升值幅度居亞洲之冠的雙重壓力下,八月台股加權指數再寫下新高紀錄,自四月川普關稅解放日至今,大盤漲幅超過兩成,在數道逆風下創高,也令投資人開始懷疑:台股過熱了嗎?

但先看數據,七月台股整體合併營收達到四兆零七百億元,也同樣寫下歷史新高,背後的關鍵字,仍是AI。

再攤開鴻海第二季的財報,營收、稅後淨利都改寫歷年同期新高,根據公司給出的未來指引,在第三季,由該公司出貨的AI伺服器機櫃量,將季增三○○%,預期公司的相關營收在下半年兩季將會「強勁成長」。

做為僅次於台積電、台股市值排行第二的大盤權值股代表, 鴻海繳出歷史性的成績單,是台股未來接續看漲的強心針(見本頁圖)。


台股多頭走勢有望持續
9月過熱個股難免回檔震盪


「未來兩到三年,我覺得台股持續(保持)多頭的機率,是遠高於突然出現大幅度景氣衰退(的情境)。」群益長安基金經理人陳朝政直言,若把未來AI相關潛在的市場規模納入計算,他認為此時的台股即使寫下了新高,但未來仍會繼續向上攀升。

安聯台灣大壩基金經理人蕭惠中分析,從輝達相關供應鏈來觀察,下半年AI伺服器的出貨才會真正進入旺季,這些都會成為支撐台股到年底續旺的底氣。

即使台股在八月十八日收盤創高後,出現連續兩天的回檔,群益投顧董事長蔡明彥仍認為,整體來看,在AI題材持續發酵的背景下,台股的多頭格局仍會繼續維持,技術面上,短線出現回檔,都比較像是漲多的正常回調修正。

富邦投信研究部主管高晧欣補充,台股由於短線的創高,在九月可能會出現更多震盪,熱度過高的個股,可能會出現比較大的回測,但整體來看,大部分的股價修正,應會落在三%至五%之間。

雖然AI長多的大趨勢持續存在,但相關個股也都陸續開始反映未來的成長利多,此時的投資人該如何聰明的布局或加碼,才不會看對了趨勢,但買錯了價格?


▲台股靠著AI題材不斷創高,雖然趨勢有望延續,但投資人仍須做好分散配置,提防持股過於集中的風險。聯合報系

布局AI股2大原則:
AI伺服器升級、選龍頭廠商


商周綜合採訪了數位分析師與投信經理人,整理出兩大原則:首先,是抓緊AI伺服器中的規格升級與產品世代交替題材,其次,則是挑選該領域中的龍頭代表廠商。

蕭惠中點出,像是隨著產品升級,製程與所需材料不斷複雜化的銅箔基板(CCL)、印刷電路板(PCB),抑或像是電力需求越來越高的電源設備,都是在整個AI伺服器產品線中,持續具備技術迭代需求的零組件。

舉例來說,全球CCL龍頭台光電,就是有切入這波AI伺服器的重要供應商之一。

根據元大投顧報告指出,台光電的產品市占率,在眾多AI伺服器產品中保持領先優勢,今年伺服器業務的營收年成長率,可望上看七○%。

以銅箔基板來說,銅箔廠金居,也在這波AI熱潮下受到投資人追捧,三個月內股價上漲超過二五○%,熱度可見一斑。凱基投信副投資長歐陽渭棠提醒,近期CCL與PCB等電路板族群整群股價都同步走高,對於投資人來說,這也是個要提防的警訊。

他指出,投資人在挑選個股時,仍要回到基本面,判斷該公司是否有切入AI伺服器產品線,以及在AI伺服器產品規格升級的過程中,這些零組件廠,是否有議價能力,能真正受惠於漲價題材。

又例如,在伺服器散熱題材上,產品開始從氣冷進入水冷,散熱廠奇鋐就是受惠者之一。元大投顧報告指出,同時切入輝達與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的自研晶片(ASIC)伺服器商機的奇鋐,營收也會受惠於鴻海、廣達、緯創等組裝廠下半年的出貨升溫而有所表現。

