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SEO 到AIO
自今年(2025) Google 推出AI Overviews以來,生成式AI 不再只是輔助搜尋的工具,而是逐漸成為消費者獲取資訊的主要入口。多項研究報告指出,消費者已不再依賴傳統的關鍵字搜尋,而是直接透過ChatGPT、Gemini、Perplexity 等AI 助理對話,要求提供「最佳選擇」或「專屬規劃」。消費者行為的轉變,讓過去依賴SEO 排名以獲取流量的品牌,面臨巨大的挑戰。 文/銀河互動網路領航員 圖/達志影像 根據Rankscale.ai 近期的觀察報告指出,AI模型在內容引用上截然不同。Google的AI Overviews採用Reddit等用戶生成的內容,而 ChatGPT則高度依賴維基百科與新聞媒體。這意謂著品牌若只專注於傳統SEO 排名,可能會在AI 搜尋回應中完全缺席,因為AI 並不會像Google 搜尋結果般提供十條連結供使用者瀏覽。這也正解釋了為何在AI 數位行銷時代下,SEO 首當其衝的成為第一個衝擊點。 然而,這場衝擊並非否定SEO 的價值,而是迫使數位行銷人員重新檢視SEO 定位與策略。品牌不僅需要思考如何讓內容排名在搜尋結果的前幾頁,更要確保自身資訊能夠被AI 模型引用與推薦,真正進入消費者的決策流程,才能在全新搜尋生態中站穩腳步。
AI生成引領的零點擊搜尋新時代 AI 正在重塑數位行銷的生態,而SEO 正是首當其衝的戰場。過去,消費者習慣透過輸入關鍵字進行搜尋,品牌也藉由關鍵字優化爭奪排名與曝光。但如今愈來愈多的使用者拿著「問題」直接向AI 助理發問。例如,「哪款萬元以下咖啡機最多人推薦?」或「請幫我規劃一趟週末的旅行」。 這種由「關鍵字」轉向「問題」的搜尋方式,讓SEO 原本依賴排名邏輯上的優勢逐漸失效,因為AI 生成的搜尋結果中,不再呈現十條藍色連結,而是直接生成整合後的單一答案。 對品牌而言,這種「單一答案模式」衝擊格外明顯。在傳統搜尋模式中,即便排名落在第三或第四位,品牌仍有機會被點擊;但在AI搜尋結果裡,若未被模型引用,品牌便形同從消費者的眼前消失。若ChatGPT 回答「最佳護膚品牌」時,只提及競品而未包含自家商品,該品牌即完全失去被考慮的機會。換言之,
SEO的競爭不再只是爭奪前幾名,而是要爭取品牌能被AI「納入答案」中。 進一步觀察各大AI 在內容引用的偏好,可以發現SEO 在數位行銷面臨的挑戰不只來自曝光機制,更來自引用來源的差異。Google AI Overviews 與Gemini 偏好Reddit、Quora 等用戶生成內容;ChatGPT 則更重視維基百科與主流媒體,而Perplexity 介於兩者之間,偏好專業報告也納入部分社群資料。 這意謂著品牌必須針對不同AI 模型調整內容布局。例如,B2C 產業可以在社群平台累積真實口碑,B2B 則需要發表專業白皮書與產業分析。唯有跨足多元場域,SEO 才能在AI 主導數位行銷時代下維持存在感。
從關鍵字到語義網絡 SEO的新生存法則 AI 的問市,徹底改寫SEO 在數位行銷中的地位。過去,品牌只要專注於關鍵字排名,就能確保在搜尋結果中曝光,如今消費者的行為起點已從「輸入字詞」轉移到「與AI 對話」。 這代表AI 更關注語義網絡與脈絡,而非單純字詞的匹配。
品牌調整的第一步,就是讓內容能被AI「理解」與「引用」。例如,透過FAQ、產品比較表或Schema.org 等結構化的數據,強調品牌能解決的具體問題,而不是只停留在口號或產品名稱。 S EO 績效衡量也必須從「傳統排名」轉向「引用」。這使得品牌的「模型占有率」成為新的競爭指標,推動品牌經營更多元的曝光來源。例如,建立Wikipedia 頁面、強化 Google知識面板,或爭取在專業媒體、評測網站與社群中被提及。這些努力將影響AI 在生成答案時,是否願意將品牌納入考量。 AI 生成答案來源已不再局限於Google 搜尋的結果,而是跨平台整合。這代表品牌必須展開多場域布局,從自家官網到LinkedIn 的文章,從社群互動到產品部落格,都可能成為AI 引用的素材來源。對B2C 的品牌而言,若能累積大量真實用戶的開箱心得,就能獲得較高的機率被引用;而B2B 品牌則可透過產業報告或LinkedIn專業的內容,強化在AI 回應的能見度。 數位行銷人員更應該理解AI 內容偏好直接回應問題,而不是單純情感訴求或華麗的行銷語言。
比較型文章、專業數據、專家背書,這些都能提高被AI 選用的機率。SEO 雖然在AI 浪潮中首當其衝,但並未被淘汰。相反地,
