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宗 走向世界舞台的關鍵一步

文曄千億併購 登全球IC通路王


IC通路廠文曄,去年以三十八億美元完成加拿大Future收購,躍居全球IC通路龍頭;一年半後,董事長鄭文宗接受《財訊》專訪,分享這樁「最被祝福的決定」,帶來的深遠影響與未來布局。

文/陳碧珠

今年四月二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等關稅政策」;同一天,也是I C通路商文曄收購加拿大Future Electronics 滿一周年。「那天清明連假,本想和太太在家好好休息,結果半夜就被叫醒了。」文曄董事長鄭文宗回憶,當時客戶電話一通通打過來,幸好Future 在美國田納西州的曼菲斯,設有完整的保稅制度與發貨系統,讓出貨衝擊降到最低,才鬆了一口氣。

「如果沒有買下Future,現在我們恐怕走不出去了。」他直言。一九八三年,鄭文宗與太太許文紅從一間小公寓創業;三十年後,他斥資三十八億美元,約一千兩百億元台幣,完成對Future 的收購。

這樁台灣科技業海外併購史最大交易案,規模更甚於鴻海收購夏普,讓文曄超越競爭對手大聯大,一舉登上全球IC通路龍頭。市調公司顧能(Gartner)數據顯示,文曄與Future 合併後的全球市占率達一二.二%,居世界第一。

然而,對鄭文宗來說,這樁收購意義不只是規模,更多的是角色上的轉變。經過一年半的整併,「Future讓我們從區域代理商,真正站上了世界舞台;從原本的亞洲市場,走向全球布局。」尤其面對川普發動關稅貿易戰,客戶急單頻頻,鄭文宗觀察,如今供應鏈的穩定度愈來愈難以掌控,唯有具備全球化服務能力的通路商,競爭力才會被凸顯,「營收規模不是重點,未來要看的是獲利能力。」


▲陳俊松/攝

Profile 鄭文宗
出生:1964年
現職:文曄科技創辦人暨董事長
經歷:仁寶、光寶旗下旭寶工程師(後併入Arrow)
學歷:東海大學工業工程系

關鍵一役! 成功併購Future

回顧IC通路產業發展,過去全球IC通路長期由百年大廠艾睿(Arrow)與安富利(Avnet)主導,直到亞洲製造業在電腦、手機崛起,才給了亞洲通路商壯大空間。然而,歐美市場早已高度整合,亞洲業者要跨足西方,一直苦於沒有合適的併購機會。

從○八年起,鄭文宗也是一路透過八起併購來擴張亞洲版圖,直到二○年川普第一任期美中貿易戰爆發後,鄭文宗更意識到必須「走出去」。這份危機感也來自於一九年的兩次內部營運重擊:首先是占文曄營收兩成的德州儀器撤回亞洲代理權;其次是大聯大突襲式的惡意收購。所幸,前者經擴展其他客戶而穩定;後者則在祥碩介入下化解危機。如今,祥碩持股文曄一六%,為最大股東,大聯大則持有文曄一三%。

其實,鄭文宗早已嘗試在美國設服務據點以甩開競爭威脅,但進展緩慢,直到二三年底Future 對外出售,才迎來一展身手的機會。這場收購並非只有文曄覬覦,據了解,Arrow、Avnet,甚至大聯大都曾遞出估價表達高度興趣,但最終Future內部的七人決策團隊卻全票選擇文曄。

收購到現在,鄭文宗自認整併帶來的業務進展相當順利。關鍵在於四大利害關係人都樂見其成,「這是我做過最被祝褔的決定」。

客戶方面,文曄過去一○○%客戶都在亞洲,他們早就期待能延伸到歐美市場;如今藉由Future 終於如願落地。供應商方面,成立於一九六八年的Future,五十多年來服務逾四百家IC原廠,並以高毛利的技術服務(demand creation),幫原廠開發了萬餘家歐美車用與工控客戶,文曄的收購也獲得原廠的支持。

員工方面,因為雙方業務重疊性低,裁員壓力不大,合併至今,團隊相當穩定。股東方面,收購一宣布後,文曄股價走高,至今在一三○多元附近,當初以不到五十元持有文曄的祥碩與大聯大,帳面投資收益都大幅倍增。鄭文宗特別對照五年前大聯大試圖收購文曄的經歷,強調當時供應商和客戶都強烈反對,「這個行業一旦代理權過度集中在一家,絕對不會被祝福」。

當時外界視三十八億美元為「豪擲」大手筆,鄭文宗卻認為,這是審慎划算的投資。「Future 零負債,光淨值就有二十多億美元,產品毛利又高,如果錯過這次,未來再也沒有第二個機會,能讓我們立刻打入歐美市場。」

文曄財務長林冠男補充,全球IC市場約六成由原廠直售,不到四成依賴通路;而通路商的角色不只幫IC原廠分銷,還可透過技術服務協助原廠拓展客戶與市場。Future 雖然全球排名第六,毛利率卻高達一七%,就是以技術支援服務見長。反觀文曄,聚焦分銷、物流的服務,毛利則只有個位數。不過,文曄面對的客戶大多是大型電子製造廠,與Future 業務互補。

祥碩總經理林哲偉也表示,文曄買下Future後,祥碩也被帶進Future所屬的歐美車用、工控市場,站在股東或供應商的角度,「真的很樂見這種正向循環」。

收購Future皆大歡喜,過程也非毫無挑戰。鄭文宗坦言:「收購當下很興奮,但隨後而來的壓力,是如何管理一個比自己更大的公司。」他決定採取雙執行長制,盡量讓兩地維持原本步調,並邀請Future 執行長加入文曄董事會。沒想到,雙方擅長的服務不同,更能激發借鏡互動;特別是文曄得以向Future 技術支援服務取經。如今,相較於大聯大毛利率不到四%,文曄毛利率已逐漸提升到上看五%。


樂觀以對! AI添成長動能

這一波AI伺服器需求暴增,雖然核心GPU 仍由輝達直供客戶,但周邊的晶片如電源管理、光模組、網通相關晶片,都依賴代理通路提供全球發貨與在地服務。年報指出,博通、邁威爾都是文曄主要原廠,近來大量協助雲端服務業者自研晶片ASIC,也成了文曄新服務動能。

鄭文宗對此不便多談,僅表示這些雲端業者,有更重要的資源得投入到資料中心的興建,文曄此時擁有全球據點,確實可以替他們做好相關元件的物流庫存等控管。不過,以數字來看,文曄今年第二季來自資料中心及伺服器營收占比高達三六%,已是營收主力。

鄭文宗對AI發展相當樂觀,認為比起當年的網際網路,AI落地很快也有實質營收,儘管短期仍可能因為供需落差有所起伏,但長期絕對是十年以上的好光景。為了擴大產品豐富度,今年文曄再與日電貿換股策略聯盟,補足原本在亞洲缺乏的被動元件代理服務,也是因應AI客戶主動、被動元件的整合需求。

面對日益加劇的市場變化,鄭文宗幽默地說至今仍「睡不好」,因為深知成立百年的Arrow、Avnet 仍是可敬對手;但他也大膽預言:「AI快速發展下,具備全球服務競爭力的IC通路,將來可能只剩下三家。」 閱讀完整內容
《財訊》2025/10月 第748期

本文摘錄自‎

鄭文宗 走向世界舞台的關鍵一步

《財訊》

2025/10月 第7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