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三除役 麥寮電廠成救星?

邁向非核家園,火力發電卻降不下來


台灣最後一座運轉中核電廠屏東核三廠,今年七月一號機除役。在經濟部長郭智輝掛保證供電穩定時,沒透露的是今夏穩供電的關鍵救援投手——麥寮發電廠,為什麼它非續約不可?

文/劉光瑩

五月三十日下午,經濟部長郭智輝在首次跟媒體記者的茶敘活動上,拍胸脯保證不會缺電。

然而,被指派今年下半年要上場擔任電力補位的球員們,卻都還在暖身中。例如台南的豐德三號機(森霸電廠二期)還沒開始測試,而大潭九號、七號和興達新一號機,則是得祈禱施工一切順利,才能如期接上。

因此,有一個不在簡報上、部長也沒說出口的神救援投手,就非常重要了。

這就是台灣裝置容量最大的民營電廠、燒燃煤的麥寮一號機。裝置容量六十萬瓩、佔全台備轉容量約二%的麥寮一號機,原本規劃今年五月底合約到期,即將準備進入除役。

燒煤的麥寮一號機延役

在能源署過去的電力資源供需報告上,也都明確規劃麥寮一號機將在二○二四年六月除役。然而,郭智輝五月三十日與媒體茶敘時的簡報,麥寮一號機卻不在除役之列。

據台電內部人士透露,目前的方向是,台電要跟台塑麥寮廠續約到明年底。目前先歲修約四十天,預期在七月初用電高峰時,可順利完成續約,上線供電。推敲箇中原因就是,核三一號機將在七月除役,在炎炎夏日一下少掉九十五萬瓩穩定基載電力,對電力系統是很大風險。

因此,台電需要電、台塑能賣電,讓裝置容量六十萬瓩的麥寮一號延役,是讓兩方皆大歡喜的權宜之計。

五月三十一日,《天下》與時任台塑石化董事長陳寳郎通上電話時,他人正好就在麥寮廠區。他表示,根據與台電合約,麥寮一號已經停機,正在進行歲修。

「過去這一兩個月,我們跟台電一直有在溝通續約,」他話鋒一轉,坦承說雙方已經有共識要續約,但還沒有正式簽約。

言下之意,核三退場,今夏不缺電的關鍵,就在這座續命的麥寮一號機的肩上。

燃煤變乾淨了?

從台塑的立場看,續約是還給他們一個公道。

陳寳郎解釋,多年前跟台電簽約時,是有保障收購電量。但後來因地方政府限制,而減少發電量,等於沒按合約走。

二○一七年,因為希望抑制空氣污染,雲林縣政府限制麥寮廠燃煤,導致當年減少燃煤用量二八%。

陳寳郎強調,麥寮電廠過去已投入大筆投資改善污染,例如建設環保煤倉、加強空污設備與標準,共計投入金額不下千億元,麥寮的排放乾淨程度跟天然氣發電已不相上下。

「如果就這樣不續約,我們過去投資沒辦法回收,這對麥寮不太公平,」陳寳郎說。

台電發言人蔡志孟則回應表示,的確還在跟台塑討論合約,「因為原來合約的電沒發完,不過仍在討論,不便透露細節。」再者,這對台電來說也是划算的交易,一度電只要三元,又是穩定的電力,不無小補。

然而,把不排碳的核電機組如期停下,卻要讓燒燃煤的發電機組續約一年半,不啻意味著「非核家園」政策停下核電機組,用燃煤來補上。

麥寮一座機組,平均一年排放約八百萬噸碳排,相當於台灣年碳排的三%,在錙銖必較的減碳時代,不可謂不多。


核能退場,火力發電仍有八成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副研究員陳中舜,則從能源統計月報中的數字發現,過去十五年的發電組合,「減核增火」已逐漸成為趨勢。

雖然核電逐漸退場,改由綠電取代,但在此同時,燃氣發電大幅增加,燃煤發電量卻僅微幅減少,火力發電依然佔八成以上。(見上表)

無論如何,非核家園政策已成定局。當核電逐漸退場,綠電增量卻快不起來時,火力發電維持高檔,恐怕仍會是未來幾年台灣的現實。 閱讀完整內容
天下雜誌2024/7月 第801期

本文摘錄自‎

核三除役 麥寮電廠成救星?

天下雜誌

2024/7月 第8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