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療癒的第一步【如何著手開始?】


你的做法會影響最後的結果,這點在邏輯上很說得通。如果你或你深愛的人被診斷出罹患癌症,你當然會想盡辦法得到外界的一切協助。然而,正如生命中其他的事,你的反應、如何回應以及怎麼做,都會對最後的結果產生重大影響。

針對那些勇於接受癌症所帶來的挑戰的人,的確有方法能讓他們重返健康。到底該怎麼辦呢?如今已有很多垂手可得的資訊,朋友的建議、醫學或健康專業人士的見解、各類相關書籍,就連網路上也有不少訊息。本書精選出多年來的有效經驗並搜集各種知識,以富邏輯性、有順序的形式呈現,幫助你評估哪些方法有效,支持並引導你走上療癒之路。

本書頭兩章將從如何處理各種意見著手;從最初被診斷出罹癌到長期得以倖存,再仔細探討如何將良好信念轉化為具體事實。你可以戰勝癌症,緊接著我將說明整個療癒過程及該如何進行。

希望可能成真

請一開始就抱持著希望。不論你在剛踏入這趟療癒之旅時有多麼的絕望,都必須相信自己可以康復。要做到這點並不容易,也需要很多計畫及努力,但你絕對可能恢復健康。

我在病情最嚴重時被認為只能再活幾星期,但那已是一九七六年初的事了!康復之後,米爾斯博士告訴我一件很重要的事:「只要行動,就可能成功。」近年來,許多文獻都顯示有病人克服萬難地痊癒了。而我,也曾協助過兩本書計算有多少病人存活、使用過多少方法,以及有多少人完全康復。第一本書是收錄四十四位參與我早期成立的支持團體,而後成為長期倖存者故事的《鼓舞人心》,如今已絕版,取而代之的是《從癌症中存活》,收錄了二十八位經歷不凡療癒旅程的病人故事。作者保羅•克羅斯(Paul Kraus)是目前所知罹患間皮癌存活最久的患者,非常值得一讀,在需要新方法時更可以一讀再讀,以汲取靈感。

長期倖存者的特徵

根據我協助過多位長期倖存者,並深入瞭解觀察的結果,這些人有些共同特徵。

第一,他們都非常專注,做了許多努力。

第二,他們所做的努力有一些共同點──他們其實都是在修正、調整一些生活中重要的小細節。

請容我解釋一下。多年前,我曾對三十五位長期倖存者進行調查,這些人被專業醫師預測只能再活一小段時間,但他們克服種種困難,又多活了許多年。這項調查詢問這些病人自認哪些方法有助於康復,並依照方法的重要性逐一評分,而這些問題可反映出醫療技術、自然療法、營養、克服死亡的恐懼、原諒、靜坐等的重要性(所有你想得到的方法都包括在內)。

調查結果很快呈現出患者最重視什麼,也顯示出他們做了哪些努力。要讓重大疾病好轉並不簡單,必須付出心血,他們都全心全意投入,十分地努力,也對自己使用的方法給予高度評價。

有趣的是,詢問這些人在康復過程做過的事中,哪三件對病情最有幫助?不少人感到很為難,而且他們不喜歡這個問題!他們那麼努力,發現那麼多方法有用,卻要他們只選出三件,實在是強人所難。

無論如何,他們還是選出了三件很精采,也很重要的事,而且重要性遠勝過其他事──那就是飲食、靜坐及拓展自己的心靈。

在這些人之中,有不少人一開始就被宣判了死期,而十年後仍然存活著。接著,我問他們建議剛被診斷出罹癌的人做什麼?有四件事情名列前茅,其中再次包括了飲食及靜坐,其他建議則是參加經營完善、以生活型態為基礎的自救團體(能學習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並得到支持),以及努力尋找生命的意義與目的。

什麼是心靈生活及生命的意義與目的?這些倖存者都指出信念的重要性,這在所有該做事項裡扮演了關鍵性角色。什麼事可以啟發你?激勵你?你為什麼想恢復健康?對你來說,康復到底有多重要?你真的準備好這麼做嗎?你願意付出多少?你將從病痛中學習什麼?這場病讓你瞭解生命的意義與目的嗎?你會怎麼做來維持健康?你康復以後將如何面對人生?這些問題一直存在我們心裡。

有句話說得很好:如果你很想要做某件事,就一定會找到方法。若想活下去的欲望夠強,並根據有邏輯的方法進行,便有充分理由預測你能恢復健康。請鼓起勇氣相信各種可能性,然後著手進行下一個步驟。

|第1個大問題|你真的想恢復健康嗎?

