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金錢的猶太哲學


「世上有三件會傷害你的東西,
它們是——煩惱、爭吵、空的錢包。
其中,空的錢包傷人最深。」
——猶太格言


離「強欲」最遙遠的猶太人

「猶太人擅長賺錢」這是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會聽到的定論,這或許是因為擁有猶太血統的投資銀行高盛(Goldman Sachs),其掌控世界金融的形象過於強烈所致。

各位也許聽過,臉書創辦人祖克伯(Mark Zucker¬berg)當年為了公開募股(IPO),率先確保了自己的表決權,其強烈的慾望就曾在世界各地成為新聞1。不過,在這個定論背後,也確實存在「猶太人對金錢不擇手段」、「守財奴」等外界對猶太人根深蒂固的歧視。

就連文豪莎士比亞也在《威尼斯商人》中,將高利貸業者夏洛克描繪成陰險、惡毒至極的人。該部戲劇作品寫於十六世紀,正逢猶太人被驅逐出英國之際,莎士比亞彷彿熟知猶太人一般,為其塑造出奸詐、狡猾又醜陋的形象。劇中有一筆交易,主角安東尼必須以割掉心臟旁的一磅肉作為借貸的擔保,並將割肉的刀子交給夏洛克保管。後來在法庭上,夏洛克堅決要依約突襲可悲的安東尼,而正是這個場景,確立了猶太人的邪惡形象。我認為,莎士比亞就是將反猶太主義散播至全世界的當事人。

除了莎士比亞,達文西的畫作《摩西》,也將猶太人摩西描繪成猶如惡魔一般,在頭上長了一對角。另外,宗教改革時期的馬丁.路德也形容猶太人是「極其邪惡且脫離正道」。

在藝術或政治領域對世界帶來莫大影響的人,不斷散播猶太人的錯誤形象。猶太人殺害耶穌基督的說法,也長久以來在天主教中持續流傳。

一九八六年,若望保祿二世(Sanctus loannes Paulus)首次以歷代教皇的身分進入羅馬的猶太教堂,針對過去基督教徒所犯下的罪行向猶太人致歉。除了對於長期迫害猶太人一事道歉之外,亦正式承認「猶太人殺害耶穌基督」是錯誤的說法。我認為這件事具有相當大的歷史意義。此外,若望保祿二世在二○○○年訪問以色列,明確宣示「反猶太主義」是對神的褻瀆,企盼兩千年來對猶太人的歧視情感,會因此契機而有所改善。

在對猶太人的偏見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典型的高利貸業者,及其貪婪的富豪形象。無論是從歷史,或是從現今社會來看,的確,許多猶太人都在經濟方面達到相當高的成就。

但就我來看,這件事從前提來講就是一個錯誤。全世界大約有一千三百萬名猶太人,但其中卻有許多猶太人過著比日本的平均水準還要貧窮的生活,而且多數猶太人都相當重視宗教戒律,過著與貪婪扯不上邊的簡樸生活。

那麼,為什麼如此簡樸的猶太人,能培養出許多商場上的成功人士呢?或許有偏見的人會認為,「說到底,終究還是因為猶太人精於謀利吧」,但這麼說並不正確。這些猶太人之所以能夠吸引成功的祕訣,在於他們得以累積猶太人特有的想法、生活方式,以及歷經數個世代一步一腳印傳承下來的「富腦袋」,也就是所謂的「智慧」。

人的內心平穩與否,視金錢而定

日本有一句諺語說,「金錢會在世間不斷流通」。意思是,即便現在生活窮困,但金錢總有一天會回到我們的身邊,這代表對金錢抱持著樂觀和希望。但是,猶太人的想法卻是,「金錢不會來到沒有智慧者的身邊」。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日本有許多輕蔑金錢的諺語。例如,「金錢和痰盂都是越積越髒」、「有錢能使鬼推磨」等等,這些都是以金錢來形容骯髒之事。在日本人喜愛的時代劇中,時常會出現惡代官收到富商人從袖口遞去的金幣時,竊竊私語說著「您心眼真壞啊」的場景,這正是邪惡的象徵,也被視為是「金錢足以扭曲正義」的最佳代表。

日本人常說,金錢是破壞人際關係的元兇,像是「錢斷緣亦斷」、「借錢會失去朋友」、「金錢借貸是失和的根源」等等。

猶太人則不像日本人,猶太人不會將對金錢的執著視為不關己事,也不會輕言放棄金錢,更不會覺得金錢「骯髒」而輕視它。比起日本人,猶太人更會從現實層面去看待金錢。

猶太人雖然不認為「金錢至上」,但也絕不會瞧不起或藐視金錢,因為他們認為「內心平穩與否視錢包而定」、「若內心生病,身體也會生病。但若沒有錢,兩者都會惡化。」也就是說,若想讓身心兩者健全平衡,就需要有一定的金錢。

猶太人看待金錢十分冷靜,他們甚至會形容金錢,「人類若是錢太多,便會像野獸般具有強烈警戒心,但倘若身無分文,就會不顧一切成為真正的禽獸」、「用名為金錢的肥皂清潔,無論何物都會變乾淨」。此外,他們也將金錢視為能夠開啟人生道路的「寶貴鑰匙」

