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中求勝:西洋棋特級大師的人生逆思考


前言―― 開局

入選過五次NBA最佳陣容的唐西奇表示,多年來下棋的歷練,讓他有能力在球場上看穿對手的一舉一動。西班牙網壇「小蠻牛」、兩座大滿貫冠軍得主阿爾卡拉斯說,他總是能洞燭先機,領先對手一步。體育記者阿迪寇特在〈阿爾卡拉斯如何用下棋來被備賽〉中引了小蠻牛本人的說法:

「在長年的對弈訓練下,我的心智更加敏捷了,所以都能快一步觀察到比賽的節奏,包括對手的移動方式和打法。在球場上,只要稍稍失神就很容易被打亂節奏。」

英國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拳擊手亞當斯在二〇一九年以無敗績的紀錄風光退休,並拿下世界拳擊組織蠅量級拳后的頭銜。她將生涯輝煌紀錄歸功於下棋培養的制勝思路。記者拉姆斯丹在〈女性拳擊手不打口水戰,只專注於比賽〉引用了拳后的自白:

「打拳就像下西洋棋。你得設法引誘對手犯錯,再用他的失誤打倒他。很多人以為,拳手一站上擂台就只管殺紅了眼,實際上真正的關鍵戰略在於避免被一拳擊倒。」

儘管當今市面上充斥著五花八門的遊戲和娛樂,西洋棋依然蓬勃發展,年復一年迎來懷抱熱情的新血加入。面臨數位洪流,西洋棋屹立不倒,反而受惠於其便利性與單純性,再掀起一波復興潮。

全球新冠疫情蔓延之際,西洋棋的人氣更是水漲船高;大部分人因為防疫規定,只能被迫留在家中找樂子,嘗試發掘有意思的趣味活動來保持心智的敏銳。截至二〇二〇年底,線上西洋棋的會員人數連翻三倍,相中市場潛力的主辦單位也迅速推出獎金高達百萬美元的線上西洋棋巡迴賽。

近來,西洋棋的熱潮更加高漲,彷彿野火般燒向全美各地的學校教室。就連《華盛頓郵報》也在標題寫下:「好驚奇!全國各地學生著迷於西洋棋的魅力,老師們訝異又摸不著頭緒」。

縱使世界各地遍布了大批的棋士和棋迷,西洋棋的重要性依舊遭到貶低甚至質疑,這派人士的代表者便是二十世紀最傑出的數學家馮紐曼。他認為,每回合的對弈局面都必然有一個最佳走法,所以西洋棋無法反映出混亂、無可預測的真實人生,它不過是一種智力遊戲而已。

職業撲克玩家杜克的評論也大同小異:「棋士總是企圖在未知的世界尋找規律和規則,這點和撲克玩家截然不同。」就連爭議滿點的科技鉅子馬斯克也曾在社群平台X發文提到,他小時候學過西洋棋,不過後來發現「它簡單到無法應用在現實生活中」。他大概是我這輩子知道唯一一個,認為西洋棋太簡單的人!

終身的學習工具

誠如德國傳奇棋士塔拉什所言,西洋棋歷久不衰,存在超過一千五百多年,是因為它「無異於愛、無異於音樂,能讓人類感到快樂」。西洋棋的戰術錯綜複雜,往往讓初學者退避三舍,但實際上,數百年來,無數的孩童在幼年便開始學下棋。西洋棋猶如語言,越早接觸越容易掌握,不管處於任何年齡都能有所成就和收穫。

十四歲那年,我這輩子第一次愛上西洋棋,當時我還在就讀布魯克林職業高校二年級。某次在對弈中痛宰對手後,我在學校圖書館發現一本西洋棋書籍,從此以後我不斷鑽研這項技藝,熱情一直延續到此時此刻。從紐約到底特律、從牙買加的京斯頓到坦尚尼亞的尚吉巴,我和世界各地的人談論下棋帶給我的人生啟示,也和亞馬遜、谷歌和繽趣等等企業分享西洋棋和商業活動的交集。