你可能認為,我一定是瘋了才會問這個問題。事實上,有些人被診斷出罹癌時深信自己不會好轉,也無法想像自己康復,這反映了他們缺乏真正的盼望。某些文化仍普遍相信只要得到癌症就一定會死,也有部分家庭及個人仍抱持這種觀點而對癌症心懷恐懼。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他們所知的癌症病患都去世了。

癌症的解藥是什麼?是希望。處於這種狀況的病人需要鼓勵,他們需要瞭解各種可能性是存在的。支持團體或許會有幫助,特別是團體中可遇到、見到或接觸到的長期倖存者!即使是聽聽病患康復的故事或閱讀《鼓舞人心》及《從癌症中存活》,都能讓你重拾失去的希望,繼續往前走。

不過還有個更深層的問題──我知道有些人並不想活。他們很明白地告訴我,活著太痛苦了(我們將在第十五章更仔細討論這個問題)。若你很瞭解這些人,就會知道他們對生命失去了熱情,可能是經歷過太多創傷或長期累積了太多問題,對他們來說,未來的路十分艱難。他們覺得自己活得夠久了,就算癌症上身也不願挺身對抗。

癌症的解藥是什麼?正如許多倖存者說的,是尋找生命的意義與目的。什麼事曾被你拋在一邊,如今卻讓你重燃熱情?你是否能改變環境,讓生命值得再活一次?身為人實在是太美好了,即使有時日子十分難熬,但還是很棒──只要能反省到這點,就能體認到有太多理由值得活下去。

那麼,現在的你該做什麼?如果你很清楚自己想恢復健康,沒問題,朝目標努力吧!然後進行到下個步驟、下個問題。如果你有所疑慮,不確定自己是否能活下去,首先必須慎重思考有關希望的問題,並找到鼓舞自己的方式。若你有很深的疑慮與恐懼或缺乏活下去的動機,請探究自己的內心,找出激勵自己的方法,並尋求解答。你可以找信賴的朋友或經驗豐富的諮商師聊聊,讓你更清楚該怎麼做。

儘管對每個人來說,死得有尊嚴及死得其所很重要──這是我們終將面對的事,不過,《14天壽命多活50年的治癌奇蹟》的重點在於恢復健康,以及如何讓生命更美好。

|第2個大問題|誰得為你的決定負責?

想瞭解這個問題的最大重點,請你先想像一下求診時的情景。

你可能會對醫生說:「我的身體生病了,你要負責治好。你告訴我是哪裡出了問題,你決定我應該要做什麼治療,我會接受你說的一切。這是你的責任!」又或者,你會對醫生說:「我的身體生病了,我們可以做什麼讓它變好?」

後者的觀點會讓醫病關係更平等,你不該將自己身心的健康──你的性命──交給其他人負責,你得自己承擔尋求健康、與醫師合作的風險。

隨著時間飛逝,現在的你或許正在向專業人士求助,他們的技術與溝通技巧可能十分多樣(有些人相當精於此道),但也可能是難以溝通的,不論是因為沒有時間,還是缺乏才能、興趣或訓練。基於同樣原因,他們的專業知識也可能極為狹窄。請實際一點!對你來說最有幫助的醫生及健康專家們,在溝通上有可能非常機械化,你是可以從他們的技術得到益處,但接受他們的治療無疑也同意深層、有意義的討論是徒勞無功的。

你必須瞭解誰是治療團隊的關鍵人物,這點非常重要!理想的關鍵人物最好是家醫科醫師或家庭醫師。你需要受過廣泛訓練、心胸開闊,讓你尊敬及信賴的醫師。有些醫師你可以與他無話不談;有些醫師關心你的病情,並且會考慮你在特殊狀況下的需求,例如你的期待與信仰;有些醫師會提供各種療法,解釋療法的效果與風險,讓你有時間提問;也有些醫師會挑明地說,如果你是他們的朋友、家人或小孩,他只會推薦你做某種療法,這會加深你對他們的信心,決定接受這樣的建議。

最近已有不少醫院開始提供整合性醫療服務,集合各科醫師及專業人士組成醫療團隊共同討論個案,做出明確的醫療建議。這麼做當然很好,但問題仍然存在,那就是:誰負責與病人溝通?誰負責協調病人的醫療管理?誰是關鍵人物?雖然我鼓勵病人必須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但這個關鍵問題依舊存在:誰是病人主要的諮詢者?

