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裝傻,才是聰明人

前言|洛克菲勒,全世界最富有的商業巨人

約翰.D.洛克菲勒(一八三九~一九三七)是誰?

他是地球上第一個億萬富翁,歷史上最富有的美國人;他是世界上最早的石油鉅子,美國實業家、超級資本家,標準石油(Standard Oil)創辦人;他曾透過氣勢如虹的兼併和擴張壟斷了美國的石油工業,被世人稱為「石油大王」;他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商業巨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把洛克菲勒視為自己唯一的崇拜對象:「我心目中的賺錢英雄只有一個名字,那就是洛克菲勒。」

回顧洛克菲勒九十八年的人生崢嶸歲月,我們更是會被他那異常冷靜、精明、富有遠見卓識的頭腦,以及在商場上那獨有的魄力和手段所折服。

一八三九年,約翰.D.洛克菲勒出生於紐約州的一個小鎮。

十六歲時,洛克菲勒在美國俄亥俄州一家乾貨店擔任職員,每星期賺五美元。十九歲,他下海經商,轉售穀物和肉類。從這時起,洛克菲勒將每一筆收支記錄在冊,甚至不漏掉一美分的慈善捐款。

經過三年積累,二十二歲的洛克菲勒進入石油業,並於一八七○年創建標準石油公司。一八八二年,洛克菲勒開創了史無前例的聯合事業——托拉斯。這個極易聚集財富的結構,使標準石油公司兩年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石油集團企業,洛克菲勒也因此成為蜚聲中外的「石油大王」。

就這樣,與很多美國早期的富豪多半靠機遇成功不同,洛克菲勒白手起家,一步一步建立起了他那龐大的石油帝國。一八九七年,從標準石油公司退休後,洛克菲勒專注於慈善事業。

現今,漫步紐約街頭,隨處都能體會到洛克菲勒家族過往的輝煌:摩根大通銀行、洛克菲勒中心、洛克菲勒基金會、現代藝術博物館(MoMA)、在生命科學領域位居世界前列的洛克菲勒大學(The Rockefeller University)……甚至青黴素能普及為一種通用藥品,也與洛克菲勒及其家族大有淵源。

《富比士》(Forbes)在二○○七年曾做出這樣的評估——如果洛克菲勒還在世,他的身價折合成今天的美元約有三千零五十三億,是比爾.蓋茲身價的數倍。

洛克菲勒家族之所以為世人所矚目,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這個家族對「賺錢能力」的世代傳承。與「富不過三代」的鐵律不同,洛克菲勒家族從發跡至今已經綿延七代,仍未出現頹廢和沒落的跡象。

一九三七年五月二十三日,九十八歲的約翰.D.洛克菲勒去世,他的子孫繼承了他的事業。洛克菲勒家族成為美國十大超級富豪之一,也是當今美國知名度最高的家族之一。

他的孫子納爾遜.洛克菲勒(Nelson Rockefeller)曾任美國副總統,而他的另一個孫子大衛.洛克菲勒(David Rockefeller)則是赫赫有名的大銀行家。洛克菲勒家族如今的財富到底有多少,連他們自己也說不清。

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孫之所以能獲得非凡的成就,和他們自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為了避免孩子被家族的光環寵壞,不管是老約翰.洛克菲勒還是其兒子小約翰.洛克菲勒(John Davison Rockefeller, Jr.),在教子方面相當花心思,並有著一套祖傳教育計畫。老約翰.洛克菲勒每星期只給孩子五美元零用錢,並且要求孩子記帳。小約翰.洛克菲勒則鼓勵孩子們做家務掙錢:若抓到走廊上的蒼蠅,每一百隻獎勵一角錢;捉住閣樓上的老鼠每隻五分錢,揹柴火、劈柴火也有零用錢。勞倫斯(Laurance)和哥哥納爾遜分別在七歲和九歲時,取得了幫全家擦皮鞋的特許權,每雙皮鞋兩分錢,長筒靴每雙一角。而且小約翰.洛克菲勒一直像父親那樣,定期翻閱孩子的帳本,檢查他們的支出。

老約翰.洛克菲勒曾說,賺錢的能力是上帝賜給洛克菲勒家族的一份禮物。而本書彙集了洛克菲勒給其孩子們的幾十封信,讀者也許能夠從中窺見洛克菲勒家族長久不衰、坐擁億萬財富的終極祕密!