西洋棋從根本改變了我的人生,「棋」中亙古不變的真理引領我走過生命中許多難以想像的高潮和低谷。像個西洋棋士一樣思考,你就能變成解決問題的專家、出色的決策者,甚至是運籌帷幄的戰略家。

在放手一搏前,你會更懂得如何思考、相信直覺。你還能學會在擘畫未來的同時扎根當下;你既能專注於自我的發展、也能用他人的雙眼欣賞世界。西洋棋是讓人終生樂在其中的遊戲,也是改變生命的學問。

本書集結了我多年來的心得。西洋棋生涯賦予我人生智慧以及難以忘懷的啟發,包括整頓混雜的局面、評估棄子認輸的可能性、採取冒險的走法以及避免兵形中出現漏洞等。下棋讓我更能解決困境,並接納有無限未知因素的人生賽局。

衷心期盼我的經驗談也能為你的人生帶來改變。

第一章 莫忘初衷

「不是老了所以玩不動,是不玩了才變老。」——愛爾蘭作家蕭伯納

西洋棋是具有無窮奧妙的競技遊戲。在頂尖棋士的巧手技藝下,黑白兩棋以幾何步伐在棋盤共舞、相互較勁,媲美太陽系行星運行的軌道。有別於西洋棋一般給人凌亂複雜的印象,在技藝精湛的棋手眼裡,每局對弈都是一幅絕美的織錦——相續的格點、交錯的網線、對應的方格、游移的圓形棋座還有若隱若現的三角形。

棋盤上的數理現象隱身在表象之下,而神童之所以脫穎而出,正是因為他們年紀輕輕便能看出當中的規律,而同齡人乃至成年人得花好多年才得以掌握。這些陣型、次序和關聯,構成了最經典的對弈策略和原則,而一位又一位大師藉此創造出歷久不衰的輝煌戰績。

西洋棋的魅力無窮無盡,只是棋藝越是高超,反而越難保持對棋局的痴迷。初出茅廬的新手會對精彩的將殺瞠目結舌,但對於見過相同走法無數次的老手來說,只會覺得平淡無奇。

我在同行身上反覆見證了這種歷程;懂得太多,令他們嘖嘖稱奇的棋局就會變少,心情比在新人時期更為寡淡。這酷似一道詛咒,在成為高手的路上,不可思議變得平淡無奇又不出所料。偶爾,勝負會凌駕於做中學的過程,但隨著驚喜越來越少,熱情也會漸漸消退。

保持初學者心態

頂尖棋士不斷尋找培養初學者心態的方法。坊間傳聞,第八屆西洋棋世界冠軍是米哈伊爾.塔爾曾到新手教室聽課,只為了發掘新穎的西洋棋原則。試想一下那個畫面:天賦異稟的大師和一群菜鳥排排坐,從最基礎的棋子走法開始學起。這無異於NBA史上最佳射手史蒂芬.柯瑞到鄉下的高中校隊學習正確的投籃方式。

塔爾返璞歸真的訣竅在於回到基礎尋求啟發。他一次又一次去研究棋盤,每次的心態都像初學者一樣,歷久彌新。

凡事都是奇蹟

這令我想到《聖經》中的一段話:「凡變回小孩才能進入天國。」看見嬰兒和媽媽玩因躲貓貓而尖叫笑開懷,不禁令人懷疑,即使在天堂,我們也難以享有如赤子般的純然幸福。

諸如智慧型手機、平面電視、網際網路、電動汽車、無人機等現代生活器具,對四十多年前的人來說根本是在科幻小說中才會出現的。這些器材只是冰山的一角。現代人身邊充斥著各式各樣奇蹟,但正因為它們無所不在,反而被視為理所當然。世紀天才愛因斯坦說過:「生活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相信凡事沒有奇蹟,一種是把所有事都當作奇蹟。」

讓自己像孩子一樣學習,就得先承認,我們成年人常常忘記萬事萬物的奇妙之處。但也不要太苛責自己。誠如心理治療師韋恩.戴爾所言:

重拾童心不代表放棄成為大人。一個充分發展的個體有能力同時做大人和小孩。重拾赤子之心,再次體會那種興奮得睜大雙眼、不由自主欣賞一切的感覺。放飛自我,盡情對大千世界表現敬畏和驚嘆。

重新召喚新奇感的有效方法之一,是退一步檢視已成為慣例的事情。

比方說,偶爾我會花一點時間完全不碰西洋棋。重啟練習後,我會發覺黑白棋看起很陌生,就像奇特的小玩具。這時一股興奮感油然升起,彷彿我即將邂逅充滿魅力的陌生人。

這盤棋歡迎我的歸來,上面閃耀著奧妙的光芒,令我驚艷不已。接下來,我會和棋友分享我的最新發現、一起大笑,然後繼續埋頭推敲,這項眾人熱愛的古老遊戲還有哪些無窮奧秘。

第七章 慶祝失敗

「輸棋比贏棋能學到的多更多,成為一名出色棋士之前,要先輸掉上百盤棋。」——第三屆西洋棋世界冠軍卡帕布蘭卡

「要想做出最理想的表現,就必須有重新振作的能力。比失敗更糟的情況,就是讓第一天的勝負影響到第二天的戰局。」——荷蘭籍西洋棋特級大師阿尼什・吉里

沒人喜歡失敗的滋味。但是,要衡量某項任務最終成功與否,最客觀的標準就是看你如何面對失敗。在落敗後情緒失控、動粗、咆哮、砸東西,對你一點好處也沒有。偉大的鬥士會把失敗視為途徑,以從中獲得寶貴的見解。他們能把每場賽局的意義提高。由此可見,想在競技中更上一層樓,就更要把握失敗的契機。

已故的NBA巨星小飛俠布萊恩曾被問到:「對你來說,輸球是什麼感覺?」他回答:「興奮。這代表有不同的方法可以讓自己成長。我肯定有些弱點暴露出來了,需要加以彌補⋯⋯輸球的感覺爛透了,但是只要看清了癥結點,答案就在其中。」

珍惜每次的失敗

在屢戰屢敗後迸發而出的爆炸性成長更加驚人,我們可以說,失敗本身會進化成禮物。勇奪八屆美國女子西洋棋錦標賽冠軍的特級大師艾琳娜・克魯也強調過失敗之於提升棋藝的重要性:「我曾經把輸棋看得很負面。可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告訴我要「慶祝失敗」。我知道這對一些人來說很荒謬,但要對自身的錯誤心存感激,因為輸棋能學到的東西比贏棋要多得多。」

二〇二三年,NBA東區頭號種子密爾瓦基公鹿隊爆冷輸給分區墊底邁阿密熱火隊。賽後記者問效力公鹿的超級球星「字母哥」安戴托昆波,會不會認為這是本屆賽季一大敗筆,他的回答之睿智,迅速在網路爆紅:

體壇沒有失敗一說,日子有好有壞,有的日子會成功,有的日子就是不會。偶爾輪到你,偶爾輪到別人。這就是競技運動。你不會一直贏下去,總會有別人贏……就這麼簡單。明年我們會捲土重來,努力變得更強、養成更好的習慣、打得更好……希望能拿下冠軍。

儘管失敗有許多潛在的好處,但脆弱的自尊往往會讓失敗變得難以消化,就連親人出於善意的失望情緒,也會幫倒忙。在比賽會場上,我們常見到許多令人難過的場面:家長因為孩子輸棋而大呼小叫,甚至動手打小孩。生活中各個領域都有失職的家長,而這些現象提醒你我——優雅地輸掉比賽並心存感激是,所有年齡層都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大家都把勝者當成超級英雄,而忽略了他們是如何在一次次的失利後養成強大的決心、韌性與勇氣,才終於站上巔峰。有句名言說得好:「成功是走過一次又一次失敗但不失熱情。」把挫敗當做一門課的人,會成為偉大的勝者… 閱讀完整內容
敗中求勝:西洋棋特級大師的人生逆思考

本文摘錄自‎

敗中求勝:西洋棋特級大師的人生逆思考

莫里斯.艾胥利(Maurice Ashley)

由 時報出版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