或許你很幸運能找到癌症專家扮演這個角色,但這種情況並不普遍。雖然我認為醫師的角色很關鍵,然而遺憾的是,病患及家屬經常抱怨醫師溝通技巧不好──多年來這樣的批評始終存在。醫師必須具備良好的訓練及實務經驗,才能提升與病患溝通的品質,妥當地告知病人惡耗。

某些醫院是由護理人員扮演協調角色,不過,受過訓練、充滿熱情、能夠提供整合性療法的家醫科醫師還是最佳選擇。根據統計,家醫科醫師平均每年只要看三位新的癌症病患──只有三個人,所以對他們來說,碰到癌症病患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他們很清楚有哪些治療方法及其他選擇,不但願意花時間討論,也有良好的專科訓練及豐富的諮詢經驗。

你可以找一位家醫科醫師當關鍵人物,與他維持長期的醫病關係。遺憾的是,經常有病人抱怨他們起初都是由家醫科醫師診斷,後來卻被轉給專科醫師,而且接下來多半都由專科醫師負責診治,再也見不到家醫科醫師。因此,你最好回頭去請家醫科醫師負責協調,或是找到適合處理你現在病情的醫師,跟他預約接下來的門診時間。

請優先確認醫療團隊的協調者是誰,讓他知道你所有的狀況,告訴他你做過哪些治療及曾經想過、服用過什麼營養品或藥草,徵求他的建議以確保你不會使用過量藥物,或避免服用的藥物之間會產生衝突。然後,還要請他支持並鼓勵你。在這種情況下,擁有一位好的家醫科醫師非常重要,他能提供你明確的意見,讓你對康復有信心及穩定感。他就像是你生命的教練、療癒的教練,你應該定期、規律地與他保持連繫。

就是這樣,請你組織一個良好的醫療團隊,獲得他們的建議與支持,再自己做決定。

|第3個大問題|最有可能治好我的方法是?

基本上療癒有三種主要方法:常規療法、自然療法(三種),以及與你有關,也是本書強調的生活療法。

常規或正統療法

一般來說,常規療法是指醫學院傳授的醫療做法,醫院採用的就是這種療法,提供符合醫界普遍認可的主流醫療及標準照護方法。

自然療法

▶輔助療法:輔助療法指在常規療法之外使用額外藥物、療法或補充品的療法。現在有愈來愈多醫學院教授使用輔助療法,各大醫院運用輔助療法的情況也愈來愈普遍,可見這種療法已被廣為接受。我們需要更多研究來證明這種療法的效果。

▶傳統療法:傳統療法包括有大量文獻記錄,或被認可的藥方及療法,是各種傳統健康照護實務經驗長時間累積的成果,包括傳統中醫、阿育吠陀(Ayurvedic)療法、西方藥草及順勢療法,這些療法與常規西方醫療系統相較起來,是截然不同的健康照護模式。

▶另類療法:另類療法是許多醫學權威用來形容邊緣、未被證實或令人反感的療法,我們將在第十九章〈踏上你的療癒之旅〉中探討這些不同療法能提供什麼樣的協助。

不論是常規、輔助、傳統及另類療法,都是向外求助,而你是為了自己才將這些療法用在身上。這點聽起來很有道理,你向外科醫師、按摩師或針灸師傅求助,聽從他們的建議服用西藥、藥草或補充品得到益處,才將療法用在自己身上。不過,我們還有一種截然不同的改善方法──你自己就可以做點什麼。

生活療法

生活療法的重點是,你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些什麼,這也是本書的核心。生活療法非常有用,可以改善生活品質,增加成為長期倖存者的機會。生活療法包括尋求醫師、心理醫師,以及社會與心靈的協助。實際技巧則包括:營養、運動、陽光、壓力管理、放鬆、社會支持、良好情緒、心理力量、意象法、正念(mindfulness)及靜坐。

我建議任何被診斷出罹癌的人以改變生活型態作為療癒的開始。你若採用常規療法,生活療法可以減輕治療產生的副作用,讓治療效果發揮到最大;此外,要是常規療法沒有效,生活療法仍可以帶來希望… 閱讀完整內容
14天壽命多活50年的治癌奇蹟:逾30年輔導癌友臨床經驗

本文摘錄自‎

14天壽命多活50年的治癌奇蹟:逾30年輔導癌友臨床經驗

伊恩.蓋樂(Ian Gawler)

由 柿子文化 提供