在伺服器電源需求面,隨著AI伺服器所需要的電源逐代提升,電源提供成為一大顯學。不管是台達電與光寶科,這兩大電源廠皆指出,今年伺服器業務營收將超越去年。

以同時坐擁AI電源與散熱兩大產品線的台達電為例,根據凱基投顧報告預測,該公司資料中心相關的營收占比將由二四年的三○%,在二五年提升至四一%。

這家過去股價變化相對平穩的台股權值股,自五月底至今,受惠於AI伺服器的產業趨勢,也寫下了超過八五%的股價漲幅。

除了主要電源供應器外,另一大AI伺服器電源相關需求,是備用電池模組(BBU),它能在伺服器瞬間斷電時,提供系統緊急的電力支援防止硬體的損壞與資料遺失,成為了今年AI伺服器供應鏈的關鍵零組件之一。

凱基投顧報告點出,台灣主要的BBU供應商包括AESKY 、順達與新盛力,在二五年的相關營收都有望翻倍成長,亦是布局AI伺服器電源題材可觀察的族群。

陳朝政觀察,在AI伺服器主題中,雖然可以看到越來越多廠商加入供應鏈,但各零組件項目的龍頭廠商,在所擅長的領域市占率,大多都會持續保持優勢,因此,建議投資人布局時可優先考慮龍頭業者。高晧欣則建議,由於AI趨勢將持續發酵,在投資時點上,投資人不妨選擇指標公司股價拉回時再布局。

不過,儘管長期趨勢明確,但在中短期,唯一要注意的就是產品交付遞延,以及指標雲端業者下調資本支出的風險。一位不具名本土投信經理人便指出,投資人應持續追蹤未來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的資本支出成長率,若該數字開始下滑,那麼對於負責組裝的鴻海、廣達與緯創等公司來說,將是一個使股價回落的隱患。


台積擴廠、塑化可列衛星股
短期宜避開蘋果、消費族群


也因此,除了核心配置AI類股以外,展望未來,投資人應逐步找尋其他的機會, 來避免持股集中風險。其一,就是營收預期也相對穩定的台積電美國擴廠概念股。

在台積電今年三月宣布要擴大美國投資後,該公司在美國總投資額上看新台幣五兆元。前述本土經理人直言,往明年看,台積電在美的擴廠進程,已是相對明確,隨同赴美的相關公司, 有望持續受惠。廠務工程代表帆宣、漢唐,以及耗材廠家登、中砂等公司,都是投資人可持續注意,做為衛星配置的對象。

其二,則是產業迎來轉機的類股。

近一個月, 台塑集團如台塑、台塑化股價反彈超過一成,旗下有PCB業務的南亞,同期漲幅甚至來到四成,背後的原因,除了塑化產業股價普遍早已落底外,也與產業大環境變化有關。

中國官方今年啟動 「反內捲」運動,整頓特定產業的過剩產能,外界預計這有助於塑化產業的供需平衡,而直接受惠者,就是如台塑集團等塑化類股。蔡明彥直言,由於原本股價就低,對於該族群來說,要再往下跌的空間不大,如今迎來轉機,就成為市場資金押注有望反彈的族群。

時序進入九月,蘋果新品即將發布,不過,由於外界預期新款iPhone不具備重大更新,市場並不期待蘋概股的利多,建議投資人暫時可保守看待。

不只是消費性電子,在關稅的影響下,普遍預期中短期大眾消費動能都會受到影響,這意味,包含像是紡織、製鞋、自行車這些仰賴終端市場消費的類股,是此時投資人暫時可避開的標的。

雖然短期來看,台股已來到相對高點,但長期AI趨勢仍明確,投資者仍可聚焦基本面與抓緊龍頭廠商,同時做好分散配置, 掌握台股成長機會。 閱讀完整內容
商業周刊 2025/8月 第1972期

本文摘錄自‎

台股過熱了嗎?2題材、2風險不買貴選股指南

商業周刊

2025/8月 第197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