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泰銘精準併購 國巨掌AI關鍵元件再戰高峰

一路擴張 坐穩電阻與鉭質電容全球龍頭


二○一八年,國巨因MLCC缺貨報價連番上漲,股價衝上一三一○元高點;如今,嫺熟併購與資本操作的陳泰銘再握AI話語權,他能帶領國巨再創新高嗎?

文/陳碧珠

今年,對國巨董事長陳泰銘來說,無疑是豐收的一年。在財務面,總算完成日本芝浦與茂達電子的收購;在資本市場,透過「一拆四」股票分割,短短兩個多月吸引十二萬多股民湧入;更關鍵的是,產業面重新掌握定價權,因為AI伺服器對能「穩定電流」的鉭質電容需求暴增,旗下基美今年來,已對客戶發動兩波調漲攻勢。

「其實,現在的國巨,已不是你認識的國巨,我們從二○一八年就開始轉型。」去年底,陳泰銘在AI高峰論壇上高調宣示,國巨正從標準品生意轉向高階特殊品,「這些高階布局,是只注重價格低廉的亞洲廠無法進入的護城河。」對照剛公布的第三季財報,似乎也給了一份漂亮的成績。


▲為了擺脫MLCC景氣波動的風險,國巨董事長陳泰銘從2018年起透過一連串的縝密操盤替集團進行新一波蛻變。穐吉洋子/攝

國巨(2327)
成 立/1977年
董事長/陳泰銘
資本額/51.82億元

亮眼 產品結構重組 獲利登高峰

國巨第三季營收三三○.八億元,創下單季歷史新高;稅後純益六三.五六億元、毛利率三六.二%,雙雙來到○二年第四季以來高點。若以分割前、還原十元面值計算,前三季EPS(每股稅後純益)超過三十二元,全年每股獲利很有機會重返二一年的四十元以上的高峰水位。

這份佳績,的確來自營收出現「結構性改善」。過去,資本市場看國巨,焦點都放在MLCC(多層陶瓷電容);但近幾季以來,MLCC占公司營收比重,已從一八年的五二%,下降至僅約一八%,完善地調整了產品組合。

MLCC是國巨登上國際舞台的起步。二○○○年,陳泰銘以股本一三七億元的「小蝦米」之姿,動用一八○億元收購飛利浦被動元件部門,不但讓公司從低階電阻跨入中高階電容,MLCC產量也登上全球第三,僅次於日本的村田與東電化(TDK)。

然而,隨即遭逢網路泡沫,國巨隔年立刻由盈轉虧,每股從賺四元變成大虧逾五元。儘管市場對這樁併購效益質疑聲浪不斷,卻沒有擊倒陳泰銘;○八年再遇金融海嘯,他甚至趁著景氣低迷之際,逆勢收購新加坡ASJ、旺詮、凱美等同業,藉此穩固電阻全球第一與MLCC全球第三的地位。

隨後,為提振投資人信心,擅長資本操作的陳泰銘,在一三至一七年間啟動四次減資、幅度高達八成;這個動作,似也替接下來的營運回升埋下獲利槓桿效果的伏筆。

一七年底,MLCC迎來缺貨潮,當時日本村田、太陽誘電為專注車用與工控市場,逐漸停產中低階MLCC,釋出產能達兩成。國巨成了直接受惠者,不但一八年四度調漲MLCC報價,每股獲利更因股本「瘦身」衝上八十元,股價創下一三一○元歷史新高,榮登當年股后。


伏筆 多次減資操作 身段更輕盈

只是MLCC的榮景僅維持一年多,一九年起手機需求成長轉緩、日韓廠新產能大開、通路庫存激增,國巨提供的MLCC因屬一般標準型,價格迅速從高峰回落,從「一顆難求」回到「供需正常」。

面對週期急速反轉的陳泰銘,此時一面實施庫藏股護股價,一面折價發行GDR給外資股東,看似矛盾的財務操作,背後正隱藏新收購動作。一八年,他砸下二二○億元收購美商普斯,首度布局工業級高階電感;一九年更以五百億元買下美國基美,拿下鉭質電容全球第一,就是要讓國巨逐步擺脫「MLCC景氣波動」的風險。