正因如此,在猶太人長達五千年的發展史中,他們不斷地鑽研智慧,試圖找出為了幸福應該如何有意義地運用這把寶貴的鑰匙。這些智慧代代流傳至今,滲入每一位猶太人的血液,這便是猶太人的現實主義。

「夏日炎熱時,更應該儲存冬天的暖爐燃料費。」

「明日事今日畢,今天的消費延後至明天便能有所儲蓄。」

「三個數錢的方法,那就是節儉、節約、勤勉。」


這些傳遞與金錢有關的智慧,都是出自於猶太教的格言。數千年來,猶太父母以口傳的方式將這些金錢智慧傳給子女,子女再傳給子孫……這種「口傳方式」正是猶太人與日本人不同的地方。

我身為一名國際律師,至今四十年來,我每一天幾乎都在解決各個企業或個人的金錢糾紛。而我可以斬釘截鐵地說,在我的工作當中,日本人經常搞砸那些猶太人不會失敗的事,我時常覺得,如果具備猶太人的金錢觀念,許多糾紛都能夠迎刃而解。

學習猶太人累積財富的能力

二○○八年的雷曼兄弟事件2,接下來的歐債危機3、預期的中國房地產泡沫等,全世界已經邁入崩壞的混亂時代。

日本也受到長期不景氣和經濟衰退的影響,資金周轉困難的公司,或是貧困階級的勞動者越來越多。再加上二○一一年發生的三一一大地震,日本獨立行政法人、特殊法人,以及地方政府的貸款加起來已經大幅超過一千兆日圓。而這種情況已經到了無法指望國家,也難以倚靠父母或家人,光是自己一個人要存活下去就已經筋疲力盡的地步了。在這個艱難的時代,唯有靠自己開拓一條存活的道路才行。而猶太人正是在遭受迫害的幾千年來,不斷地藉由自我鍛鍊以度過種種難關。

猶太人一旦發現問題就會深入思考,時常保持腦部全力運轉的狀態,他們比日本人花費數倍的時間在埋頭學習、思考和討論。我認為他們深入事物、深層的思考能力,是日本人完全無法比擬的。正因如此,猶太人才能夠看清時代趨勢,正確掌握資金的流動方向,藉此做好避開生意上可能遇到突發性問題。

所謂「吸引金錢的力量」,並非一開始就是以賺錢為目的,而是最終招來了這個結果而已。單純只是期望能達成平穩和美好人生的目標,「成功」就自然而然來到了猶太人的身旁。猶太人透過研讀《希伯來聖經》,就比世界上任何人都還透徹掌握人類的本質。因為金錢正是人類所創造,金錢會受到「透徹掌握人性者」的吸引,也是理所當然之事。

為了簡單明瞭地將《塔木德》的智慧傳遞給孩童,猶太人用文字和口說的方式,將各種寓言故事流傳給後世。這些故事旨在提示與金錢聰明相處的技巧,並藉此活出一個更幸福的人生。相對的,日本的民俗故事大多與惡靈有關,我年幼時的心靈曾為此受到不小的驚嚇。

我接下來要介紹的猶太寓言故事,雖然僅是滄海一粟,但皆述說了屏除貪婪、活在當下,以及活出精彩人生的重要性,我們會自然而然地認知到,原來這就是「吸引金錢的能力」。

希望各位能夠仔細聆聽蘊含在每一則寓言中、長達五千年的智者之聲。

魔法石榴

從前有個地方,住著感情很好的三兄弟。三兄弟陸續長大成人,於是三人打算花十年的時間,在世界各地修行。三人分別往東、西、南方出發旅行。在出發之前,三兄弟一同發誓,十年後要再回到這個家見面,並且要把這十年之間找到最不可思議的物品帶回來。

往東方前進的老大,從一位旅人那裡買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玻璃杯,透過這個杯子,能夠看到世界各地的每一個角落。雖然不知道其他兄弟會帶回什麼樣的物品,但是老大的心中確信,自己手中的杯子,肯定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物品。

老二則是去了西邊,他在某個城鎮遇到了一位地毯商人。他隨口向地毯商人詢問了價錢,不可思議的是,那張老二伸手指向的地毯,竟兀自蠕動了起來。看到這個景象,老二極度吃驚,趕緊向地毯商人問道:「這是怎麼回事?這張地毯底下是不是有老鼠?」

地毯商人生氣地回答:「怎麼會呢!這張地毯是活的,它能夠飛往高處。只要乘著這張地毯,就能夠飛得比鳥兒還要遠。你現在不買的話,它馬上就會被買走了喔!」

聽到這裡,老二覺得這張飛天地毯肯定是世界上最新奇的事物,於是耗費巨資買下了這張地毯。他深信自己一定能靠這張地毯贏過其他兄弟。

老三去的是南邊,他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地走進一座不可思議的森林。在森林深處,他發現了一顆神奇的石榴樹。為什麼說是不可思議的石榴樹呢?因為明明樹上開滿了花朵,但果實卻只有一顆,而且已經熟到透紅。老三不禁好奇的想要摘下那顆果實,才剛這麼想,果實就立刻掉到了他的手上。這時神奇的事情發生了,在樹上盛開的花朵中,有一朵花突然變成了熟得透紅的石榴果實。

