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發行「新台幣穩定幣」?

美元穩定幣市占率達9成,台幣穩定幣有無發行與使用空間?台灣銀行界正在腦力激盪。

劉書甯


隨著虛擬資產法已送入政院審議,穩定幣在台灣落地也進入倒數計時,並且成為許多金融機構相繼投入研究的熱門議題,那麼,穩定幣在台灣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可以採取何種模式發行穩定幣?未來接受度最高的族群和使用的場域空間範圍又有多廣呢?

台新金控首席經濟學家李鎮宇分析,台灣金融業長期以出口導向的製造業為核心客戶,而這些客戶正面臨國際供應鏈重組與跨境資金流的壓力,此時穩定幣可說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結算方式,尤其對中小企業跨境收付款最有吸引力,若台灣的銀行、金控與支付業者能提早切入,結合自身熟悉的貿易融資與外匯結算服務,將能在「區域跨境清算」的鏈上新秩序裡站穩腳步。

玉山銀行指出,若依照現行的穩定幣應用範疇,USDT和USDC在穩定幣已有近9成的市占,後來進場的穩定幣若無特殊應用場景,將難有發展空間。倘若未來穩定幣在全球的應用越來越普及,台灣境內的穩定幣需求者若將法幣兌換為美元穩定幣,並於公鏈上自行保管或存放於境外交易所,等同於境內資金向境外移轉。倘若不加以監理規範,從「貨幣主權」觀點來看,這會削弱台灣貨幣政策的有效性,也會造成資產流失,甚至包括存款流失。

對此,也有銀行業者呼應使用穩定幣付款對中小企業出口貨款收付的貢獻。一位公股銀行主管指出,中小企業的出口貨款若用穩定幣支付:「收到錢的速度會快一個星期以上!」倘若走傳統的SWIFT結算系統,以中東為例,先把錢打到紐約,紐約再把錢轉到歐洲,再轉到中東,要收4次手續費,倘若付款及收款的廠商直接用泰達幣,就可以省去這些程序,更提高出口商使用穩定幣交易的意願。

另一家民營大型銀行的主管則對今年4、5月的台幣大幅升值表示,很多中小企業廠商若使用穩定幣付款,那麼就算5月的台幣大舉升值場景重現,若整個供應鏈上下游都可用穩定幣來支付,廠商就再也不用去市場上拋匯,直接用穩定幣可避免所有的匯損問題。

一家以數位金融知名的銀行主管則預期,穩定幣在新興市場,尤其是東南亞地區的使用會越來越風行,台灣和東南亞市場連結高,也會是未來使用穩定幣的重要場景,一方面穩定幣交易的匯款成本低、即時性高,被竄改的機率也低,例如用在外勞匯款,穩定幣使用的空間就很大,尤其是穩定幣值波動不像比特幣這麼大,也可避免匯率風險。

至於在法金上,這位主管也呼應業界提出對企業收付貨款的貢獻,尤其不只中小企業,連大企業集團,包括知名的上市科技大廠或傳產,現在收到越來越多以穩定幣作為款項支付,主要來自新興市場或匯率波動較大的國家,尤以USDT為主,只是收到穩定幣之後會換成美元等法幣,所以不會在財報上看到,由此可見,穩定幣的使用不論在個金或法金都有空間。

李鎮宇也認為,台灣在保險與資產管理領域具有龐大的資金池,若能透過代幣化存款、鏈上基金或以穩定幣作為底層結算單位,打造「符合法令的數位資產平台」,不僅能拓展年輕的投資者,也能讓全世界想要投資台灣的人得到又快又新的工具,甚至台灣傳統壽險資金也可以用穩定幣作為其資產配置管道。李鎮宇看好這個對提升台灣金融市場國際連結度的幫助,而且可避免在新一波數位金融基礎設施重組中被邊緣化。

李鎮宇亦主張發行「台幣穩定幣」,不僅能成為國內支付與零售金融的錨點,更能在區域供應鏈金融中扮演角色;他分析,發行台幣穩定幣,等於讓台灣有自己的「數位代表貨幣」,否則在未來的鏈上結算環境裡,台灣只能被動依附於美元或其他主要貨幣的生態。

不過,對於發行台幣穩定幣,銀行業者的意見極為分歧。有不少業者認為,台灣本地沒有使用穩定幣的空間,因為使用場景有限:「台幣穩定幣出了台灣之後,沒有地方可以用!」好幾家擅長數位金融銀行的主管就直言,台幣並非國際流通貨幣,中小企業若要收付海外貨款,不需要再用新台幣來換美元,直接用泰達幣等美元穩定幣交付就好。

