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握「七大守則」,變身工作效率達人
本書中設定了最實際的目標,介紹「七大守則」,讓讀者確立自己該進行的整理術。在每一章節中講解一個方法,並敘述執行架構或具體施行措施。 以下先提列「七大守則」給大家參考。 守則1 掌握文件存放位置的整理術 守則2 將新文件確實分類的整理術 守則3 每天進行管理與檢查的整理術 守則4 適時丟棄不需要物品的整理術 守則5 整頓腦中資訊的整理術 守則6 彙整資訊以激發創意的整理術 守則7 善用電腦歸納分類檔案的整理術 這「七大守則」的基本用意,就是為了提高工作效率。 它並非只是為了減少找東西的時間,而是要我們秉持自主性來管理資訊,整理周遭的物品來提高產能,自然就能創造出投入工作的時間了。這麼一來,我們就不會一直處在被時間追趕的窘境,而能提升自主推展工作的程度。 「整理」是一種自主推展的工作技術 所謂「整理」,以廣義來看,可說是把自己碰到的所有東西嵌入自己所訂定的秩序中,不需要的話就丟棄的工作。因此,迅速判斷優先順序、放置的場所等,是非常重要的。 「解決必須做的事情」,也是一種「整理」。例如,早上進到公司,一坐到自己的位子上會馬上想到現在該做些什麼,這便牽涉到時間管理、行程管理等問題,也就是訂定自己的計畫。 不要被資訊的漩渦吞沒、不要被時間追著跑、不要過著消耗殆盡的生活,而是根據自己的計畫,以自主自發來推動一切事務才對。 能夠達到這種效果的整理術,當然不會花太多工夫。好比說,我們會以為圖書館的藏書系統只要努力整理過一次,之後的管理就會很輕鬆,但實際上,平時要維持系統運作也是很花工夫的。 為了提高工作效率、符合實際狀況,「能夠活用」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如果規劃了太過嚴密的系統,就很難因應新的工作或周圍的變化,所以不要過度要求細節是很重要的。 本書歸納七大守則的整理術,即使是常被大家說「少根筋」的人,應該也能輕鬆達成。老實說,我也算是一個粗心的人,不過我知道要把所有東西整理到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況且我也不想那樣做,只要能生活得很愉快就好了。 想要有所改變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下定決心。不要認為這是義務,或甚至感到焦慮,而應把它當作「自己想做,所以去做」的事,便能開心地朝向目標邁進。千萬不要想得太嚴肅,要找出嘗試新事物的樂趣,如此應該就能有愉快的新發現。 三橋志津子掌握文件存放位置的整理術
不管怎麼整理,沒多久周遭又一團亂的人; 老是在堆積如山的文件前迷失方向的人⋯⋯ 請不要輕言放棄。 首先學習「守則1」的整理要領, 讓自己隨時都能拿到需要的文件資料!重點不在好不好看,而是能一拿就到手
所謂「妥善管理」,到底是怎樣的狀態呢? 其實關鍵重點就在於,「馬上知道什麼東西放在哪裡」。 如果能在必要時刻順利取得所需的東西,那麼工作就會進行得很有效率。 「沒辦法好好整理!」、「根本整理不完!」有這類煩惱的人注意了,請試著想像自己坐在辦公桌前工作的情景—— 假設現在必須整理一份隔天開會要用的資料,這時客戶剛好來電詢問,於是你毫不猶豫地拿出參考文件,沉著地回應對方的相關問題。 掛上電話之後,換同事來找,請你給他看另外一份文件。 當下只花費幾分鐘時間,你就找出那份文件交給他,然後再回頭製作隔天要開會的資料。 能快速應付處理如上狀況,必定對相關文件放在哪裡一清二楚,才能順利達成各方需求。 若只是「約略知道」文件擺在哪裡,就會影響後續的處理效能。 打造二十秒就找到 所需文件的環境 不擅長整理的人,經常會辯稱:「看起來很亂,不過什麼東西放在哪裡我都知道。」但其實大多數人只是自以為知道放在哪裡罷了。
▲只要能在二十秒內取得所需文件就OK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