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游玉琦 攝影:林育緯、王均峰、楊弘熙 編輯:吳宜菁 設計:吳智弘
九月強颱樺加沙夾帶狂風暴雨襲來,花蓮馬太鞍溪上游堰塞湖溢流,逾六千萬噸洪水瞬間傾流而下,越過堤防破口直灌光復鄉市區,民眾抱著電線桿求援的無助畫面震撼全台,代表「極端氣候」正嚴苛考驗著台灣的防災應變與韌性。

▲中華電信董事長簡志誠上任滿1週年,接受本刊專訪暢談眼下發展與未來機會。
簡志誠小檔案
現職 ▶ 中華電信董事長
年齡 ▶ 65歲
婚姻 ▶ 已婚
學歷 ▶ 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工程技術博士
經歷 ▶ 數據通信分公司副總、國際電信分公司副總、國際電信分公司總經理、中華電信學院院長、行動通信分公司總經理、網路技術分公司總經理等
同樣情況,早在七月丹娜絲颱風侵台就上演過,被封為「電線桿殺手」的丹娜絲重創南台灣,強勁風勢讓三五○○支電線桿應風倒地,更因一週下完一年雨量,也讓災區復原進度受到嚴重拖累,不僅欠缺水電,就連對外聯繫的電信網路都為之中斷。
「這次颱風真的很嚴重,中華電信有一千多座基地台受影響,第一時間就派了十七輛行動車過去,行動車就是行動基地台,半數配有半個麻將桌大小的低軌衛星設備,不用拉線就可以馬上提供災民通訊服務。」日前坐在中華電信總部董座辦公室,接受本刊專訪的簡志誠回憶說。
中華電信維修團隊馬上動了起來, 短短幾天就讓災區陸續恢復通訊,就連總統賴清德到災區慰問時,現場唯一能讓手機收訊暢通的業者正是中華電信。「就做好我們該做的,維護好台灣的網路韌性。」簡志誠一面感謝總統替中華電信打了免費廣告,同時說出身為電信國家隊的重責大任。
海地星空齊下 護網路韌性
不僅是極端氣候重擊台灣網路韌性,今年九月初網路傳出台灣二十四條海底電纜,竟有九條斷裂,讓台灣成為通訊孤島的謠言四起。賴清德第一時間轉發數位發展部貼文,並公開喊話「目前大家上網、通話和對外連線都沒有問題。」說明通訊服務對民眾的重要性。
「其實當時只有三條海纜待修復, 並非外傳九條,我們第一時間動起來, 像馬祖一度斷網,我們也緊急啟動微波站,維持網路通暢。」簡志誠透露。原來除了極端氣候威脅,還有地緣政治的變局,身為國內電信業扛壩子,中華電信自然要走在最前頭,保障台灣不會變成通訊孤兒,成為維持網路韌性的守門人。
「一上任,我就跟團隊訂定『海地星空』應變計畫,全面提升網路韌性,來面對各種威脅。」他嚴肅地說。而簡志誠所說的海地星空計畫,就是串聯海纜、寬頻、微波和衛星,打造成互為備援、交織而成的韌性網路。「中華電信現有十四條國際海纜, 多條海纜互相支援,還有行動網路覆蓋全台三六八個鄉鎮,4G/5G人口涵蓋率更超過九九%,幾乎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收訊,光纖普及率來到九五%,加上一百多座微波電台點亮五十多座山頭,構成地面網路。」
「台馬海纜現有兩條,台馬二號跟台馬三號共存,如果不幸兩條同時都斷了,馬祖也不會就此變成通訊孤島,因為還有微波;如果微波也壞了,還有衛星在空中罩著,因為這樣, 中華電信還投資了ST-X衛星。」簡志誠對本刊詳細說明中華電信的備援計畫。
著眼於烏俄戰爭中,衛星通訊的重要性,中華電信這幾年來也積極投資低軌衛星與中軌衛星,像是投資英國的OneWeb低軌衛星,讓訊號可全天覆蓋全台,中軌衛星則找上盧森堡衛星服務商SES合作。「只要Starlink(星鏈)願意落地台灣,我們也會第一時間合作。」簡志誠說。
本刊好奇,海地星空計畫要維持保障台灣網路韌性,究竟一年要投資多少錢?「如果不算長期的資本支出,一年至少要投入百億元吧。」對數字相當敏感的簡志誠,摸摸頭說出粗估的數字。

▲中華電信取得OneWeb台灣低軌衛星獨家代理合約,強化網路韌性。(中華電信提供)
內服外用兼行 迎AI浪潮
談完台灣網路韌性,各界也關注如何面對AI(人工智慧)大浪來襲, 行政院更推出「AI新十大建設」,期盼促進「AI產業化、產業AI化」, 身為國家隊要角的中華電信要如何配合政策呢?
