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林瑞嘉 
▲川普主張美國應將比特幣作為戰略儲備,預期未來將放寬金融、AI和加密貨幣的監理限制,比特幣的價格也因此大漲
川普當選後隨即宣布任命PayPal前營運長薩克斯(David Sacks)擔任「白宮人工智慧與加密貨幣沙皇」(White House A.I. & Crypto Czar),該項工作將負責引領政府的AI與加密貨幣政策,也預告未來針對加密產業制定一套法律框架與機制,協助鞏固美國在加密產業的全球領導地位。此外,川普主張美國應將比特幣作為戰略儲備,預期美國未來將放寬金融、AI和加密貨幣的監理限制,比特幣的價格也從選前的6萬美元,於2024年12月一舉衝破10萬美元。 將場面拉回台灣,金管會於2024年6月協力集保公司和6家金融機構成立「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小組」,所謂代幣化也就是把實體資產,如不動產、黃金、藝術品、有價證券等,透過自動化與智能合約於虛擬世界上交易。由於交易過程中,加密貨幣既是交易的技術支撐,也是交易的價值媒介與工具,基於虛擬資產金融交易的穩定與安全,國際間加密貨幣監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025年1月金管會主委彭金隆表示,將以「謹慎友好」的態度推動虛擬資產監管,而目前正在研擬的虛擬資產專法草案也預計於2025年6月送入行政院審查。 加密貨幣在金融服務產業的應用範圍日益廣泛,因其具備去中心化、高透明度與跨境跨時區的優勢,已逐漸改變傳統金融服務模式。首先,相較於目前主要的跨境SWIFT支付系統,透過加密貨幣支付,將具有即時、低成本與避免匯率波動的優勢。此外,由於加密貨幣的底層技術為區塊鏈,可提供去中心化的金融交易服務(DeFi),用於借貸、儲蓄、交易和保險業務不僅可以為無銀行帳戶者提供金融服務,更可透過追蹤交易降低金融風險。最後,RWA代幣化將加密貨幣的應用拓展到現實世界的資產,將實體資產轉化為數位代幣,方便交易並有助於投資人分散投資組合與風險。

▲加密貨幣的底層技術為區塊鏈,可提供去中心化的金融交易服務,不僅可以為無銀行帳戶者提供金融服務,更可透過追蹤交易降低金融風險。
雖然傳統金融服務業與「虛擬資產平台及交易業務事業」(VASP)面對上述加密貨幣應用於金融服務有高度的發展機會,也需因應相對應的挑戰。首先,在跨境支付與匯款業務上,台灣擁有大量外籍勞工與跨境支付需求,金融服務業者未來有機會針對他們的匯款需求提供快速且低成本的加密支付方案。在法令規範進程上,現階段金管會從KYC與反制洗錢(AML)遵循聲明要求出發,納管VASP計25家,從銀行端控管VASP洗錢風險,進一步透過VASP成立公會制定自律規範。雖然如此,在目前研擬的虛擬資產專法草案與相關跨境支付規範未上路之前,仍限制加密貨幣跨境支付的發展。同時,傳統金融機構需要時間與計畫克服區塊鏈技術的學習與整合成本。而在去中心化金融中,金融業者未來可開發基於智能合約的貸款與保險商品,降低了中介成本並吸引年輕族群,然而,因去中心化的平台沒有中央控制機構且為高額的資金池,當智能合約有漏洞、設計缺陷或錯誤,就容易成為駭客攻擊的對象。因此金融業者需要投入大量資源確保用戶資產安全。此外,去中心化平台的用戶需要自行管理私鑰,當用戶缺乏安全意識,可能成為釣魚攻擊的目標。
為促進台灣金融業者在加密貨幣應用中的創新,在國際市場保有競爭力,同時確保市場穩定與用戶安全,現行金融法規需要進一步鬆綁並建構完善相關規範。因此針對加密貨幣在金融服務應用中,提供未來可採行的監管措施建議。首先,金管會新增「金融市場發展與創新處」,並推動「輕量沙盒」以解決現行沙盒實驗中的耗時、耗資與落地成本高等弱點,透過新組織業務和法規鬆綁,促進鼓勵金融業者有更多的金融試驗提案。 在加密貨幣跨境支付的發展上,考量加密貨幣的價值波動性高,影響貨幣的價值儲存功能並維持金融穩定發展,未來可參考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的作法,發布穩定幣(Stablecoins)的監管架構與機制,將穩定幣與新台幣掛鉤(如1:1比例),以降低持有潛在風險。另外,在發展初期可將加密貨幣支付納入金融實驗沙盒計畫,允許業者在受控環境下測試支付模式,也可銜接去中心化金融業務。

▲在去中心化金融發展上,智能合約存在的資安漏洞問題,可透過安全審計進行驗證,並制定智能合約漏洞補救標準
在去中心化金融發展上,考量成本效益,未來可鼓勵台灣傳統金融業者投資合規的DeFi平台,以「母雞帶小雞」的方式建構本土化的去中心化金融生態。而關於智能合約存在資安漏洞問題,可透過安全審計(Security Assurance)進行驗證,並制定智能合約漏洞補救標準。 最後,在實體資產代幣化的推展上,未來除了透過目前正研擬的虛擬資產專法進行監管外,也應與國際組織合作制定跨境規範。同時,為保障投資人權益,需強化揭露資產相關之風險(如訂價與流動性不足)與財務報告書,以避免市場操縱或詐欺。其次,實體資產代幣化可能涉及相關產權與稅法,有待日後法令規範。 隨著川普重返白宮,美國積極推進加密貨幣政策,金管會同步以「謹慎友好」的態度推動監管法規。未來,透過政策完善和技術創新,期待我國加密產業生態進一步發展,為金融服務創造更廣闊的可能性。
(本文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資訊管理與財務金融學系專任教授、華南金控獨立董事) 閱讀完整內容本文摘錄自
監管謹慎友好 開加密貨幣新局
台灣銀行家雜誌
2025/2月 第182期
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