另一位大型民營金控高層則認為,韓國這種由多家大型銀行,包括KB國民銀行、新韓銀行、友利銀行、農協銀行、花旗韓國分行和渣打韓國分行來共同發行韓元穩定幣的作法,值得台灣借鏡,希望台灣銀行業者能組「國家隊」,一起發行台幣的穩定幣,一起造市作大市場。


玉山銀行認為,若台灣要發行台幣穩定幣,可以借鏡韓國和日本。韓國原本的虛擬貨幣交易就很熱絡,甚至比股票交易市場更發達,因此有使用韓元穩定幣的空間,尤其南韓新任政府更加積極推動穩定幣發行,目前正在訂定穩定幣監管法案;此外,日圓也將發行日圓穩定幣,有別於南韓,首家日圓穩定幣發行機構JPYCInc.,是一家合資公司,也有虛擬資產交易所背景的股東入股,這和韓國發展方式較不一樣。

若以台幣在全球市場的流通性來看,玉山銀行分析,台幣在國際清算市場的影響力向來較弱,不易在境外交易產生影響力。同時台灣境內的電子支付及信用卡支付都很發達,因此台幣穩定幣的使用場景尚待開發,可以進一步觀察是否有跨境供應鏈,以台幣收取發展中國家貨款的需求。

玉山銀行建議,倘若黃金代幣化、ETF代幣化等RWA資產上鏈能持續發展,又例如透過股票切割、代幣化的方式來增加對台股明星股投資的空間,也許對於台幣穩定幣的使用場域擴大有所幫助。但對應的AML(反洗錢)、KYC(認識客戶)監理機制也需同步到位。

儘管業界對穩定幣的發展有不少正向的期許,也有許多銀行業者抱持較審慎的態度,尤其在對於穩定幣的支付速度,還有使用的場景。

遠東銀行AI數位金融事業群副總戴松志就指出,實體世界的跨境轉帳,都透過SWIFT來運作,一直以來的確經常被抱怨不夠快,也不方便,認為用穩定幣來支付可解決此問題,但他認為,這個舉例太簡略,因為金融體系是特許行業,例如,包括反洗錢等任務的執行在匯款時也是必要的:「當穩定幣匯款也被要求做到反洗錢功能時,就不見得這麼方便了。」

而就市場空間來看,戴松志也指出,全世界200多檔的穩定幣,Tether和Circle這二家所發行的穩定幣USDT、USDC,占比就高達全部穩定幣市場9成,換言之,剩下的200檔穩定幣,合計只占整個市場的1成而已,因此,台灣的業者不論是發行台幣或美元穩定幣,未來到底有多少市占和使用空間,也不無疑問。

戴松志也指出,若以終端消費者來看,台幣穩定幣只有在台灣的使用空間,若以企業角度來看,進出口廠商不會用台幣,而是用美元報價,這時台幣穩定幣同樣沒有使用的空間:「發行穩定幣是插旗的象徵,但之後能否做得好,能否有市場,又是另一件事。」

戴松志也分析,穩定幣必須從通用性和使用性兩個層面檢視,穩定幣若想從虛擬世界回到實體世界,就必須再換回法幣,而為何美元的穩定幣在全球市場最大,正是因為美元流通性是全球最佳。遠東銀行目前作為虛擬幣交易的保管銀行,戴松志釐清,遠銀是作為「法幣」的信託銀行,目前市占率約為台灣幣圈的95%以上,但僅止於法幣尚未轉成加密貨幣之前,因此,遠銀並非做虛擬貨幣的保管銀行業務,遠銀當初也在評估,但最後一刻仍踩煞車,主要是基於保管加密貨幣的風險考量。

戴松志指出,銀行給人較為信任的感覺,尤其一旦有風險,銀行也會出面承擔責任,由於台灣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普遍較小,信任感自然不如銀行;但現在重點在於,若是由交易所發行,會較銀行發行更有使用場景,因為加密貨幣交易所都有其固定的使用族群。他認為,使用場景能有多大,仍是穩定幣發行之後最重要的問題。(作者為資深媒體人,長期關注金融議題) 閱讀完整內容
台灣銀行家雜誌2025/10月 第190期

本文摘錄自‎

要不要發行「新台幣穩定幣」?

台灣銀行家雜誌

2025/10月 第1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