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稀土談判遭鎖喉 五角大廈入主礦場

稀土磁鐵生產不是高新科技,但需要完整產業技術、人才與經驗。華府明白,未來數年間不可能獨自產出國防、汽車與科技等重要產業所需的稀土磁鐵量。

文/廖漢原(中央社駐紐約記者)

北京熟悉全球國防工業人士常說,沒有稀土磁鐵(Rare Earth Magnet),美軍的F-35戰機難以升空,維吉尼亞級(Virginia Class)潛艦也無法成軍。這些評論不是空穴來風,一架F-35需要約920磅(417公斤)高級稀土,維吉尼亞級潛艦為9,200磅。


▲精密國防科技產品少不了稀土磁鐵。圖為維吉尼亞級快速攻擊潛艦明尼蘇達號(Virginiaclass fast-attack submarine USS Minnesota)。(美聯社)

美國境內坐擁稀土礦藏
但欠缺精煉技術產業鏈


細分這些攸關精密國防科技的稀有物質,以F-35為例,從匿蹤技術到感測器、推進系統與航電設備都少不了稀土磁鐵。表面塗層與光學系統需要鑭(La)和鈰(Ce),關鍵的吸波材料與感測器少不了釓(Gd),戰機服役期間需要不斷補充塗料,否則F-35匿蹤能力將大幅降低。

美國境內不缺稀土礦藏,也有具經驗的業者。但1990年代中期以後,美國製造業欠缺競爭力,最後一家稀土業者2000年後也關廠。

2010年,中國對日本首度祭出稀土禁令,五角大廈已感受到迫切性,計劃投入資源重起爐灶;不過十多年來,從開採、分離、精煉皆欠缺成熟技術與完整產業鏈,成果為零,美國的稀土礦至今還是需要運至中國精煉。

另一方面,中國視利潤微薄的稀土為關鍵產業,從海外礦源到國內外產銷一條龍式經營,控制市場價格,他國業者難以競爭,如今全球九成的高級稀土磁鐵成品來自於中國。

美中互掐晶片與稀土
貿易談判桌不輕易鬆口


美國總統川普4月初拋出154%超高關稅逼中國上貿易談判桌,北京同樣提高對美關稅,附帶強化稀土輸出禁令;當美國車廠稀土儲備將用盡之際,中國願意部分鬆綁,不過關鍵精密軍備稀土輸出核准仍須嚴密審批,川普8月底再度喊出對中徵收200%關稅。

美方相信中國需要晶片與技術,代表團只要上談判桌一切好談。但情況未如預料,第二輪關稅談判暫解三大車廠稀土荒,但國防工業咽喉仍被掐住。

美國幕僚在5月中第一次日內瓦談判雙方同意的框架即發現稀土問題未解,中方同意事項中留有但書,美國汽車工業所需的稀土磁鐵因出口審查緩慢,並未在談判後到貨,歐洲業者同樣面臨稀土短缺危機。

美中貿易談判團隊6月於倫敦二度碰頭。美方只有一項人盡皆知的任務─確認中方停止對美稀土出口管制;中方顯然已放棄關稅再下一城的打算,視美方是否鬆綁晶片與科技封鎖。

未因川普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通話就解決兩國稀土與晶片爭拗,兩天談判,中方僅恢復非軍事與敏感項目─商業用途的稀土出口六個月,美方也不輕易就放鬆晶片管制亮牌。

7月第三輪斯德哥爾摩談判中,美方仍視稀土為核心,官員表示有信心見到稀土正常輸入;但川普再度於中國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前往華盛頓前提高聲量,顯示結果未必如此。

回顧2018年川普首任期間啟動美中貿易戰,雙方都未逼至掐喉嚨的難堪階段;而如今,習近平視與川普舉行峰會為重大政治挑戰。


▲美國稀土材料公司MP Materials在Mountain Pass啟動中游分離與精煉作業。如今五角大廈是這家公司最大股東。(擷自MP Materials官網)

不被中國掐脖子 
美需加速重建稀土產業


高階運算與圖像處理晶片猶如美國手中巨鑽,全球爭搶輝達(NVIDIA)、超微(AMD)晶片與人工智慧(AI)伺服器,致力發展AI的中國更不可缺,美國不可能放手。諷刺的是,全球稀土產業規模僅有60億美元,難與市值超過4兆美元的輝達比擬,如今卻是北京在國際爭執中的鎖喉手。

五角大廈7月向擁有加州Mountain Pass稀土礦的美國公司MP Materials投資4億美元,成為最大股東,致力發展稀土。原本持有Mountain Pass的加拿大業者曾在2015年宣布破產,如今是美國唯一以稀土生產為主業的上市公司,顯示美國不依賴中國稀土的目標已起步,但初期不具市場規模。

稀土磁鐵生產不是高新科技,但需要完整產業技術、人才與經驗。華府明白,未來數年間不可能獨自產出國防、汽車與科技等重要產業所需的稀土磁鐵量,短期仍須低調面對北京,同時下定決心重建國際生產鏈。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關鍵礦產安全項目主任巴斯卡蘭(Gracelin Baskaran)7月發表的「發展區域稀土處理中心」報告指出,在戰略地點設立稀土工業中游精煉中心,可降低運輸與提煉成本,協助礦業與先進製造業合作,創造必要的產業規模。

美國已認清國防與汽車工業是安全與經濟命脈,確保稀土磁鐵供應為國家安全核心。巴斯卡蘭指出,現在不採取行動,美中稀土生產力差距只會擴大,危及關鍵技術、產業與國家利益。 閱讀完整內容
全球中央2025/10月 第202期

本文摘錄自‎

美中稀土談判遭鎖喉 五角大廈入主礦場

全球中央

2025/10月 第2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