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全球零售巨頭仍是塑膠垃圾大戶?
文/LouisWei 圖/達志影像 減塑是全球趨勢,然而全球指標性零售業者卻被點名為塑膠垃圾製造大戶,儘管各大廠商紛紛投入減塑行動,但效果卻不如預期,並遭到減塑團體批評與質疑。為何零售商難以達成減塑承諾?在實行面上面臨哪些困難?需要我們放大檢視,為守護全球環境與人類健康而努力。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的調查,全球每年產生約4億噸塑膠垃圾,但回收率卻不足10%,導致大量塑膠廢棄物流入河流、湖泊、海洋及其他自然環境中,幾乎無法分解,最終化為微塑膠顆粒或碎片,透過食物鏈被人體吸收。 塑膠廢棄物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威脅,使得全球社會更加重視塑膠減量和回收利用的議題。 聯合國在2022年聯合國環境大會(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Assembly, UNEA 5.2)上通過決議,將制定具法律約束力的《全球塑膠公約》(Global Plastics Treaty),內容涵蓋從生產塑膠、消費到廢棄處理的完整循環。綠色和平與關注循環經濟的「艾倫麥克阿瑟基金會」(Ellen Mac Arthur Foundation)也持續呼籲企業落實塑膠減量和回收等行動。 產塑大戶零售業塑膠垃圾年產83個足球場 全球塑膠垃圾最大的製造者為零售產業,範圍涵蓋食、衣、住、行。根據由超過501個海洋保護組織所組成的倡議單位OCEANA研究報告指出,2022年全球零售業一年產生約176萬公噸的塑膠包裝廢棄物,預計到2027年將攀升到312萬公噸。 研究顯示零售業快速增長的同時,塑膠垃圾的製造量也在上升。 關注美國塑膠減量的團體「美國塑膠聯盟」(U.S.Plastics Pact)在其2023至2024年的影響報告中指出,美國的消費性產品公司、零售商和加工商在包裝和生產的過程中,產生557萬噸塑膠包裝,占全國塑膠包裝重量的33%。 由綠色和平與全球多個環保組織發起的減塑聯盟「解開塑縛」(Break Free From Plastic)在2024年針對印度、印尼、菲律賓和越南市場進行調查,列出了前十名的塑膠汙染企業,被點名的大廠包含聯合利華(Unilever)、寶僑(P&G)和雀巢(Nestle)等。 該報告特別點出,這些大廠製造過多的一次性小包裝,通常由多層塑膠和其他材料(例如:金屬或紙張)組成,在亞洲被廣泛用於日常用品,例如:即溶咖啡、洗髮精、調味品和洗衣精等,這些小包裝回收比起大型塑膠更困難,大部分都是被當作一般垃圾進入垃圾掩埋場,進而流入溪流和海洋。 英國非營利組織Tearfund也曾經點名雀巢、可口可樂、百事可樂和聯合利華四家跨國公司,每年在中國、巴西、菲律賓、印度、墨西哥和尼日這六個開發中國家製造超過50萬噸的塑膠汙染,足以覆蓋83個足球場。
雀巢|將使用專為回收而設計的塑膠 經常被點名為塑膠汙染製造者的雀巢也承諾將致力減塑,訂立了2025年減塑目標,預計讓原生塑膠的使用率比2018年用量減少1/3,並將超過95%的塑膠包裝設計成可回收利用,達成包裝可100%回收和重複使用的目標。同時在包裝上去除一次性的吸管、包裝袋等不必要的塑膠物品,並且推出可重複使用的包裝,鼓勵消費者減少一次性的塑膠垃圾。雀巢也重新設計了瓶裝水的包裝,將每公升瓶裝水所需的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數量減少了22%。 儘管如此,雀巢的減塑成果卻不如預期。2024年該公司調整了目標,將「只使用可回收或可重複使用的包裝」,在2025年改為使用「專為回收而設計的塑膠」。

▲即溶咖啡、洗髮精、調味品和洗衣精等,這些小包裝回收比起大型塑膠更困難,大部分都是被當作一般垃圾進入垃圾掩埋場,進而流入溪流和海洋。

▲減塑聯盟「解開塑縛」(BreakFreeFromPlastic)在2024年針對印度、印尼、菲律賓和越南市場進行調查,列出了前十名的塑膠汙染企業,雀巢遭到點名。

▲全球電子商務平台龍頭Amazon也因為其包裝產生的塑膠廢棄物而面臨各界批評和檢視。

▲IKEA為了達到完全淘汰一次性塑膠的目標,於2021年宣布計畫,到2025年禁止在新產品使用塑膠包裝,於2028年前逐步達成庫存商品全面禁塑

▲根據UNEP的調查,全球每年產生約4億噸塑膠垃圾,但回收率卻不足10%,導致大量塑膠廢棄物流入河流、湖泊、海洋及其他自然環境中,無法分解。
拒絕我行我「塑」,減塑可以這麼做 •減少購買過度一次性小包裝的產品。 •購買可以重複使用的產品,例如:環保購物袋、竹製或金屬吸管、玻璃食品容器等。 •選擇有回收標誌的商品。
閱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