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領人才需求逐年攀升,每月平均超過3,500個職缺,六年來成長五倍,且工作內容並非專屬理工科系,多達47%的招聘條件「不限科系」,以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和製造業需求最多。 文/陳亦偉(中央社編譯組長) 「綠領」(Green Collar)人才因全球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而成為當前職場新星,諸如城市種植者、綠色設計師、ESG總監等,與環保、永續相關的新職務紛紛出籠,有些甚至不用大學文憑,就能在美國取得8萬美元(約新台幣266萬元)年收入。國際能源總署(IEA)評估到2030年可增加約3,000萬個綠能就業機會,在全球招聘速度快過人才養成的趨勢中,綠領市場供不應求。

▲淨零碳排浪潮下,綠領新興職務如永續管理師、碳盤查等工作數量持續成長。(Urbanscape/Shutterstock.com)
企業搶才祭出百萬年薪 文組生也能圓綠領夢 綠領指的是從事綠色工作的專業人員。廣義而言,各產業裡擁有環境永續和綠色經濟相應技能者,皆可稱為綠領人才。 環境部與104人力銀行合作完成「綠領人才就業趨勢報告」,2024年12月發布首份報告指出,2024年有七成綠領職缺,月薪起薪中位數來到新台幣4萬元,比整體職缺的3.7萬元高出8%;六年來綠領職缺月薪起薪中位數成長14.3%,增幅高於整體職缺的8.8%。年薪新台幣220萬到300萬元的綠領新貴職涯,鍍金關鍵字包括:環境專業證照、跨領域、半導體、光電、主管、外派、外商公司等。 104人力銀行去年指出,綠領人才需求逐年攀升,每月平均超過3,500個職缺,六年來成長五倍,且工作內容並非專屬理工科系,多達47%的招聘條件標明「不限科系」,需求方面以電子資訊、軟體、半導體以及一般製造業最多。當時104人資長鍾文雄表示,有八種綠領工作崛起,包括城市種植者、永續管理師、廢棄物管理/綠色設計師、生態學家、綠色建築師、太陽能電池技術員/太陽能顧問、風力發電技術員、環境健康與安全專家。 1111人力銀行在盤點2024年10大亮點工作時,將永續管理師與碳排管理師分別列出。前者按產業來分,薪資可比同職等的同事高出10%到20%,特別是身處金融、製造業,更可挑戰百萬年薪;後者協助擬定減碳策略、甚至進行碳權交易者,待遇範圍落在月薪4萬至8萬元。
風電光電夯職缺上千萬 招聘速度快過人才養成 國際能源總署在2023年更新版的「淨零路徑圖」(Net Zero Roadmap)報告裡指出,若按全球要在2050年達標淨零排放的期程,從現在起到2030年間意味著能源領域就業需快速轉型,清潔能源領域的職場需求增速,會遠超過化石燃料領域的職場萎縮速度。 這份報告稱目前約有6,500萬人在能源或相關重要領域(例如汽車製造)就業,當中一半的工作已靠向清潔能源。報告評估到2030年時,將新增3,000萬個清潔能源職缺,同時有近1,300萬個化石燃料相關職位消失。代表每失去一個化石燃料相關工作,就會創造出約兩個清潔能源職缺。 其中又以低碳排發電的就業成長最為強勁。按照2050年達標淨零排放的期程,太陽能光電、風力發電到2030年會各增加約300萬個職缺,屆時兩者就業人數合計達1,150萬。 領英(LinkedIn)「2023年全球綠色技能報告」(Global Green Skills Report 2023)評估,目前職場平均對綠色技能的要求,比2015年增加24%,而綠色職位的成長速度更是綠領人才養成速度的兩倍,意即當前市場是資方普遍缺乏具備綠色轉型所需技能的職工。

▲政府近年積極推動離岸風電,人才培育需求將明顯增加。(台電提供)
綠領光環不是人人受惠 專業門檻牽動薪資高低 《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引述美國能源部(DOE)表示,2022年美國創造超過11萬4,000個清潔能源就業機會,增幅超過整體經濟和整體能源產業的就業成長。美國能源部列舉的「綠色工作」(green job)實例包括製造電動車的工人、安裝太陽能光電陣列和充電基礎設施的承包商、設計碳捕集與封存(CCS)方案的科學家,以及改善電網和提高能源效率的工程師等。 耶魯大學環境學院經濟系教授吉爾林翰(Kenneth Gillingham)說,一如許多政策制定者所設想,朝向清潔經濟過渡,將涉及大量基礎設施建造,相關職場招聘肯定有所增加,但當前的勞動市場尚未準備對綠領人才擴大供應。不過好消息是並非所有綠能領域都非得具有特定綠色技能,「許多傳統經濟角色可輕易銜接到綠色工作,例如建築、電力和工程方面」。 吉爾林翰舉例,像燃煤電廠工人可接受培訓,轉為運作再生能源農場、營運電動車充電網絡等。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也引述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一份報告指出,「綠色工作」如碳權交易員等,技能水準要求高,待遇也較佳;但技能要求較低的職務,像回收業或貨運業則不然。此外,工作機會轉移別處可能重創一些社區;綠能產業工會化程度低,也是顧慮。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綠色浪潮下的工作革命 用綠色技能翻轉薪未來
全球中央
2025/5月 第252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