第一封 懂得裝傻,才是聰明人

親愛的約翰:

明天,我要回老家克里夫蘭(Cleveland)處理一些家族裡的事情。我希望在此期間,你能代我打理一些事務。但我提醒你,如果遇到某些棘手或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情,你要多向蓋茲先生(Mr. Gates)請教和諮詢。

蓋茲先生是我最得力的助手,他忠實真誠、直言不諱、盡職盡責,而且精明幹練,總能幫我做出明智的抉擇。我非常信任他,我相信他一定會對你大有幫助,前提是你要尊重他。

兒子,我知道你是布朗大學(Brown University)的優秀畢業生,你在經濟學與社會學方面的知識可謂出色。但是,你應該清楚,知識原本是空的,除非把知識付諸行動,否則什麼事都不會發生。而且,教科書上的知識,幾乎都是那些皓首窮經的知識匠人在象牙塔裡編撰出來的,難以幫你解決實際問題。

我希望你能去除對知識、學問的依賴心理,這是你走上人生坦途的關鍵。

你需要知道,學問本身並沒有什麼了不起,學問必須加以活用,才能發揮作用。要成為能夠活用學問的人,你必須首先成為具有實行能力的人。

那麼實行能力從哪裡來呢?在我看來,它就潛藏在吃苦之中。我的經驗告訴我,走過艱難之路——布滿艱辛、不幸、失敗和困難的道路,不僅會塑造我們堅強的性格,我們賴以成就大事的實行能力也將應運而生。在苦難中向上攀爬的人,知道如何千方百計地去尋找方法、手段,讓自己得救。處心積慮地去吃苦,是我篤信的成功信條之一。

也許你會譏諷我,認為沒有比想吃苦更傻的了。不!沒有不幸體驗的人,反而更加不幸。很多事情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那些實現了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夢想的人們,有誰不是很快就銷聲匿跡了?透過吃苦所換來的,是將你的事業大廈建立在堅實的地面上,而不是流沙裡。人要有遠見,只有長時間的吃苦,才有長時間的收穫。

我相信你已經發現,自你到我身邊工作以來,我並沒有給予你重擔。但這並不代表我懷疑你的能力,我只是希望你善於做小事而已。

做好小事是做成大事的基石,如果你從一開始就高高在上,就無法體會部屬的心情,也就不能真正地活用別人;在這個世界上要活下去、要創造成就,你必須借助於人力,即別人的力量。但你必須從做小事開始,才會了解當部屬的心情,等你有一天走上更高的職位,就知道如何讓他們貢獻出全部的工作熱情。

兒子,世界上只有兩種人頭腦聰明:一種是活用自己的聰明人,例如藝術家、學者、演員;一種是活用別人的聰明人,例如經營者、領導者。後一種人需要一種特殊的能力——抓住人心的能力。但很多領導者都是聰明的傻瓜,他們以為要抓住人心,就得依據由上而下的指揮方式。在我看來,這非但不能得到領導力,反而會降低很多。要知道,每個人對自己受到輕視都非常敏感,被看矮一截就會喪失幹勁。這樣的領導者只會使部屬變得無能。

一頭豬好好被誇獎一番,它就能爬到樹上去。善於驅使別人的經營者、領導者或大有作為的人,一向寬宏大量,他們懂得欣賞、讚美他人的藝術。這意味著他們要有感情的付出。而付出深厚的感情的領導者最終必能贏得勝利,並獲得部屬更多敬重。

沒有知識的人終無大用,但有知識的人很可能淪為知識的奴隸。每個人都需要知道,一切的知識都會轉化為先入為主的觀念,結果形成過於片面的保守心理,認為「我懂」、「我了解」、「社會本來就是這樣」。有了「懂」的感覺,就會缺乏想要知道的興趣,沒有興趣就將喪失前進的動力,等待他的也只剩下百無聊賴了。這就是因為不懂才成功的道理。

但是,受自尊心、榮譽感的支配,很多有知識的人對「不懂」總是難以啟齒,好像向別人請教、表示自己不懂是見不得人的事,甚至把無知當成罪惡。這是自作聰明,這種人永遠都不會理解那句偉大的格言——每一次承認自己不懂的機會,都會成為我們人生的轉捩點。

自作聰明的人都是傻瓜,真正聰明的,是懂得裝傻的人。如果一個人聰不聰明將決定你能否撈取好處的話,那我顯然不是個傻瓜。

直到今天,我都清晰記得一次情景,當時我正為如何籌借到一萬五千元而大傷腦筋,走在大街上我都在苦思冥想這個問題。說來有趣,正當我滿腦子想著借錢、借錢的念頭時,有位銀行家攔住了我的去路。他在馬車上低聲問我:「你想不想要五萬塊錢,洛克菲勒先生?」我怎麼這麼幸運?我有點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在那一瞬間,我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急切,我看了看對方的臉,慢條斯理地告訴他:「是這樣的……你能給我二十四小時考慮一下嗎?」結果,我以最有利於我的條件,與他達成了借款合約。

我料想得到,在我離開之後,讓你獨當一面對你而言絕非易事,但這沒有什麼。「讓我等等再說」(let me wait before talking),是我在經商中始終奉行的格言。我做事總有一個習慣,在做決定之前,我總會冷靜地思考、判斷,但我一旦做出決定,就將義無反顧地執行到底。我相信你也做得到。

愛你的父親… 閱讀完整內容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本文摘錄自‎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約翰.D.洛克菲勒

由 方舟文化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