本身就是中華電信AI專家的簡志誠,立刻端出自己的拿手好菜,「我都跟同事說,AI就是要做到『內服外用』。」他進一步解釋,「用AI來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延伸不同領域,如智慧製造、智慧醫療、智慧城市,一種是中華電信自己使用,叫『內服』,另一種是協助外部企業用,稱之為『外用』。」
如何讓中華電信做好內服呢?「我和總經理林榮賜帶頭成立AI二.○ 委員會,加上所有BU(業務)主管, 由AI團隊來教成員們使用。」簡志誠透露,AI團隊來自中華電信研發軍火庫—中華電信研究院,已經設立AI工廠,提供各種AI工具。
至於將如何落地?「首先利用 AIAgent(AI助理)協助處理客服,快速找到答案,第二類是用AI去預判機房或是基地台劣化,提前進行修整、調度或節能,最後則是用AI提升產能、快速提供資料文件等。」熟悉AI的他緩緩說道。
除了內服外,簡志誠更希望中華電信「演而優則導」,接下來就是爭取「外用」,也就是協助其他企業導入AI。簡志誠笑著比喻並說明,「AI用在智慧製造可識別瑕疵品,如果是5G加上AI,在智慧交通上,就能快速監測影像,了解發生什麼事情。」
但簡志誠也坦承,雖然越來越多人知道如何使用ChatGPT,但很多企業仍不知道怎麼導入AI,所以教大家「要怎麼做?要怎麼用?」就很重要。「中華電信要協助企業去了解他的需求,再輔導企業運用,我稱為『AI的協創者』。」他明確定位自己。
不跟進價格戰 以網速決勝
不僅如此,當越來越多的企業迎向AI,對算力的剛性需求也將因應而生。「不用為了喝一杯牛奶,養一頭牛在家裡。」因此,簡志誠也把如何租借企業算力,放在中華電信提供客戶的服務規劃中。
不僅用AI提升實力,對於日益嚴重的詐騙問題,簡志誠也透露,中華電信正利用AI進行打詐。他上任後就成立打詐委員會,週週開會緊盯最新的詐騙型態,至今已召開六十多次。
「像是用AI查出不正常的通訊行為,提前阻斷詐騙簡訊通知,或以微波車偵測詐騙訊號通報檢警。儘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但這條路要持續走下去,才能保障人民財產安全。」簡志誠正色說道。
除維護網路韌性、拚AI與打詐之外,各界更關心中華電信本業,尤其是深受剪線潮之苦的有線電視業者,紛紛搶進最賺錢的寬頻網路市場,富邦集團大董蔡明忠更磨刀霍霍欲籌組寬頻網路大聯盟,宣稱要建立第二條寬頻高速公路,跟中華電信比拚。
對此,簡志誠顯得淡定,「我們當然正面應對,不過他們有天生的缺陷,因為Cable(有線電視)容易做商業合作,卻不容易做技術整合,而中華電信是整體規劃都能做。」目前來看,中華電信擁有三五六萬名寬頻網路用戶,市占率約五二%,仍穩居市場龍頭,不過簡志誠也不諱言「面臨比較大的挑戰還是『價格』。」
至於如何應戰?「中華電信策略就是,不走價格戰,持續拉高網速,看對方能跟到什麼時候。」簡志誠邊說明邊形容,「中華電信是正規部隊作戰, Cable業者擅長巷戰,但現在又有社區寬頻上網的第三方勢力崛起,已演變為三國,未來都有合縱連橫的可能性。正在深入研究,三方彼此都有接觸,都還沒有定論,但對消費者絕對是好事。」
晉身兆元企業 獲利再突破
蘋果iPhone 17 近期開賣,又給了電信三雄提升5G滲透率的機會,加上近期立委跳出來要NCC逼業者降5G資費,本刊詢問他的看法,熟稔技術的簡志誠解釋,「轉不轉5G關鍵在應用,並非價格。除了用AR(擴增實境)、VR(虛擬實境)或看運動賽事外,5G確實沒什麼應用,客戶覺得4G就夠用,就不會想轉5G。」
至於以降價逼戰5G,簡志誠認為,「從投資回收來看,現在降價不見得有客戶進來,如果降價能吸引客戶就算了,但如果沒吸到客,反讓業者獲利大幅下降,對持續投資來提升台灣網路韌性絕非好事。」他更分析,與其降價,倒不如多給用戶一點傳輸量,以「加量不加價」的角度著手,反而更好。
簡志誠上任已滿週年,中華電信股價在今年三月站上一二九元後,正式晉身「兆元企業」。問他今年營收獲利能否繼續交出亮眼成績單?「對於中華電信團隊,我很有信心。」更引用法國思想家盧梭所言「大雨可以延遲我們到達的時間,但不能阻止我們前進」,來形容團隊韌性。接下來,中華電信不僅持續扮演好台灣網路韌性守門人,更要自薦成為AI協創者,化身企業AI總教練,繼續為台灣轉型貢獻所長…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