品牌必須把SEO 視為進入AI 回答池的門票,才能在新時代數位行銷中占據關鍵位置。 掌握AIO決定品牌在AI 時代的曝光命脈 AI 正以驚人的速度改變電商行銷的模式,從Google 推出AI Overviews 直接在搜尋結果頁面提供彙整答案,到OpenAI、Perplexity、Microsoft 與Google 紛紛布局購物代理,消費者獲取資訊與完成交易模式正被重塑。過去仰賴SEO 排名與平台曝光的流量邏輯,正逐漸被「零點擊搜尋」與「AI 代理下單」取代。這股趨勢不只挑戰企業既有的行銷模式,更可能翻轉數十億美元規模的電商生態。 當AI 代理能直接替用戶搜尋、比價、甚至完成結帳時,品牌與消費者關係不再是直接互動,而是透過「回覆引擎」建立間接關係。消費者逐漸習慣與AI 對話,而非瀏覽十幾個分頁比較產品。
品牌能否被AI 認定為可推薦,將成為決定在新電商行銷市場能見度的門檻。 單靠廣告已無法填補流量缺口,傳統SEO 也不再保障能見度。品牌必須轉向AIO (AI Optimization),強化結構性內容與權威信任的來源,並導入數據工具監測品牌在AI 回覆中的能見度。更需要重新設計與消費者間的互動模式,避免被AI 攔截後完全失去與消費者接觸的機會。這場新電商行銷戰爭,挑戰品牌如何在AI主導購物生態裡突圍而出。

▲Google AI Ov erviews 偏好Reddit、Quora 等用戶生成內容。
「說服AI」成為電商時代全新KPI AI 對電商行銷帶來的顛覆,最大轉變在於消費者入口轉移。過去,購物流程是從Google搜尋開始,再進入電商平台完成交易,AI 代理出現讓流程縮短為AI 尋找商品後加入購物車,並完成結帳。AI 不再只是輔助搜尋工具,而是成為新流量來源。在曝光規則上,AI 也翻轉SEO 的價值。即便品牌在搜尋引擎排名第一,仍可能因AI 直接提供答案而導致「零點擊」現象。電商行銷不再只靠關鍵字堆疊,而是必須進入AIO 時代。品牌需要透過結構化的資料、增加外部權威引用,提高被AI 模型引用與推薦的機率。 AI 的興起,同時改變行銷的競爭重心,從「說服消費者」轉為「說服AI」。在電商行銷流程中,「被AI 提及」已成為電商行銷新的KPI,品牌必須確保產品資訊能被AI 抓取與識別,否則即便廣告投放再多,最終也可能無法呈現在消費者眼前。 對品牌與電商產業來說,AI 帶來衝擊極為深遠。首當其衝的是品牌價值的重塑,因為消費者可能只看到AI 回覆,而不會直接接觸品牌的原始內容,導致「品牌在AI 眼中可信度」成為新的信任資產。電商平台的角色也逐漸弱化,如果消費者能在AI 聊天介面中直接完成結帳,那麼Amazon、Shopee、momo 等平台流量優勢將被稀釋。電商行銷已進入新時代,誰能快速適應AI 規則,就能掌握未來消費入口。
AI顛覆電商行銷 品牌生存策略升級 面對AI 帶來電商行銷的顛覆潮,品牌若仍停留在傳統曝光思維,勢必會逐漸失去主導權。
1. 導入結構化內容並進行AIO 優化 當AI 成為新的流量入口,首要任務是導入結構化內容並進行AIO 優化。品牌需在商品頁面中提供完整且標準化資訊。例如,價格、規格、成分、使用方式等,以利AI 模型抓取與引用。同時,內容中應融入長尾關鍵字,確保在不同語境下皆能被AI 準確識別。
2. 建立品牌信任資產 除了內容結構,品牌還必須建立信任資產。
品牌需主動累積專業背書,包括媒體報導、專家推薦、專利或認證等,強化自身「可信權重」。例如,保健食品業者若能建立醫師專欄文章或獲得學術研究支持,AI 在生成回覆時更可能優先選擇這類品牌。長期而言,這些外部信任訊號將成為電商行銷最關鍵無形的資產。
3. 監測品牌在生態中的能見度 如果只被動等待AI 選擇還不夠,品牌更應監測在生態中的能見度。將「AI 引用率」納入電商行銷KPI,不只是追蹤品牌曝光的成效,更該作為調整策略核心依據。若發現某一系列產品在AI 搜尋中缺少曝光,電商行銷團隊就應即時強化相關資料標記或外部連結,提升被納入回覆的機率。
4. 開發多元化顧客接觸點 品牌不能過度仰賴單一電商平台,否則當AI 代理取代平台流量時,將面臨顧客流失風險。開發多元化顧客接觸點是必然應對的策略,經營自有會員系統、LINE 官方帳號等專屬社群,能讓品牌在AI 與平台外,仍保有與消費者直接的連結。若能結合AI 驅動的個人化行銷,例如,依據會員購買紀錄自動推送專屬優惠,不只能提升顧客忠誠度,更強化品牌在新生態下的生存力。
(數位行銷延伸閱讀請連結iMarketing 銀河數位行銷學http://www.iwant-in.net/tw/iMarketing/)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零點擊時代的品牌生存法則
能力雜誌
2025/11月 第837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