「嗯,這就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物品了。把這棵樹帶回去吧!」

此時,石榴樹卻瞬間從老三眼前消失得無影無蹤。老三驚訝地往手裡一看,還好,那顆掉下來的果實並沒有跟著石榴樹一起消失。三兄弟中最年輕的老三,確信這顆石榴果實一定就是世界上最不可思議的物品。

十年過去了。三兄弟依約回到家中聚首,並互相展示自己帶回來的東西。

當他們用老大所帶回的玻璃杯觀看世界各地的時候,看到了某個國家的公主,似乎生了重病,奄奄一息地躺在床上。一旁低聲嘆氣的國王說道:「有人可以醫好我的寶貝女兒嗎?無論找了多少位醫生,這孩子的病始終都沒有好轉,如果不趕緊想辦法的話,這孩子就快要不行了……」

三兄弟聽到國王的話,連忙乘著老二帶回來的飛毯,飛往公主所在的國家。最小的弟弟心想,「只要讓公主吃下我的石榴果實,她的病一定會好起來的。」於是,老三把石榴果實剝成兩半,一半獻給了公主。

一口、兩口,公主吃下果實後,不久臉上就恢復了元氣,原本連下床都有困難的公主,現在有力氣站起來了。國王感激地向三兄弟說:「托三位的福,公主的病痊癒了。你們其中一人,可以跟公主成親。請你們討論一下吧!」此時,公主說:「請讓我來問問他們吧。」

首先,公主向老大問道:「你用能眺望世界各個角落的玻璃杯發現了將死的我,請問那個猶如望遠鏡的杯子,現在還是原來的模樣嗎?」

「是的公主,杯子還是原來的模樣。」老大回答。

接著,公主又問老二:「你乘著飛毯迅速趕到我身旁,請問那張地毯現在還能飛上天空嗎?」

「是的公主,飛毯完好無缺,還是能飛到空中。」

最後,公主問老三:「那麼最小的弟弟,你讓我吃下石榴果實,治好了我的病,那顆果實跟從前相比,有任何不一樣嗎?」

老三回答說:「是的公主,因為我把一半的果實獻給了您,所以現在它只剩下一半了。」

此時,公主高聲宣布說:「我要和最小的弟弟結婚。因為他為了我,失去了一半貴重的石榴。」

「No Pain, No Gain」——沒有犧牲,就沒有所謂的成功

你肯為成功失去多少東西?

當摩西帶領猶太人逃離埃及的時候,他們捨去了所有無法隨身攜帶的財物,唯一沒有丟棄的僅有身上所穿的衣服而已。無論是財產或早已習慣的住家,他們捨棄了所有身外之物,在那之後,他們更是在沙漠裡徬徨了四十年之久。猶太人可說是為了逃離奴役生活而付出極大的代價。而「魔法石榴」這個寓言故事,正是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告訴讀者應從史實中汲取教訓。

這些都是猶太母親會說給孩子聽的故事,但是她們通常不會把故事講完,只會講到一半。母親會問孩子:「那麼,公主最後會選擇三兄弟中的誰,作為結婚對象呢?」然後等待孩子的回答。當孩子說出自己的答案之後,母親一定會進一步問「為什麼」,這就是猶太式教育的起點。母親不會輕易說出答案,即使孩子猜出正確答案是「最小的弟弟」,只要孩子說不出理由,母親就會不斷追問「為什麼」。當孩子絞盡腦汁想出「因為在三個人之中,最小的弟弟損失最大」這個答案之後,母親便會微笑地誇獎孩子做得好。猶太小孩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透過「為什麼」來學習。

在有所得之前,一定會有所失。稍後會提到英特爾(Intel)的創辦人安迪.葛洛夫(Andy Grove)正是身體力行的實踐了這句話。不先失去,就不會有所得。一無所失、輕鬆獲取成功是不可能的事。這些猶太小孩自小就被灌輸所謂「No Pain, No Gain」的觀念,也就是「沒有犧牲,就沒有所謂的成功」這套超越金錢哲學的人生哲學。

決定捨棄的時機,其實也相當重要。母親會教導小孩,等到看見所得之後再捨棄寶貴之物是不行的——不是為了獲取而捨棄,而是不捨棄就無法開創道路。許多企業就是因為不願意捨棄,導致自己走向破產之路。

例如,柯達(Kodak)公司就是因為不想放棄底片事業,未能跟上數位相機的浪潮,最後失去一切,走向破產。由此可知,猶太教的教誨也能適用於現代的商業之中… 閱讀完整內容
塔木德【人生實踐版】:日裔猶太教權威親授,吸引金錢、好運與幸福

本文摘錄自‎

塔木德【人生實踐版】:日裔猶太教權威親授,吸引金錢、好運與幸福

石角完爾

由 大牌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