稀有貴金屬的鉭質電容,是AI伺服器穩定電源的重要元件,兼具高密度、耐高溫與可靠度;至於電感則能穩定供電並抑制電磁干擾,是GPU算力順暢不可或缺的幫手。工研院分析師蕭睿中指出,鉭質過去多用在通訊基地台,如今AI伺服器需求大增,基美才得以接連調漲兩波價格,讓國巨重新拿下定價權。


▲包括電阻、電容、電感等被動元件,密密麻麻用在AI機櫃上高達數十萬顆,成本僅次GPU與記憶體,為第3大AI電子元件。

霸氣 巨資併購大廠 掌握定價權

二一年,陳泰銘再併入德國賀利氏與法商施耐德,補上高階車用市場所需的耐熱感測元件。恰好,這些產品特性也可延伸到AI伺服器,讓產品組合逐漸涵蓋電阻、MLCC、鉭質、電感、感測器;加上君耀、富鼎、力智等主動保護元件,正是陳泰銘口中轉向「高階特殊品」策略奏效。

「你看一八年的國巨,國巨只有電阻和一般型MLCC,產品的基礎,就沒有現在這麼扎實。」日電貿總經理于耀國說,光從產品布局,就看得出陳泰銘對國巨的底層邏輯,真的不一樣了。

曾任國巨全球事業總經理的能率網通董事長胡湘麒也觀察,陳泰銘每次的收購動作,不一定能立竿見影,卻在多年後贏面逐漸清晰,尤其飛利浦被動元件案,雖讓國巨「臥薪嘗膽」了十多年,卻也初嘗掌定價能力的好處,是打進一線客戶的首張門票;有了當時的跨國管理與經營經驗,才有了後續普斯、基美、歐洲等跨國收購。

盤點國巨大大小小的併購案,「財務良好、產品互補」可說是陳泰銘看中的條件。他曾以自己愛上市場採買比喻:「買公司就像買菜,要看品質、價格、是不是我缺的,但買完也要會煮。」這句話透露他眼光精準、謹慎,也顯示其主導風格。

陳泰銘總被封上「併購大王」,但他不止愛併購,只要是好東西,就像他對藝術收藏的品味,經過精打細算,合理的高價都願意出手。今年收購芝浦一案,他四度加碼,就是展現勢在必得的誠意與決心。

面對此一稱號,陳泰銘本人並不特別喜歡:「這個字眼好像是要吃掉誰。」他甚至曾強調,被動元件市場,只有擴大規模,才能拿到大訂單與定價權,併購,是為了從競爭走向合作,把同業帶上來,才能避免惡性殺價的循環。

在過去的幾波缺貨潮,據悉陳泰銘就曾對擔心得罪長期客戶的幕僚說:「我們是龍頭,老大要有老大的樣子,該漲就要漲。」霸氣的姿態,曾讓鴻海、廣達這類的ODM大客戶想說No又不敢不要。老大喊漲,其他同業也跟著受惠;最經典案例,就是老牌的電阻廠天二科技,曾在營運困頓時刻,因國巨喊漲而絕處逢生,後來成功切入車用,還於二二年上市。

除了併購快又準,陳泰銘執行力強,效率高,跟他十多年的大臣們時常深感無法「配速」,卻是推動國巨快速翻身的成功關鍵。他對細節要求高,在陳泰銘眼裡,被動元件這種基本元件,業界愈不重視,愈是機會所在;為此,重金投資顯微高階設備不手軟,更親自到工廠與團隊研究如何提升產品良率,也到處飛、談業務、處理客戶問題。「他是個做任何事都認真、企圖心強的人。」與國巨業務往來密切的于耀國說。


觀察 下一個併購案 全看陳泰銘

目前,國巨已坐擁電阻與鉭質電容全球一哥,但在高階MLCC與日廠仍有顯著落差。蕭睿中指出,國巨未來若能透過併購取得高階MLCC大廠標的,將大大補上MLCC高階實力。

無論如何,比起一八年靠MLCC缺貨漲價帶動營運起飛,此時的國巨正逐漸完整產品面,取得AI全面性掌控。業界因此盛傳,過去至今,國巨一直就對晶片電阻二哥KOA以及全球MLCC第四大的太陽誘電有極高興趣。陳泰銘未來是否出招,就看此次芝浦案,能否替台日跨國整併立下良好的示範。 閱讀完整內容
《財訊》2025/11月 第751期

本文摘錄自‎

陳泰銘精準併購 國巨掌AI關鍵元件再戰高峰

《財訊》

2025/11月 第75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